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關聯性

越南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也是一個缺少自知之明的國家。

在人口上,越南是中南半島上的第一大國,在東南亞地區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到二零二九年底,已經超過一億一千萬。憑藉優越的自然環境,特別是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與紅河三角洲,越南在理論上能養活兩億人。可是在其他方面,越南根本算不上大國,連地區強國的資本都沒有。

不可否認,自從二十世紀九零年代走開始改革開放,越南的經濟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

隨着經濟發展,加上前蘇聯解體造成的影響,中越關係一度有所緩和,比如雙方勘定了陸地邊境。可是在南海問題上,中越矛盾不但沒有消除,反而因爲資源、特別是油氣資源變得更加尖銳。

爲了在南海與中國對抗,越南在二十一世紀初調整了對外戰略,開始向美國靠近。

當時,一些美國學者宣稱:雖然美國輸掉了越南戰爭,但是贏得了越南;中國幫助越南打贏了戰爭,卻輸掉了未來。

客觀的講,這種說法沒有錯。

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南海爭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一是中國已經具備在周邊地區打贏局部戰爭的軍事實力,二是中國的飛速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三是中國正在構築本土外圍的戰略防禦圈。

三個因素,都讓中國開始高度重視南海問題。

在中國的威脅下,越南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主動退讓,歸還侵佔的島礁與海域;二是尋找一個更加強大的靠山,與中國對抗。

雖然從長遠來講,第一個選擇更加理智。作爲中國的鄰國,就算能傍上某個大國,越南也不是中國的對手,遲早有一天會直接面對強大的隊,對抗基死路一條。但是要讓越南主動交出既得利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二零二九年,越南在南海地區開採了價值二百八十億美元的石油與天然氣,佔越南油氣資源總開採量的百分之六十五,貢獻了當年百分之四十的外匯收入。失去南海的油氣資源,越南經濟將舉步維艱,國家建設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問題是,與中國對抗的成本也不低。

二零二九年,越南的國防開支高達三百四十億美元,其中一百二十億美元用於從國外採購軍火。如果僅僅是維持基本國防力量,越南的軍費開支不會超過兩百億美元。如果與中國改善關係,因爲接壤的老撾與柬埔寨都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越南的國防開支還可以繼續降低。

顯然,越南在南海掠奪的資源,基本上都用到了國防建設上。

早在二零一五年,就有部分政治家提出,越南應該修改基本政策,爭取儘快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端,融入到以中國爲核心的經濟體中,獲得來自中國的投資,也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只是,這種認識並不爲所有越南人接受,更不爲越南高層接受。

鉅額的軍火貿易,不但給越南軍隊帶來了先進的武器裝備,也給那些主導軍火貿易的越南高層領導人帶來了豐厚的利益。

根據一些西方媒體預測,在二十一世紀的前三十年間,越南高層領導人至少從軍火貿易中獲得了一百億美元的回扣,絕大部分都落到了幾個主要領導人的手中,而且這也是越南熱衷採購先進武器裝備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這種模式肯定無法持續下去。

原因很簡單,中國正在逐步提高軍備競賽的門檻,隨着大批先進武器問世,越南愈發難以跟上中國的步伐。

要不了多久,越南就將輸掉軍備競賽。

在那些有識之士眼裡,越南輸掉軍備競賽的那一天,戰爭就將爆發,中國不會給越南第二次選擇機會。

到二零二七年,也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戰爭爆發後,這種跡象就顯現了出來。

中國的軍事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在馬來西亞做出讓步之後,其他幾個國家受到的壓力明顯加大。雖然中國一再強調,主張通過談判解決爭端,但是誰都知道,這是中國在爲戰爭做準備。

談判之後,肯定是戰爭。

越南必須做出選擇,也做出了選擇:繼續加強軍備。

只是,局勢不再對越南有利。

隨着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加大,開始拉攏部分國家,組建以中國爲核心的政治軍事同盟集團,美國調整了東南亞戰略,重點照顧新加坡與菲律賓,避免與中國發生衝突,越南的戰略地位大大降低。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美國謝絕了越南出租金蘭灣的“好意”。

到這個時候,似乎和平解決南海爭端的契機已經出現。只要越南肯做出讓步,趣萊與印度尼西亞將別無選擇。

正是受此影響,中國加大了外交攻勢,爲和平解決爭端做出了最後努力。

按照杜蕾所說,中國已經向越南提出瞭解決南海爭端的一攬子提議,只要越南肯歸還侵佔的島礁與海域,中國將提供包括貿易補償與經濟援助在內的幫助,甚至可以幫助越南實現軍事現代化。

這麼做,對中國沒有多大害處,越南卻能得到足夠多的好處。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南海爭端得到解決,就算中越仍然有矛盾,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也將大大降低。隨着兩國經濟往來更加密切,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當越南在經濟上離不開中國的時候,就會成爲中國的盟友。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跟美國與墨西哥的關係差不多。

可是,美國降低了越南的戰略地位,卻沒有放棄越南。

在拒絕租借金蘭灣之後,美國國會批准了由總統提交的一項軍事援助法案,以極爲低廉的價格向越南提供二手裝備,包括最先服役的四十八架F-35A戰鬥機、三十六艘以補償方式從日本獲得的水翼導彈艇、七百輛M1A3主戰坦克、三百六十門M109A7自行火炮、十二套防空系統。

這批軍火總價值超過一千億美元,而越南只需支付八十億美元的採購費、以及不到一百億美元的培訓費。

對越南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這批武器裝備,至少能使越南的軍事實力增強一倍以上,也足以使越南當局對戰略局勢做出誤判。

“根據我們獲得的消息,越南當局認爲,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足以使越南在未來十年之內保持足夠的軍事威脅,使我們不敢貿然發動戰爭。”杜蕾笑了笑,說道,“在今後十年之內,越南至少能從南海盜採價值四千億美元的石油與天然氣,只要把其中一半用來採購軍火,越南軍隊就能保持威懾力,迫使我們繼續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因爲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以我的經驗,即便我們繼續施壓,也無法讓越南立即做出決定性讓步。”

“也就是說,談判已經沒戲了?”牧浩洋問了一句。

杜蕾點了點頭,說道:“雖然談判還沒破裂,越南外長也表示願意談判,甚至提出進行更高級別的外交會晤,但是兩天前,越南外長拒絕了由我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堅持其原有主張。”

“什麼主張?”

“按照實際控制區域劃分島礁與海域。”

牧浩洋的眉頭跳了幾下,說道:“這麼說,等於什麼也沒談。”

“差不多吧,反正談判倒退了好幾年,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現實就是,我們必須考慮通過談判之外的方式解決爭端。”黎平寇看了眼黃峙博,說道,“美國提供的第一批軍火已經到達越南,主要是四十八架戰鬥機與十二艘導彈艇。預計兩個月之內,其他軍火也將到達。因爲美越在去年年初簽署了這份軍貿合同,所以越南軍隊早已完成人員培訓工作。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只有兩個月,如果不能當機立斷,恐怕我們得被迫接受現實。”

“什麼現實?”黃峙博問了一句。

“也許,得等到二零三五年之後,再來對付越南。”

黃峙博笑了笑,說道:“軍事上不是問題,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最多幫助越南達到十年前的國際水準。真要打的話,越南沒有任何勝算,我們也沒有多少負擔。關鍵在於,有沒有打的必要。”

黎平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四月份,老傅將再次前往臺北。”

“有結果了?”

“臺灣當局已經表態,只要能合理解決最後一個問題,就答應與我們進行統一談判。”

“全民大選?”

黎平寇點了點頭,說道:“老傅已經在原則上答應了臺灣當局的要求,只是提出時機還沒成熟,應該先統再討論大選的事。老傅的意見是,我們做出承諾,而且把大選寫進和平統一的政治綱領中。條件成熟之後,再進行大選。以目前的情況,大概需要二十年。臺灣當局也做出了迴應,即在全民大選之前,統一沒有意義,但是答應先進行談判,只是要在大選之後才做最後決定。”

“什麼最後決定?”

“是否統一。”

“這……”

“當然,這不是定論,還有折中方案,即分階段進行。首先在名義上實現統臺灣擁有高度自治權,比如保留參與非正式外交活動的權力,然後雙方共同爲全民大選做準備,在大選之後正式統一。”

黃峙博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牧浩洋也明白了過來,南海問題肯定與臺海問題有關,通過解決南海問題,能夠更有效的促進兩岸統一。。。

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83章 第一步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6章 逃命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6章 第一步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70章 崩潰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78章 中國化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章 屈服第15章 虧本買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79章 救星第6章 錯失先機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33章 蠶食第228章 導火索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4章 向前看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9章 嚴陣以待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5章 宣戰第90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章 戰爭危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74章 反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90章 主動權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9章 核戰爭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5章 風頭正勁第13章 分外事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6章 強渡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9章 起始點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1章 動員第270章 投降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0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8章 擴軍浪潮第11章 經濟圍剿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3章 狙殺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50章 大無畏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95章 遺蹟第9章 進軍神速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49章 果斷反擊第55章 墳墓第167章 預見性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5章 宣戰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7章 陰雲密佈
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83章 第一步第83章 科學寶藏第46章 逃命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6章 第一步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70章 崩潰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78章 中國化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28章 屈服第15章 虧本買賣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179章 救星第6章 錯失先機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33章 蠶食第228章 導火索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114章 向前看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81章 最後的頑抗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2章 登陸作戰第29章 嚴陣以待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5章 宣戰第90章 獨木難支第27章 戰略目的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章 戰爭危機第11章 打擊利器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74章 反擊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90章 主動權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9章 核戰爭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15章 風頭正勁第13章 分外事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5章 打掃戰場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6章 強渡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59章 起始點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21章 動員第270章 投降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0章 別無選擇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8章 擴軍浪潮第11章 經濟圍剿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3章 狙殺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50章 大無畏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95章 遺蹟第9章 進軍神速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49章 果斷反擊第55章 墳墓第167章 預見性第11章 不怕死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5章 宣戰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37章 陰雲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