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發生了很多事,馮家的酒局還在繼續,意猶未盡的楊稷說道:“馮姑再來。
馮文君說道:“已做過令官了,自然是老爺們請行。”
“不必自謙。”楊稷一邊揮手吩咐再換一桌席面,一邊說道:“你先做了令尊,就該繼續做下去,好事成雙嘛,只求容易些的。”
徐灝擦乾淨了衣服,他越來越體會到楊稷的性格,就和李太等類似的渾人一樣,天性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心情好的時候他很謙和,人當面罵他也不以爲意,能順手做些好事,對待人也很熱誠。
心情不好的時候或爲了得到某一件東西,不把人命當回事,就像呆霸王薛蟠一樣,總之人是最複雜的生物,最十惡不赦的惡人也會有善良的一面。
這時楊稷忽然又提議道:“咱們今天做這麼風雅的酒令,也別在這裡了,去雨花臺,聽說那裡有京城最有名的雨花詩社和寒梅詩社,如何?”
鄔斯文笑道:“大善!”
雨花臺距離馮家並不遠,徐灝想了想也同意了,馮文君本不願意出門,但被她娘郝氏輕輕點撥了一句,身子輕輕一顫,露出驚訝的表情來。
如此一行人轉移到了雨花臺,雨花詩社今日不開社,他們都不樂意在大老爺們常聚的寒香軒飲酒作樂,非要去正在開社的問梅閣。
問梅閣不是私人的地方,按理說並不禁止他人前來,可一羣高官家的姑娘在這兒吟詩作賦,等閒誰敢闖進來?
楊稷就敢,誰讓彼此的老子們同殿爲臣也算是世交呢,興沖沖的走了過去。
徐灝等人在後面慢慢走着,欣賞着雨花臺的美景,大冷的天問梅閣周圍聚集了很多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三三兩兩的品評詩作時事,大概是希望來一場才子會佳人的豔遇,好少奮鬥個二十年。
шшш ▪tt kan ▪¢O
青霜挑起來的文比無疾而終了,大抵各地名妓雲集京城,好似在爭奪天下第一的花魁,朱高熾不想成爲荒唐皇帝,遂命貢院把榜文撤了。
主持詩社的內閣大學士胡廣女兒胡書萱無奈點頭,楊士奇的公子要佔個地方,於情於理都不好拒絕。
當下三樓大廳的中間拉起了一道帳幔,誰也不影響誰。鄔斯文和唐富貴非常開心,終於品嚐到結識楊稷的好處了,要不然再有錢也沒資格和官宦千金們同處一樓。
當然以他倆的年紀又是已婚婦男,對這些名門千金沒什麼想法,見到漂亮丫鬟也不敢直視人家。
女孩們也免不了扶着欄杆好奇打量着一行人,鶴立雞羣似的徐灝令她們眼前一亮,但也僅僅是一亮而已。
徐灝拾級而上看了看樓裡的環境,青霜沒少提議組團過來踢場子,都被其她人以文無第一給阻止了。
說實話徐灝很佩服三兄弟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三腳貓的才學也敢過來丟人現眼,而他一樣沒有任何底氣,好在老婆都娶了兒子也生了,不在乎被外人笑話。
下人們把帶來的酒菜擺上。除了姚遠和李冬外,其他人都得去外面呆着。
馮文君仰着頭精神奕奕,聽代目介紹此地乃名流仕女的詩社,就好似草根少女遇到了白富美。戰意昂然,戰鬥力指數瞬間飆升到了一萬八。
耳聽隔壁在討論時下才子的詩作,馮文君說道:“這回要兩句詩。落腳要一東字。”
稍一停頓,朗聲道:“螻蟻也知春意好,倒拖花瓣過牆東。”
楊稷小聲道:“怎麼越發難了?咱換一個好不好。”
不想馮文君板着臉道:“罰一百杯,可換。”
“那算了。”楊稷悻悻的直搖頭,扭頭問鄔斯文道:“賢弟有了麼?”
“此等詩多乎哉多乎哉,兄試思之。”鄔斯文似乎胸有成竹,聲音很大,“予腹中久記之。我言之而兄聽之,看妙乎否也?文昌八座同,鳳台陸起東。”
楊稷很高興,二弟給他臉上添了光彩,笑道:“妙妙,好文才。”
姚遠不管身處於何時何地,都不忘他的本職工作,馬上讚道:“鄔老爺毫不假思索,接的這等快速,真天才也。”
徐灝就感覺隔壁瞬間靜了下來,大概才女們都在思索‘鳳台陸起東’,他聽都未聽過,感覺是個人名,沒有刨根問底的打算。
他不追問不代表馮文君不問,說道:“請問這詩的來歷。”
當着一羣文青妹子,一輩子沽名釣譽的鄔斯文放下臉來,不悅的道:“馮姑,勿謂我輕薄爾也。你能記幾許之詩?我輩做名公之人,何處不記些詩文於腹中?此二句者,乃一舍親之家堂畫臨了之結句也。我滿腹之詩何止五車,豈肯以無指實者誑爾也?苟不我信乎,我借來你試看之,我非古人之詩不敢呈於人前也。”
鄔斯文坦言了詩句的來歷,認真的表情不似作僞,應該是真的了。也是周圍坐着一些行家,他不敢信口胡說。
但馮文君很認真的說道:“這鳳台陸起東五個字,大約是落款的地名人名,決計不是詩裡的。”
鄔斯文說道:“嗟乎!馮姑,爾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予嘗聞古之稱詩伯皆曰李杜,汝不聞李白譏杜甫之詩乎?有云:
飯顆山前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何處行來太瘦生,只爲從前作詩苦。
此首句豈非地名人名乎?然此亦系落款而非詩耶?你既不知之,何必強爲知乎?”
徐灝不禁對他刮目相看起來,能引經據典爲自己辯解,鄔斯文果然真有些底蘊。
姚遠笑道:“記得詩已奇了,又記得許多的出處故事,更爲奇絕。宋朝有一個王荊公天生好記性,想來也未必能在鄔老爺之上。
馮文君也被他一時唬住了,想不出辯駁的語言。其實鄔斯文說的是實話,他曾見過一個親戚家掛着一軸大字,乃江南名士陸起東所書,詩是七言律。末句是都與文昌八座同。
只是人家陸名士原來家住在金陵鳳凰臺,是以落款爲“鳳台陸起東”。因紙軸較短,落款五個字和詩詞連在了一起,鄔斯文就當成了結句,來了一句“文昌八座同,鳳台陸起東”。
楊稷見二弟贏了,精神一振,也笑道:“造化,我也想起來了。”
鄔斯文心裡很得意,說道:“何如?弟所謂多者豈謬言耶?”
楊稷一本正經的說道:“曰南北。曰西東。”
姚遠大讚道:“真愈出愈奇了。鄔老爺的已是妙極,公子的更妙了。只短短六個字,把四面八方都包藏在內,含蓄了多少文章?”
話音剛落,隔壁撲哧撲哧的笑出聲來,徐灝有些無語,暗道你這傢伙溜鬚拍馬的功力已經到了如呼吸般自然的最高境界。
馮文君笑問道:“雖不違令,但這兩句如何能當詩?”
楊稷說道:“這也怪你不得,雖然不是詩。這是我府中收藏傳家的本經上的。我聽見人說,孔夫子刪的有一部《詩經》,這兩個字連在一處,可見詩就是經。經就是詩了。
我家老爺當初之所以成爲名士,都是這本經。而我自幼一上學就請了一個名公教導,這經我讀了整整七八年纔讀熟了,書裡包藏天下的事。以至古往今來,無所沒有,也說不了那些。
反正我自讀了此經。就不覺大通,以後再讀別的書,覺得文理就都淺薄了。”
唐富貴叫道:“好哥哥,有這樣好的書,就不借給兄弟我看看?”
楊稷大方的道:“這經是留着傳代的寶貝,原是不給人看的。可既然是賢弟要,那改日就借你幾天,萬萬不可再傳給別人。”
唐富貴說道:“我從小讀過半本百家姓,就不知道還有此等奇書,承哥哥擡舉肯借給我,我難道真是個呆子?會借給別人麼。”
姚遠長嘆道:“這樣好書,我們小戶人家今生是不能見了。”
他們幾個人說得興起,旁若無人,同坐一席的徐灝也只能苦笑着自斟自飲了,大概明天此事就會瘋傳出去,楊士奇你可別怨我,子不教父之過。
隔壁也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楊稷自曝其短人人都曉得他的底細了,就連馮文君也忍不住含笑問道:“請問府上這經是什麼名字?”
楊稷低着頭想了一會兒,掰着指頭數道:“金剛經、觀音經、女兒經、嫖經、賭經、馬經、促織經都不是。這經兩個字名古怪的很,每每熟記着,偏偏今日就想不起來了。”
隔壁胡書萱聽到這裡感到索然無趣了,沒想到楊士奇的公子竟然是個大草包,說道:“不要理會他們,一羣冒充文人附庸風雅的傢伙罷了,咱們繼續說咱們的。”
工部侍郎金純的閨女,金燕燕小聲道:“大姐,那一直沒說話的郎君是左都督徐灝,莫非他也是徒有其名的人麼?”
“徐灝?”胡書萱嚇了一跳,說道:“徐家的海棠詩社聞名久矣,他夫人沐郡主和徐家的徐妙錦,徐青蓮徐翠桃等姑娘都是一等一的大才女,身處其中豈能是浪得虛名?再說人的名樹的影,徐都督怎麼可能是不學無術之人。”
有女孩說道:“也不見得,我們從未拜讀過徐都督的大作,或許就是一介武夫罷了。”
胡書萱很中肯的評論道:“人家是博學多才之人,高皇帝曾親口贊他是劉伯溫再世,金口玉言豈能是假的?而且其生平天下聞名,文能輔佐帝王,武能統帥大軍,家父就非常敬重於他,乃是何等超卓的文武雙全?可見必然不會專攻詩詞一道了。”
衆女紛紛點頭,都同意胡書萱的評語。而徐灝少年時就已經在京城名聲鵲起了,二十幾歲即輔佐燕王功成名就,誰不曉得?即使是仗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覺,靠着優越的家世,但現在的成就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拼搏得來的。
這時候,酒肉三兄弟已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楊稷思索着說道:“隱約記得頭兩個是‘人之’二字,想是“人之經”吧?”又問鄔斯文道:“你是才子,可曾見過此經?”
鄔斯文很有默契的道:“此乃三字之經也。”徐灝笑了,心說三字經是個孩子就讀過,而三字之經肯定是奇書無疑了。
楊稷拍案大叫道:“是是是,你真的好記性,難道你家也有這樣的好書?”
鄔斯文點頭道:“有諸!”
徐灝失笑道:“想來這樣的秘寶,也只有你楊家和鄔才子家纔有,別人家是沒有的。”
馮文君也笑道:“這樣的奇書確實聞所未聞,但奇書到底非詩,該罰一杯。”
“詩經雖然不是詩,卻是經,也就算是詩了。”楊稷開始胡攪蠻纏,嘿笑道:“看在奇書的份上,免了吧。”
姚遠隱含深意的笑道:“公子說了這一番奇話,大家都長了許多奇學問,姑準了吧。”
“也罷!”馮文君笑了笑轉而對徐灝說道:“輪到徐公子了。”
徐灝不知隔壁立刻豎起了十幾對小耳朵,被楊稷這麼一攪合這酒喝得很有滋味,直接說道:“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好!”馮文君滿意一笑。唐富貴叫道:“爲何我們每次一說,馮姑你就問這問那的,徐公子一說你就讚揚,難道生得好看很佔便宜麼?你明明又看不見他的長相。”
馮文君說不得解釋道:“此乃出自後主李煜的“相見歡”,是有出處的,豈能混爲一談?”
“原來是這樣。”唐富貴點點頭,笑道:“徐公子您莫怪,別和我老唐計較。”
鄔斯文咂咂嘴道:“後主之作膾炙人口,三歲小兒亦朗朗於口,比不得我與大哥酒令新奇。”
徐灝笑道:“沒錯,確實比不得你們倆有才,我甘拜下風。”
楊稷笑嘻嘻的道:“叔叔真乃虛懷若谷,侄兒敬您一杯酒。”
姚遠不失時機的奉承道:“我家少爺和鄔老爺乃是大才子,徐公子則是大才子中的大才子,這世上誰能相比?連六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們都得甘拜下風呢,當今之世也就當今了。”
徐灝一聽暗叫糟糕,拍馬屁你也得看在哪啊!這不是替我惹事麼?
如果隔壁的文青妹子們不樂意了,甘拜下風的不是她們的父親就是叔伯,都堪稱文壇上的大儒領袖,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馬上金燕燕揚聲說道:“小妹也來行一句,見龍垂渭北,辭雁指河東。請指出其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