第二百四十九章 殺俘

第二百四十九章殺俘

一夜無話。

這讓孟瑛鬆了一口氣。

最危險的時候過去了。

就好像打架一樣,什麼時候最危險,就是一拳打出,新力已去,舊力未生的時候,打仗也是同樣的道理。

昨天突如其來的一戰,雙方事前誰也沒有準備,就這樣發生了。

一場血戰下來,石亨爲首的騎兵,精疲力盡,沒有再戰之力,而孟瑛本部騎兵也未必是樣子貨了,真正有些戰力的,反而是剩下各部步卒。

他們尚且堅持。

如果瓦刺肯不顧一切,反身來攻,勝負還真不好說。

但是一夜過去,情況大不相同了。

因爲明軍整體來說,組織尚在,更多是脫力了而已。

畢竟在冷兵器時代,人的力氣,就是熱武器時代的子彈與汽油,沒有了力氣,十萬大軍,不是一支生力軍的對手。

但是一夜過去之後,雖然大軍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了。

畢竟有過鍛鍊經驗的人都知道,超量過量運動,甚至一下運動到了脫力的地步,並不是一天兩天能恢復過來的。

但是最基本的力氣算是恢復過來了。

即便瓦刺反攻也不可能成功了,畢竟宣府的生力軍就要趕過來了。

而這個時候,孟瑛又聽到了好消息。

瓦刺退兵了。

瓦刺本部人馬,毫不猶豫的將落在明軍包圍圈中的各部人馬留給了孟瑛。

很抱歉,也先不會爲了這些人損傷自己的本錢了。

孟瑛大喜過望,隨即下令,各部縮小包圍圈。

如果說昨天夜裡,孟瑛散開的網還是一張網眼很大的網,一些小魚小蝦可以從網眼之中露出來,但是此刻孟瑛下令收網,卻是各部騎兵分成數隊,將依舊滯留在這裡的韃子各部給驅除到了一起。

比起明軍的瓦刺的感覺,這些人感覺更不好。

瓦刺再各部不管怎麼說都逃出了包圍圈,也算是逃出生天了。而明軍各部雖然疲累,但是最基本的乾糧伙食,都還是有的。

但是這些韃子各部,是被明軍殺的最慘的。

瓦刺本部人馬除卻與石亨交戰之外,根本沒有與孟瑛怎麼交手,也就是說孟瑛輝煌的戰績,就是跟着部落打出來的。

這些部落之中但凡硬氣的都死在明軍手下了。

被明軍封堵住各個山口之後,這些人整整一夜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找出路。翻山越嶺,穿山進谷,就是想找出一條路,出了這片山區。

前文說道,這裡雖然是燕山北麓,但是總體來說,山非險峻,但是能通行大軍的大道,被明軍給封死了。

這些部落並非找到小路,但是這些小路通行能力比大路差太多了。所以一夜之間,也沒有逃出多少。

面對明軍圍追堵截。

這些韃子雖然有人反抗,但是大多都投降了。畢竟對他們來說,都已經習慣了。

一天下來,孟瑛俘虜近七萬多韃子。

至於馬匹更多了,有十幾萬匹之多,很多是逃走韃子丟下來的,因爲有些小路,根本不能容納戰馬通過,只能人攀爬過去。

這十幾萬馬的獲得,雖然不完全是戰馬,但是其中戰馬數量不少,大大彌補了大明戰馬的缺口。

但是還有一個悲慘的局面,那就是被韃子擄掠走的有數萬百姓,全部被解救出來的,當然了,其中有一些死戰昨日的戰事,畢竟昨日激戰起來,沒有人顧惜百姓的事情。

這些百姓之中,大多數女人男人很少。

畢竟,這個年代大多數大明百姓,都覺得朝廷一定會贏,故而作爲男人,是這種信心讓他們堅持作戰到了最後。

不像是在韃子入寇成爲習慣之後,很多地方強力人士都與韃子達成看了默契。

而女人是作爲一種財產的而存在的。

不管她願意不願意,只要能該韃子生崽就行了。

女人是一種戰略資源。

種種悲慘之事,不可勝數。

讓人怒髮衝冠。於是很多邊軍將領都來孟瑛這來請求,嚴懲韃子。孟瑛這一次居然從善如流,說道:“今年韃子入寇,是歷年所爲見,不嚴懲之,如何對死去的大明百姓交代,如何讓這些韃子,知道大明天威不可犯。”

孟瑛說道:“傳令下去,所有俘虜一個不要,全部斬首,我要在此築京觀。”

此言一出,衆將大驚失色。

“大將軍萬萬不可,殺俘不詳。古有明鑑,而且此時如何向陛下交代?”武興立即出列說道。

武興畢竟資格高,有些話別人不敢說,他卻是敢說道。

孟瑛眼睛微微一眯,將一柄劍放在案几上,說道:“武將軍可有話說?”

此劍不是別的,就是成國公朱勇自殺所用的倚天劍,此劍在成國公死後,暫時由楊洪保存,等孟瑛接任徵虜大將軍之任,就交給了孟瑛。

武興還有什麼話說的。

只能退下。

孟瑛說道:“既然如此速去執行。”

“是。”衆將離開之後,卻有一個過來,不是 別人正是孟元。

孟元正好說話,卻被孟瑛止住了,孟瑛說道:“我知道你想問爲什麼?我豈是嗜殺之輩,只是沒有辦法。你也知道今天國庫並不富裕,南有黃河大工,北有宣大兩鎮殘破。”

“但是大軍在外,人吃馬嚼的。可以說日耗千金,國庫早就空了。畢竟沒有促戰之意,但是首輔卻將戶部的帳底寄給我了。”

“今日雖然勝了,但是花錢的事情,還不算完,外面有數萬婦人,總要一一安撫,各地將士,已經軍中賞賜總要有吧。至於宣大兩地很多城池殘破,是要修的,各地的百姓是要賑濟的,還有一些新的關卡要修建。”

“別的不說紫荊關是要修的吧。”

“這都是銀子。更不要說這十幾萬匹馬,你要知道,如果沒有草場放牧的話,馬的胃口是要比人大的。”

“這林林種種的,國庫早就支撐不住了,明說了,這一戰乃是朝廷將成國公,鎮遠侯兩家給抄了底朝天,就差將人給發賣了,才籌足的錢。”

“有些時候,做臣子的要爲陛下解憂,如果這有數萬韃子俘虜,故而微微整頓一下,一個三千營就有了,且不說,這些人手上沾了多少宣大百姓的鮮血,各地邊軍能同意嗎,單單是錢,就未必夠。”

孟元說道:“只是如此一來叔父的名聲就-------”

孟瑛微微一笑說道:“你要知道,有什麼並非好名聲纔是好的。”

孟瑛這一句話,有些意味深長。

因爲兵權並非其他權利。

可以說大明軍隊的權力,在太祖皇帝的制度之中,是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的。

從太祖太宗一直是兵權在握,故而兩位皇帝想殺誰,就殺誰。

但是到了宣宗這裡就有一點不一樣了。

宣宗也是能將兵打仗的,也算是一位馬上皇帝。但是即便是馬上皇帝也未必完全能掌控住所有兵馬。

看宣宗對張輔的做法就知道,宣宗固然掌控住軍中局面,但是這種掌控與太祖太宗的掌控差遠了。

而朱祁鎮對軍中的掌控,比宣宗皇帝掌控又差了一層。

兩者有本質的區別,那就是朱祁鎮是以皇帝而不是將軍的名義掌控軍事的,而從太祖太宗到宣宗,明朝的皇帝都是有皇帝與將領的雙重屬性的。

軍隊是最大的暴力集團,天生崇拜強者,崇拜能帶他們打勝仗的時候,當這位將領又是他們的皇帝的時候,那時候士卒對皇帝的忠心,是處於近乎絕對值的地步,是任何人不可動搖的。

朱祁鎮缺了關鍵一環,所以他對軍事的控制比宣宗皇帝還要弱。

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章 蹇公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
第十九章 破朝鮮之策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戰略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同城下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六十章 明浪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哀兵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五十七章 馳道利弊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十三章 三楊解體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一百七十八章 決戰於大同城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動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九章 蹇公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一十八章 馬文升在天津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四十九章 貢品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戰局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二十六章 陳文的殺手鐗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八十章 西寧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後的演出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六十三章 金蟬脫殼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百二十五章 楊溥之死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監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