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進軍澳洲

收費章節(12點)

二零五五年一月十七日,在魏成龍派來的十個集團軍到達廣州的這一天,牧浩洋下達了進攻澳大利亞的作戰命令。

首先出動的是中國空軍。

當天,中國空軍的三千架轟炸機與五千架戰鬥機,總共出動一萬四千餘架次,猛烈轟炸了澳大利亞東北地區,特別是凱恩斯諾曼頓馬裡巴阿爾馬登艾恩斯利布萊克布爾與克羅伊登附近的空軍基地與野戰機場,打擊了包括機場防空陣地通信指揮中心物資儲運中心在內的數千處軍事目標。

爲了支持如此龐大的空中打擊行動,空軍動用了六十架戰略預警機一百八十架戰略電子偵察機二百四十架大型電子戰機,另外還動用了三百多架大型加油機,專門支持長途奔襲的作戰飛機。

僅在這一天,中國空軍就用掉了六萬噸彈藥。

如果算上燒掉的航空燃油,物資總消耗量在十五萬噸以上。

雖然第一天的空中打擊行動肯定最爲猛烈,但是在隨後幾個月內,中國空軍每天消耗的物資都在十萬噸以上,在幾次大型戰役中,日消耗量還突破過二十萬噸,結果僅中國空軍就在澳大利亞用掉了三千多萬噸作戰物資,而爲了把這些物資運送到前線空軍基地,又用掉了數千萬噸物資。

當然,這一天的打擊,也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根據美軍的戰報,僅在當天,美國空軍就在戰鬥中損失了四百多架戰鬥機,還有差不多同等數量的戰鬥機在地面被炸燬,另外還有大約兩百架轟炸機被炸燬,剩下的則全部逃到了澳大利亞南部地區。

結果就是,僅僅用了一天,澳大利亞東北地區的美軍航空兵就被消滅掉了。 WWW★ тtκan★ ¢o

當然,這並不表明美軍失去了抵抗能力。

戰鬥打響的時候,美軍部署在澳大利亞的轟炸機有一千四百架,戰鬥機超過三千架,另外澳大利亞皇家空軍還有大約四百架轟炸機與兩千架戰鬥機,協助澳大利亞作戰的新西蘭空軍則有六百多架戰鬥機。

只是,這些作戰飛機,主要部署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

接下來幾天,中國空軍逐步擴大轟炸範圍,只是仍然在重點打擊凱恩斯與諾曼頓以北地區的地面軍事設施。

很明顯,中國軍隊將在澳大利亞東北角上岸。

準確的說,是在澳大利亞東北角着陸。

美澳聯軍要做的,除了與中國空軍爭奪制空權之外,就是迅速在澳大利亞東北地區構築戰略防線。

在此期間,美澳聯軍也進行過反擊,比如突襲新幾內亞島上的野戰機場。

可惜的是,美澳聯軍的反擊行動沒有產生多大的效果,反而在反擊中損失了大量作戰飛機與飛行員。

要知道,在澳大利亞本土上空進行作戰,特別是防禦性質的戰鬥,大部分跳傘的美澳飛行員都能得到救助,很快就能返回作戰部隊。如果在海洋上作戰,被擊落的美澳飛行員就只能祈禱儘快被中國軍隊俘虜,不然就得喂鯊魚。

一月二十日,中國海軍投入戰鬥。

按照佟少雲的部署,太平洋艦隊分成了三支艦隊,他直接指揮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敬文輝指揮第二艦隊。三支艦隊在十九日夜間到達珊瑚海西部海域,然後輪番行動,出動艦載戰鬥機轟炸澳大利亞東北地區。大型綜合戰艦也參加了戰鬥,炮擊了凱恩斯湯斯維爾等港口城市。

艦隊晚了三天參戰,主要是讓空軍清除掉澳大利亞東北地區的戰術航空兵。

事實上,在艦隊參戰的時候,中國空軍已經把空中戰線推進到了新南威爾士州北部,打擊範圍擴大到了布里斯班。

也就是說,離珊瑚海最近的美澳聯軍空軍基地在一千六百公里之外。

顯然,美澳聯軍要想突襲中國艦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美澳聯軍的作戰飛機不可能穿越由中國空軍控制的一千六百公里的區域,更不可能悄然到達,在艦隊沒有警覺的情況下發起攻擊。

打到一月二十六日,美澳聯軍已經損失了近兩千架戰鬥機。

雖然中國空軍的損失也不小,有記錄可查的作戰損失就有一千四百架,其中有一千二百多架是戰鬥機,但是中國空軍很快就得到了補充,而美澳聯軍卻很難獲得補充,戰鬥力開始直線下降。

當時,美軍已經用轉場飛行的方式,向澳大利亞增派了四百架戰鬥機。

可惜的是,比起巨大的損失,這簡直是杯水車薪。

按此發展下去,到二月的第一天,美澳聯軍就將沒有戰鬥機可用了。

當天,弗倫奇接到了一項非常特殊的任務:用艦隊向澳大利亞運送作戰飛機,準確的說是把艦載戰鬥機派往澳大利亞。

對艦隊來說,這是一次沒有風險的任務。

按照五角大樓下達的命令,美軍艦隊只需要前往南太平洋,在新西蘭東北大約三千公里處讓艦載戰鬥機出發,然後就能返航了。艦載戰鬥機將首先飛往新西蘭,補充燃油,掛上對空作戰武器之後,再飛往澳大利亞。因爲艦隊全程在遠離戰場的海域活動,而且中國艦隊還在珊瑚海作戰,所以不會與中國艦隊遭遇。

問題是,對艦載航空兵來說,這絕對是一大損失。

在弗倫奇看來,這是一道非常荒謬的命令。要知道,培養一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要比培養一名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困難得多,花的時間也多得多,而艦載戰鬥機又是艦隊的核心打擊力量。

把艦載戰鬥機消耗掉,艦隊還能作戰嗎?

可惜的是,弗倫奇必須執行這道命令。

當時,馬歇爾已經向他保證,在二月份爲海軍補充一千五百架戰鬥機,允許太平洋艦隊把出海作戰時間推遲到五月底,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培訓飛行員,並且承諾不會再次下達類似的命令。

馬歇爾沒有忘記告訴弗倫奇,如果他不願意執行這道命令,會有人替他執行。

也就是說,如果弗倫奇不執行命令,就得下課。

弗倫奇別無選擇,只能在一月二十八日率領艦隊從珍珠港出發。

當時,美軍此舉,立即引起了中國海軍的高度關注,牧浩洋在當天就命令佟少雲率領艦隊退到所羅門羣島北面。如果美軍艦隊前往西南太平洋,佟少雲就得按照B計劃,即制海作戰計劃行動。

接下來三天,佟少雲一直在爲與美軍艦隊決戰做準備。

直到二月一日,軍事情報局發來消息,大批美軍艦載戰鬥機到達新西蘭,並且當即就轉場飛往澳大利亞,牧浩洋與佟少雲才猛然反應過來,美軍艦隊從珍珠港南下,不是來找中國艦隊決戰,而是爲澳大利亞補充戰鬥機。

當然,牧浩洋與佟少雲沒有放鬆警惕。

那九百架戰鬥機全部部署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隨時有可能返回艦隊,也就隨時有可能攻擊返回珊瑚海的中國艦隊。

到了二月三日,警報才解除。一艘在萊恩羣島附近活動的中國潛艇,發現了全速向北航行的美軍艦隊,並且發射了六條重型魚雷,只是攻擊沒有得手,主要是美軍艦隊的速度太快了,魚雷沒能追上。

此後,美軍艦隊多次出動,向澳大利亞運送戰鬥機。

只是,在此之後,運送的都是經過了簡單改裝的空軍戰鬥機,即讓這些戰鬥機能夠從航母上起飛。

美軍超級航母淪落到充當戰鬥機運輸船的境地,恐怕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

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這是好事。

既然美軍艦隊不打算前來決戰,就沒有必要擔心什麼了。

二月五日,在空中打擊已經持續了二十天的情況下,第二階段作戰行動正式開始,陸戰隊登場了。

攻擊地點不是在凱恩斯與諾曼頓以北,而是在南面。

二月六日,在艦隊重返戰場,擔負起戰術空中支援任務之後,空軍的運輸機羣從前沿野戰機場起飛,發起了代號“閃電”的作戰行動。

當天,由空運送往澳大利亞的陸戰隊就多達十個師

爲此,空軍動用了六千架大型電動運輸機與四千架電動戰術運輸機,總共飛行了三萬架次,完成了運送二十萬作戰部隊三千輛反裝甲平臺四千八百輛多用途平臺三千六百輛獲利支援平臺一千二百輛防空平臺一百座地面防禦系統與五千部越野載重卡車,而且所有作戰部隊都帶有一個基數的彈藥。

空運沒有停止,持續了五天。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除了再次運送十個陸戰師之外,主要就是運送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與燃油。當時,陸戰隊有一些燒油的戰術運輸機,還有一些燒油的設備,所以需要向前線運送燃油。

事實上,這是第二階段作戰行動,也就是奪取前進基地中,最關鍵的五天。

在這五天裡,二十個陸戰師還沒有完全展開,而且物資也不夠充足,更沒有時間構築防禦陣地與野戰機場,極易遭到攻擊,也極易被敵人擊潰。只要安全渡過這五天,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

要知道,在這五天裡,二十個陸戰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控制着陸場,並且搭建起二十座野戰機場。

第24章 裂痕第112章 和平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69章 外援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12章 和平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0章 混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33章 超級航母第36章 前仆後繼第7章 關聯性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35章 全局第109章 未來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1章 不可否缺第5章 宣戰第94章 託管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28章 導火索第238章 不歸路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3章 橄欖枝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53章 生存競賽第54章 反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精妙戰術第79章 另闢蹊徑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0章 重創第83章 歪打正着第99章 妥協第2章 經濟基礎第9章 十萬火急第19章 關鍵結點第9章 十萬火急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50章 重創第8章 擴軍浪潮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5章 明智之舉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求生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4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戰將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68章 暴風雪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章 戰略方向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6章 巢臼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章 本性難移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0章 打過邊境線
第24章 裂痕第112章 和平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69章 外援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112章 和平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20章 混戰第48章 關鍵戰報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79章 盲目猜測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33章 超級航母第36章 前仆後繼第7章 關聯性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35章 全局第109章 未來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1章 不可否缺第5章 宣戰第94章 託管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28章 導火索第238章 不歸路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53章 橄欖枝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53章 生存競賽第54章 反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97章 戰前會議第27章 精妙戰術第79章 另闢蹊徑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50章 重創第83章 歪打正着第99章 妥協第2章 經濟基礎第9章 十萬火急第19章 關鍵結點第9章 十萬火急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第50章 重創第8章 擴軍浪潮第17章 經貿競爭第75章 真真假假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65章 明智之舉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39章 糧食危機第41章 求生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24章 空中打擊第84章 戰將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68章 暴風雪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5章 戰略方向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93章 鋌而走險第16章 巢臼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章 本性難移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30章 打過邊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