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土雞瓦狗

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梅殷的三萬軍隊受到重創,當陣亡不到三千人的時候,官軍已然是失去了打下去的勇氣,扔下兵器旗幟轉身就跑。

潰敗之勢一旦形成,幾乎再無人可以扭轉,梅殷神色絕望目光呆滯,被手下牽着戰馬隨着人流而去。

徐灝鬆了口氣,補給線的延長是致命的,現在的彈藥儲存量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場大戰,尤其是笨重火炮對補給的依賴太大,因此來時攜帶了相對輕便的五十門,其餘都由水師運回了北平。

而官兵的戰力也有些出乎預料,短短二十來年的承平歲月,普通衛所的軍戶幾乎和平民百姓無異了。與其顯著對比的則是明朝水師,大概行舟必須依靠團隊齊心合力,常年航行等同於時時刻刻都在訓練,尤其是航行於海洋上的水師,隨時面臨不測風險一絲一毫都不敢怠慢,哪怕是由無能將領統率,貌似縱觀明朝直到滅亡那一天,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大明水師近乎未嘗一敗。

徐灝記得不管是葡萄牙人、荷蘭人、倭人都在海戰上大敗給了大明水師,可惜朝廷根深蒂固的陸地思維,沒有重視和理解海洋的重要性,要知道眼下朝廷擁有着一支三千五百艘由各式戰船組成的龐大水師,這是鄭和之所以順利下西洋的基礎,是站在先帝的苦心經營之上。

當然大多數戰艦都是海船,明朝每年都要派出上千艘戰艦在南北海域內巡邏,即春巡和夏巡,針對來自倭寇的海上威脅,追逐倭船甚至都打到了朝鮮和琉球海域。但因先帝把倭國列爲了不徵之國,常年實行的是進攻性的防禦戰略。

徐灝瞅了眼神色興奮的朱高熾,心說似乎這傢伙和他兒子就是明朝水師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當然那時期有很複雜的原因,不能一味埋怨能稱之爲明君的仁宗父子。

但大多數官員確實是不瞭解水師的重要性。以朱棣的燕王府和建文朝廷爲例,雙方從始至終把水師當成戰場上的附屬,主要負責運輸兵員和糧草,水兵成了運輸工人。

如今沿海各地的水師,士兵五成以上被派去種地,三成派去造船。往往各地官員徵調水師官兵修築城防要塞或其他不相干的任務,這還是明初初年,越往後此種現象就越普遍。

梅殷的失利使得朱棣沒了後顧之憂,燕軍每天來往於江上適應水戰,沿江南北郡縣眼見燕軍軍容壯盛,紛紛派人秘密投降。

朝中君臣爲此憂心如焚。建文帝被迫下達罪己詔,派遣御史大夫練子寧、右侍中黃觀、翰林修撰王叔英、刑部侍郎金有聲、國子監祭酒張顯宗等四處徵兵,號召天下勤王。

被放逐的齊泰和黃子澄被召還共同商議防守大計,可惜聲望大跌無法服衆,文武官員一致認爲他二人乃是連連失利的罪魁禍首,朝會是毫不客氣的大肆斥責。倒是方孝孺由此脫穎而出,成爲事實上的宰相。被朱允炆視爲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蘇州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徽州知府陳彥回、松江同知周繼瑜、樂平知縣張彥方、前永清典史周縉等先後起兵入衛。

建文帝下旨命姚善兼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嘉興五府之兵。

這時方孝孺向建文帝獻策說:“事急矣,宜以計緩之,可遣人許以割地,稽延數日,東南募兵當至,北兵不習舟楫,我借長江天塹,與之決戰於江上,勝負未可知也?”

建文帝遂請得皇太后之命,說服慶城郡主前往燕軍議和。

慶城羣主乃朱元璋從兄蒙城王朱重的第四女。輩分上是朱棣的堂姐,身爲女流卻參預到國事裡,可想而知此時雙方的消極態度。

朝中上下都期盼郡主此行能夠稍緩燕軍,問題是朱棣是何等人?不曉得抓住時機那他枉自帶兵這麼多年,打了這麼多勝仗。

六月初一日。後世的兒童節,朱棣命都指揮吳庸集合船隻於瓜州,命內官和都指揮華聚率兵進至浦子口。

浦子口與京城隔江相對,華聚率船隊進行試探,遭到官軍激烈抵抗,大敗而歸。

不知何故,朱棣不想調和徐灝同穿一條褲子的沐皙率領艦隊前來助戰,也不想把徐灝和長子調到前線,倒是看到帶領五千朵顏騎兵趕來的朱高煦,頓時憂慮一掃而空。

朱棣一手仗劍,一手撫着兒子的後背,說道:“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大喜,連日來就爲了和兄長一爭短長,不惜千里迢迢返回北平,召集新一批的蒙古騎士前來,再次許諾一等事成之後,大寧府就歸屬朵顏人。

與此同時,朝廷感到大戰在即,恐何福獨力難支,派遣都督僉事陳瑄前往援助,誰知陳瑄直接跑去投降了燕軍。

何福身邊的監軍是兵部侍郎陳植,親臨江上慷慨誓師,鼓勵將士們拼死戰鬥,但軍中有都督金甲卻倡言燕兵不可抗,不如學陳瑄一起投降得了。

陳植大怒,當場嚴厲斥責金甲不知順逆,不懂君臣大義,金甲惱羞成怒,上前一劍砍死了陳植,然後率所部船隊官兵投奔燕王去了。

如此臨戰之際,多位大將紛紛叛變,使得官軍士氣大爲低落。朝廷暗中於朱棣勾結的大臣宦官不斷派人前來告知虛實,得知江南防守已從內部垮了下來,朱棣馬上下令全軍強渡長江。

六月初二,朱棣帶領全軍臨江祭祀江神,宣讀祝文。六月初三,集合全軍誓師。這一天,燕軍大舉揮師南下,以六萬兵力正面決戰對岸的十數萬官軍。

朱棣親自率師渡江,舳艫相街,旌旗蔽空,戈矛曜日,金鼓之聲震天動地。這一天天晴氣朗。微風飄揚,長江不波。千艘戰船橫穿江面,如履平地,想燕軍一路南下節節獲勝,早在江南被傳爲神兵。

結果當數百燕軍衝上陸地後。官軍立即崩潰,無數士兵拋掉武器朝後方散去,何福單騎逃走,來不及逃跑的紛紛解甲跪地,十萬官軍和大多數水師戰船集體投降。

燕軍幾乎沒遇到任何抵抗即順利渡過了天險長江,朱棣拒絕諸將要求直接向京城進發的提議。轉而去進攻重鎮鎮江。

投降的官船都懸掛起了代表燕王的黃龍旗,鎮江城上的守軍遙望所有船隻的戰旗都改了顏色,不禁大驚失色,鎮江守將指揮童俊認爲大勢已去,率衆歸降。

六月初八日,燕軍進駐龍潭。在這裡已經可以遙望到鐘山了,朱棣突然流下了淚水,諸將詢問緣由。朱棣泣曰:“往日渡江即入京見吾親。比爲奸惡所禍,不渡此江數年。今至此,吾親安在?瞻望鐘山,仰懷孝陵,是以悲耳。”

此刻進駐瓜州的徐灝和朱高熾也在凝視着江對岸。連日來的辛苦使得朱高熾瘦了少許,膚色也曬的黝黑了些,人顯得很精神,嘆道:“原以爲越到京畿越會泥足深陷,豈之官軍久疏戰陣,猶如土雞瓦狗般不堪一擊。”

徐灝笑了笑,心說換了你父子做皇帝一樣得安排數十萬軍隊團團保護,不如此恐怕睡覺都不踏實吧?事實上真到了危急關頭,一點作用都沒有,不過是嚇唬各地將領和天下百姓而已。

就算朝廷前線大敗虧輸。駐守在京城內的禁軍還有整整二十萬人呢,那都是號稱戰力甲天下的強兵勁旅,但其實際戰鬥力呢?國都都被包圍了,沒了士氣什麼也別說了。

話說都打到這份上,方孝孺依然認爲可以堅壁清野。得不到物資支持的燕軍不可能久駐,當然固守堅城的方式是對的,朝廷抵禦的時間越久,前來勤王的軍隊就會越多。

沒了章法的朱允炆對方孝孺言聽計從,於是下令調遣軍民商賈及諸人臣,趕赴城外,日以繼夜,拆除屋宇,搬運物資,不給燕軍留下任何可用的東西。

拆下的磚瓦木料越積越多,家園毀壞後搬出的物資到處都是。天氣炎熱,拆物運物的人們又得不到休息,苦不堪言,時間長了不免嗟怨之聲。形勢日益緊張,督役的人限令儘快將物資運完,實在運不了的,便準備放火燒了。

徐灝的火槍兵在徐家人熟門熟路的帶領下,兵分多路氣勢洶洶的殺來,對着官員官兵二話不說直接開火,讓蕭家村等郊外村鎮大多沒有毀於大火。

要說以前京城百姓還準備和皇帝共存亡的話,那現在人人都恨不得燕軍趕緊攻下京城,誰會甘心皇族叔侄二人爲了皇位,卻把自己的家給毀了?

與此同時,另一批軍人民夫在日夜加固京師城牆,夯土喊號之聲不絕於耳。人多手雜,指揮不善,修築又不得法,剛築好的一段牆又被震塌了,只好再築。

方孝孺又建議道:“前遣郡主未能辦事,今以諸王分守城門,再遣曹國公李景隆、茹尚書、王都督往督龍潭,仍以割地講和爲辭,用覘其虛實,且以待援兵至。那時,選精銳數萬,內外夾擊,決死一戰,可以成功。萬一不利,則車駕幸蜀,收集士馬,以爲後舉。”

此時徐灝趕來覲見朱棣,親眼目睹李景隆、茹瑺、王佐低着頭來到龍潭燕王帳下。

按明朝禮制規定,親王地位下天子一等,公侯以下都要向親王匍匐行禮。李景隆雖位至曹國公,仍不能不跪倒,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更不在話下了。

徐灝一時間感到興致索然,只想馬上返回遼東去,一想到自己將來見了朱高燧要磕頭,見了朱棣的孫子重孫子也要磕頭,這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好像此時的朱棣已經成爲至高無上的帝王,朝廷官員伏在地上竟惶恐的汗流俠背,低着頭不敢仰視。()

第951章 不孝之子第256章 幻想家第5章 問安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39章 絕技第128章 郊遊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148章 失蹤第802章 看船第44章 守歲第1233章 探聽口風第802章 看船第1213章 留仙院第205章 完勝第652章 火燒徐江第530章 回孃家第93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290章 漱芳亭第1030章 送終第243章 傳奇海盜第1030章 送終第407章 打搶第335章 無解第3章 藏拙第378章 功德第83章 產業第394章 皇姑寺第91章 認親第773章 腐儒第633章 舊例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284章 任性的燕王第499章 點戲第1055章 缺德冒煙第600章 劇本第761章 強盜第337章 勝利第554章 蓮華庵第1270章 哪知風急月初升第665章 奴隸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24章 風騷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98章 酸梅湯第64章 嫂子第182章 李萌第75章 風雨來臨第253章 齊人之福第955章 哲學第1000章 貞節牌坊第1034章 喜訊第451章 做賊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838章 龍騎兵第477章 困獸猶鬥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671章 東江水第1005章 家祭第599章 孝第716章 煙花場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357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702章 飛醋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104章 郡主下嫁第439章 反擊第1245章 打牌第1303章 冬至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798章 湘西第439章 反擊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176章 變化第1130章 不近人情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617章 淘氣學生第166章 共浴第47章 大聘第117章 際遇第936章 拜堂第664章 回鄉第690章 傳家寶第328章 心腹香菱第250章 禽獸第312章 三戰三捷第388章 瀛洲第714章 了無牽掛第433章 掠奪第1115章 賞燈第195章 盛開的百合第1098章 選房第397章 敗家第245章 募捐第1009章 無仇可報第1253章 想不開了
第951章 不孝之子第256章 幻想家第5章 問安第131章 丫鬟的野望第39章 絕技第128章 郊遊第1278章 心結不淺第148章 失蹤第802章 看船第44章 守歲第1233章 探聽口風第802章 看船第1213章 留仙院第205章 完勝第652章 火燒徐江第530章 回孃家第93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1290章 漱芳亭第1030章 送終第243章 傳奇海盜第1030章 送終第407章 打搶第335章 無解第3章 藏拙第378章 功德第83章 產業第394章 皇姑寺第91章 認親第773章 腐儒第633章 舊例第288章 食之無味第284章 任性的燕王第499章 點戲第1055章 缺德冒煙第600章 劇本第761章 強盜第337章 勝利第554章 蓮華庵第1270章 哪知風急月初升第665章 奴隸第114章 電閃雷鳴第24章 風騷第907章 管他家閒事?第98章 酸梅湯第64章 嫂子第182章 李萌第75章 風雨來臨第253章 齊人之福第955章 哲學第1000章 貞節牌坊第1034章 喜訊第451章 做賊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838章 龍騎兵第477章 困獸猶鬥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671章 東江水第1005章 家祭第599章 孝第716章 煙花場第835章 半斤八兩第1057章 火冒三丈第727章 沒有多餘第303章 席捲燕京第357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702章 飛醋第225章 放蕩不羈第104章 郡主下嫁第439章 反擊第1245章 打牌第1303章 冬至第181章 分道揚鑣第798章 湘西第439章 反擊第891章 做了賊的徐三爺第654章 俯臨萬象第176章 變化第1130章 不近人情第271章 衆矢之的第617章 淘氣學生第166章 共浴第47章 大聘第117章 際遇第936章 拜堂第664章 回鄉第690章 傳家寶第328章 心腹香菱第250章 禽獸第312章 三戰三捷第388章 瀛洲第714章 了無牽掛第433章 掠奪第1115章 賞燈第195章 盛開的百合第1098章 選房第397章 敗家第245章 募捐第1009章 無仇可報第1253章 想不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