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徐灝的存在感

自從徐灝入主錦衣衛後,明面上只有短短數月,實則直至今日依然全盤掌控。只因錦衣衛羣龍無首,朱元璋需要有人帶給他各方情報,徐灝這個不是外人的外人,暫時很適合。

因此即使徐灝一直沒有什麼動作,但是他個人傾向漸漸植入了錦衣衛,帶來了一些鮮明烙印,使得整個錦衣衛的監察方向由京城內部針對文武百官轉變爲重視收集天下各方情報,尤其是針對周邊小國和北方胡人的動向以及各地百姓。

言而總之,就是一切都爲了保證國家安寧。對於任職於地方的錦衣衛,俸祿加倍,能夠得到珍貴情報的校尉,一經覈查即給予重賞。

當然徐灝沒有制定出完善的獎懲制度,沒讓敢於不辭辛苦深入敵方境內的錦衣衛不必顧慮後顧之憂,沒有集中訓練各地挑選出來的密諜,沒有傳授那些從影視劇中得來的或許很不切實際的種種特工手段。

即使如此,徐灝還是在錦衣衛裡注入了一股清新風氣,尤其是地方上。來自徐灝的重視使得各地衛所爲之歡欣鼓舞,一掃長期不被重視的壓抑。

朱元璋對徐灝的作爲很讚賞,如今朝中內患盡皆除去,剩下的徐達等人已經不足爲慮。徐灝對外的思維也正是朱元璋的想法,爲了確保朱氏家天下的根基穩固,必須得儘快加強邊關守備以及剷除各地隱患。

朝廷裡,朱元璋有感於陽壽恐無多,正日以繼夜的和羣臣商議國策,第一樁大事就是完善修訂洪武六年由李善長主持制定的大明律。

朱元璋很清楚當時是出於一時權宜,國家從戰亂中剛剛恢復穩定,必須得嚴苛重刑治理天下。爲此幾度語重心長的曉諭皇太孫朱允炆,“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你治平世。刑自當輕,所謂‘刑罰世輕世重’,即爲此理。”

乾清宮內,朱元璋沉聲問道:“召你前來,是爲了徐灝臨出京前的一條建言,你作爲行太僕寺的主官,也聽聽你的想法。”

陪侍一邊的朱允炆和兵部尚書齊泰對視一眼,都露出一份訝異,都不知曉此事。

馬大人恭敬的道:“是。”

朱元璋緩緩說道:“原本朕沒往心裡去,可是徐灝帶給朕一份驚喜。因此朕對於他的建言不能不加以重視。”

朱允炆忍不住說道:“什麼驚喜?您說給孩兒聽聽,也讓兩位大人跟着高興高興。”

朱元璋嘿然道:“驚喜是驚喜,可也令朕開心不起來。徐灝目前途經湖北,收到當地錦衣衛的緊急奏報,蘄州廣濟縣賊人田五成聚男女二百人立白蓮教,意圖謀反,被徐灝連夜帶人給一窩端了,嚴刑逼供招出其兄田九成,僧人李普志。漢中府沔陽縣吏高福興等人,幾年來蠱惑教衆千人秘密打造兵器,甚至連帝號都打出來了,此等謀逆之舉竟然當地官府一無所知。”

此言一出。朱允炆和齊泰全都駭然,齊泰忙說道:“竟有此等事?莫不是徐灝故意誇大其詞,意圖邀功請賞吧?”

朱元璋冷笑道:“邀功請賞?難道你忘了洪武六年,就是這湖北蘄州王玉二聚衆燒香造反的大案?那時區區一百多人短短時間內裹挾上萬百姓攻佔縣城。殺死官吏二十多人;你忘了洪武十四年廣西山民自稱彌勒佛轉世,集衆造反了?你還是忘了前幾年宜春、萍鄉、分宜、寧都等地的彌勒教起事?當年四川王元保,眉縣彭普貴打着白蓮教的旗號。攻陷十四州府縣的往事你也都一併給忘了?”

齊泰頓時汗流浹背,雙膝跪地說道:“是臣疏忽,請陛下降罪。”

朱元璋不悅的擺擺手,說道:“起來吧,朕是想提醒你,這天底下並不安穩,有的是造謠惑衆之徒意圖謀反,不要自以爲乃是小事就輕忽大意,一旦兵禍連爲禍百姓就是朝廷的失職。今次徐灝能防患於未然,朕很是欣賞,乾脆命他坐鎮指揮抓捕白蓮教衆好了,給他個立功受賞的機會,完事後給予封爵。”

朱允炆神色不自然起來,徐灝和燕王府走得太近,必須得加以防範。而看皇祖父的意思,是有意給他功勳使其重掌錦衣衛,那怎麼可以?今後自己還不得爲此寢食難安?

齊泰義正言辭的道:“陛下,徐灝能主動爲朝廷分憂,是該予以獎賞。可是臣認爲不可令其帶兵,因其資歷尚淺,年齡不足以服衆,而剿滅反叛事關重大,理應下旨命湘王府和蜀王府坐鎮督促,協調當地官軍分多路包圍殲之,此爲穩妥之策。”

朱元璋也不堅持,事實上他也不好看徐灝的統兵本事,更知道那小子最怕死了,當即笑道:“就依愛卿之言,准奏。”話鋒一轉,對着馬大人說道:“關於徐灝的建言,他提出行太僕寺取消文官任職,改爲任命致仕武官來養馬,你看如何?”

馬大人心中震撼,沒想到徐灝不聲不響就解決了太僕寺多年弊病,想他年輕時曾爲此數次上書兵部,都被兵部壓中不發,不用問都知道是兵部的大小老爺們不想被武臣分走了權力,因此後來乾脆閉口不言了。

果然天子近臣能夠直達天聽,馬大人慷慨萬千,想他做了整整四年的少卿,這還是頭一次走進乾清宮,此刻也不管身邊的齊泰飛來的眼神,點頭道:“武官和戰馬打了一輩子交道,比文人有經驗的多,再說武官善於吃苦,臣認爲此策大善。”

齊泰忽然覺得不對勁,附和道:“臣也贊同。”

“嗯!”

朱元璋滿意點頭,其實徐灝一說出來他就知道這建議的正確性,武官養馬天經地義,文官養馬怎麼看都覺得怎麼彆扭,不說其中利與弊,簡直就是對牛彈琴。

行太僕寺設立於洪武十八年,原本是太僕寺掌管的羣牧監負責養馬,戰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又特別設立行太僕寺專人專管。隸屬於兵部,誰知漸漸被文官所集體把持,倒是當初始料未及了。

朱元璋今日特意把兵部尚書齊泰和少卿馬大人叫過來,就是想看看他們的反應,如果他二人出言反對,那麼下場就會很難堪了。

馬大人沒明白怎麼回事,神色自若和帝王討論起養馬經來,齊泰則又驚嚇出一身冷汗,暗道今次險些接連兩次觸怒於陛下,幸虧自己反應快。不然就麻煩了。

齊泰心中大怒,暗罵好你個徐灝,不經過兵部就敢直接面呈陛下,明顯是不把兵部和本官放在眼裡呢,真乃只知邀寵帝王的小人。

朱允炆一直在心裡嘀咕,徐灝那傢伙跑到湖北去幹什麼?等一會兒出去就派人查一查。

朱元璋和馬大人說了半天,發覺馬大人確實是有着豐富的養馬經驗,頗有感觸的道:“徐灝所言不假,愛卿一樣是精通於養馬。行太僕寺今後還得文武並重,不拘身份擇優而取。其實不單單是你行太僕寺,其它衙門近些年來也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當一一加以更正。嗯。待明天朝會時和羣臣一體商議。”

馬大人爲之心悅誠服,不禁說道:“陛下憂心國事,臣萬望陛下注重龍體纔是。”

朱元璋嘆道:“朕何嘗不想休息,就怕時不待我。朕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完。允炆今後有他自己要操心的國事,朕不能留給他一個爛攤子。”

齊泰趕緊大聲說道:“陛下有何憂慮?臣當爲陛下分憂。”

朱元璋緩緩說道:“徐灝今次及時擒獲白蓮教衆並順藤摸瓜破獲一起大案,朕很是欣慰。你兵部也當嚴密留意各地此等謀逆之案。不要等出了事纔派兵圍剿,那已經晚了。此外朕最牽掛的莫過於邊關守備,愛卿你當會同兵部諸位官員,一起制定出一份敕備國策,朕審閱之後就發往各王府,尤其是要晉王燕王不容懈怠。”

“遵旨。”齊泰鄭重說道。

朱元璋回過頭來,對着躍躍欲試的孫兒笑道:“就知你想爲朕分憂,就由你牽頭率領戶部編百戶爲一里,教化百姓鄰保相助,尊崇古時醇厚風俗,春耕秋獲之時一家無力,百家代之,推此以往,寧有不和睦的?此奏摺是出自應天府上元縣典吏隋吉,你好生看看人家寫的奏疏,把此事辦好。”

朱允炆點頭道:“是。”

朱元璋今日很高興,又說道:“你當日提出禁用黥剌腓劓閹割之刑,徐灝對此也很是贊成。想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餘年,親理天下庶務,人情善惡真僞,無不涉歷,不重刑何以警懼那等奸頑刁詐之徒?徐灝說的不錯,到底你乃守成之君,生長在深宮之內,人情善惡未能周知,未免一時所施不當,誤傷了良善。日後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羣臣應及時劾奏,處以重刑。”

本來朱允炆聽的還挺開心,此建議是他爹朱標在世時一力堅持的,他繼承了父親衣鉢,當然得宣揚仁義道德,父子二人二十多年的堅持總算開花結果,沒想到冒出來一個徐灝,真有種吃飯吃出來一隻臭蟲般噁心。

朱允炆暗道怎麼說什麼都有徐灝?皇祖父您如此器重他,這些國策無不對他講,聽他的建議,乾脆任命他爲宰相得了?同時暗暗心驚,貌似徐灝大有成爲皇祖父不可或缺的存在了?此人不可不防。

朱允炆倒是沒把徐灝視爲大奸大惡之輩,也沒當成今後的心腹之患,相反很是欣賞。大抵是出於同齡人的排斥,見不得徐灝比自己優秀的緣故。

想心高氣傲的朱允炆自詡才華橫溢,博學多才,向來最尊敬的是年長有學問的當世大儒,比如齊泰黃子澄和遠在四川蜀王府的方孝孺等少數幾人。

朱允炆很不開心,暗道徐灝算什麼東西?一個童生而已,萬一他也被皇祖父任命爲將來的託孤重臣,我還得聽他的不成?這令人情何以堪!

ps:這週數據好淒涼,小釵求各種支持,不拘推薦收藏打賞月票訂閱,反正什麼都要。(

第987章 宴會第129章 釣魚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858章 新師爺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1052章 七可厭與南風第397章 敗家第320章 北平之戰第665章 奴隸第901章 表兄弟第1136章 顯靈第518章 徐海成親第935章 死而復生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445章 表妹第190章 爭遺產第37章 回家第159章 君子一諾,生死無悔第397章 敗家第1099章 討人嫌第351章 急轉直下第959章 米線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405章 刻薄第25章 膽小鬼第52章 送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816章 革新黨第544章 滅口第277章 再見朱元璋第966章 賢太守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495章 名妓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18章 紅**奶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11章 口角第816章 革新黨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813章 蕪湖第420章 對外用兵第70章 和尚第1086章 情詩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1080章 作客第638章 太監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57章 就義第1163章 無法預測的翅膀第467章 招供第217章 夜宴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1153章 活捉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934章 女人心第569章 茄鯗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628章 陳師孃第1150章 冬日晴雪第709章 逛新園第73章 兄妹同奸商第570章 魚炒蟹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903章 謀官第10章 姐妹第457章 紈絝是怎麼煉成的第1287章 老爺第829章 取締第1239章 最短也要五寸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305章 蕩平第4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503章 結交第142章 殺機第968章 苦肉計第669章 鬱悶第952章 如此家教第261章 終於做了文壇大盜第978章 悔恨不及第88章 偷窺第649章 新宅第524章 清靜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1007章 買牛第178章 落魄書生有人愛第1092章 上門第840章 小學第1156章 爲父報復第602章 驢友會第142章 殺機第651章 謠言第134章 奉旨出京第362章 土雞瓦狗
第987章 宴會第129章 釣魚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858章 新師爺第1072章 徐燁入仕第1052章 七可厭與南風第397章 敗家第320章 北平之戰第665章 奴隸第901章 表兄弟第1136章 顯靈第518章 徐海成親第935章 死而復生第127章 庶出兄弟第445章 表妹第190章 爭遺產第37章 回家第159章 君子一諾,生死無悔第397章 敗家第1099章 討人嫌第351章 急轉直下第959章 米線第662章 戴的冤枉第405章 刻薄第25章 膽小鬼第52章 送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816章 革新黨第544章 滅口第277章 再見朱元璋第966章 賢太守第969章 才子佳人第495章 名妓第517章 天地君親師第818章 紅**奶第892章 男人的通病第11章 口角第816章 革新黨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520章 捱打和救人第813章 蕪湖第420章 對外用兵第70章 和尚第1086章 情詩第870章 夜行船,載沉載浮第1080章 作客第638章 太監第112章 真,兄弟倆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461章 慎擇佳婿第57章 就義第1163章 無法預測的翅膀第467章 招供第217章 夜宴第297章 冤家路窄第732章 教書育人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244章 美女百花第1153章 活捉第1017章 睥睨萬邦第934章 女人心第569章 茄鯗第309章 趙錢孫李第628章 陳師孃第1150章 冬日晴雪第709章 逛新園第73章 兄妹同奸商第570章 魚炒蟹第1301章 盡付東流第903章 謀官第10章 姐妹第457章 紈絝是怎麼煉成的第1287章 老爺第829章 取締第1239章 最短也要五寸第917章 必然的奇蹟第305章 蕩平第4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第503章 結交第142章 殺機第968章 苦肉計第669章 鬱悶第952章 如此家教第261章 終於做了文壇大盜第978章 悔恨不及第88章 偷窺第649章 新宅第524章 清靜第1018章 懂事的女兒第1007章 買牛第178章 落魄書生有人愛第1092章 上門第840章 小學第1156章 爲父報復第602章 驢友會第142章 殺機第651章 謠言第134章 奉旨出京第362章 土雞瓦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