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

出了書廳,李明卿就看到馬青、李繼勳也是要出門。

來時沒多少話的三人這時候倒搭起話來。

“二位卻是要往何處去?”

李明卿臉上帶笑第一個開口。

馬青叉了手便算是打招呼:“得了軍情,正要往宣政殿去。”

李明卿哈哈一笑,煞是暢快:“同去同去!”

來到宣政殿,通報進入正殿沒多久,政事堂幾位相公也先後抵達。

扣除本就在宣政殿的王樸,其餘八位相公來此,全都是爲了洪州戰事。

待九相公齊聚,趙元昌開口定下基調:“方纔江南急報,戴延康身死,我軍已入南昌城。至此江南戰事將歇,論功行賞暫且不急,先議一議江南之地如何治理。”

論功行賞要等前線主帥,也就是陳佑等人上表請功,現下便是急也無用。

所謂“江南之地如何治理”,除了表面意思,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一干主將要怎麼安排。

說來也尷尬,因爲盧子龍遇刺重傷,中樞剛剛下令調潘美回荊南。調令估計還在路上,結果洪州這邊就勝了。

眼下首要的事情就是給潘美重新定個職事或官階爵位及時補上,免得底下人對朝廷有甚誤解。

王樸率先開口:“荊南制置使潘美可爲歸德將軍,爲竇武安副。”

潘美在洪州之戰中功勞幾何尚不清楚,具體怎麼封賞不好確定,故而首先擡官階。反正這個官階同具體職事沒什麼聯繫,譬如馮義堂堂一個銀青光祿大夫,衣紫佩金之輩,如今還在刑部當一個小小的員外郎。

不過有這個官階和沒這個官階的確不一樣,這是個待遇問題,故而諸位相公沒有反駁,皆俯首贊同:“臣附議。”

“可。”趙元昌頷首,立刻就有人下去傳達口諭,政事堂和樞密院立刻就得行動起來準備敕命,然後等着相公們和官家的簽署。

潘美這事就算過去,接下來就是重頭戲。

李明卿見諸人盡皆閉口不言,輕笑一聲開口:“官家,臣以爲江南當照蜀地故事,分設制置使司以統兵馬。可以洪州之戰有功者分守諸司,一爲獎賞功臣,一爲震懾庶民。”

李明卿雖沒說要陳佑推舉制置使,可這“洪州之戰有功”一句,足以叫陳佑插手其中。

坐在上首的王樸瞥了他一眼,沒有言語。

不過李繼勳卻立刻開口:“酬功自有名爵勳祿,何以用朝廷職事?”

他一臉正氣地說完這話,朝趙元昌道:“啓稟官家,臣以爲制置使當擇適當之人爲之,不拘是否參與江南戰事。”

Wωω ●тт kán ●c○

最後一句話卻把李明卿之前所說的“洪州之戰”擴展到整個江南。

“李同知所言有理!”劉承澤立刻附議。

江南廣闊,從外地調人,他或許也可以把舊部安排過去,免得叫當年那些下屬看不到前進的希望轉投他人。

趙元昌不置可否,徑直詢問王樸:“王卿以爲如何?”

“當分設制置使,樞密院可擇選適者爲之。”王樸言語簡練地贊同李繼勳的觀點。

趙元昌也認爲此法可行,點頭道:“便如卿等所言,卿等且上些心。”

樞密院四人不論心中作何想法,此時盡皆恭聲應下:“臣等遵旨。”

此事完結,周敬思不等趙元昌繼續詢問便開口:“臣斗膽問官家,兵馬有制置使統率,民政當何如?”

臣下對君上提問,有時候不是想得到君上的回答,而是爲了得到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

眼下便是如此,趙元昌溫聲問道:“周卿有何教我?”

“不敢。”周敬思拱手以示謙卑,“江南舊臣繁多,與國不利,當自外抽調人手擔任州縣主貳官,各地吏員亦需汰換。”

聽到這裡,王樸眸光閃動,遽然出聲插話:“周史館之言在理,臣請官家委派官吏監督江南諸官。”

“臣附議!”吏部尚書溫仁福出聲贊同,“且江南既定,所憂者止餘嶺南一處,近江兵馬無須太甚。”

三司使張歡也道:“江南之地稅賦鹽鐵也當儘快收歸中樞,諸司兵馬所需錢糧皆自中樞劃撥,以免增添地方州縣負擔。”

話說得好聽,實際上是文官對武將的壓制,主要是防止江南諸軍藩鎮化。

不過討論軍國政事,有公心,自然就有私心。

還是那三司使張歡,說完前一句,後面立刻就道:“臣請派遣官吏巡查江南諸州監稅及鹽鐵!”

毫無疑問是爲了擴充三司權力,重點就是同尚書戶部爭權。

周敬思立刻就道:“張參政說得是,不過江南州縣甚多,當有專人負責此事。臣以爲稅務監黃世俊可擔起重任,設諸州監稅從屬稅務監,州縣稅賦仍有稅曹負責,監稅職責僅爲監察。如此人數無須太多,亦可時時調換以防貪腐。”

黃世俊是前任三司使,不管當了多久,只要沒出岔子,就沒人可以質疑他在財稅上的能力。

有周敬思的話,其餘幾人立刻跟進,很快就把這件事定下來,沒有三司插手的餘地。

在周敬思等人,甚至王樸的眼中,最終的目標是拆分三司。最不濟也要取消三司使,由政事堂直領三司,把鹽鐵度支等權力都納入宰相手中。

一件一件議下來,期間夾雜着利益爭奪,最後只剩下魏王、吳越王、寧王和陳佑了。

寧郡王白崇文暫且不動,吳越王按照薛居正當日所言來處置,也很快就議定結束。

殿內沉默一陣,李明卿準備先開口說陳佑的事情。

在場大多數人都本能地想把魏王留到最後,諸事完結之後,可以來一場大的,比如勸立太子。

然而王樸不這麼想,他在李明卿等人開口之前搶先道:“臣請調魏王回京,一爲使魏王盡孝於官家膝下,二則可主持河南府事。”

“如王卿所言。”趙元昌也沒詢問旁人的意見,直接就同意了。

李明卿深吸一口氣,明白趙元昌這時候依然不準備立太子,便不再多想這件事,繼續說陳佑:“啓奏官家,江南新下,須得一勢威望重之人鎮守。原本魏王最爲合適,如今魏王回京,臣推舉保信節度使陳佑鎮守江南。”

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
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澤國斷美夢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六十八章狀況頻起意外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四十二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七百九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四)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實戰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六十三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二)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