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蠶食

燃燒的海洋

十一月二十三日,國際評估團給出了最終評估結果。

雖然這份評估結果並非對美韓完全不利,比如土地交換比例僅爲三點五,而且韓國將保留東北部地區幾個主要城市,比如束草與江陵的管轄權,但是在評估結果公佈後,韓國當局率先表示無法接受。

韓國表了態,美國就不好下臺了。

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只是韓國不答應,美國不能越俎代庖。

韓國表示無法接受,主要是割讓這麼多土地,讓韓國政府無法向民衆交代。韓國國內也颳起了一股風潮,幾乎所有韓國人都認爲,如果韓國政府在此基礎上籤署停戰協議,等於出賣了國家與民族。

不管怎麼說,沒有任何一名韓國政治家願意背上“賣國賊”的罵名。

談不成,只能開打。

十一月二十四日,臨時停火宣告結束。

當天凌晨,志願軍全線發動進攻。

看上去,志願軍打得很猛,但是戰場上,志願軍很有章法。

在突擊方向的選擇上,黃峙博沒有選擇攻打由美軍裝甲師守衛的首爾,而是把主攻放在了春川。

作爲江原道的首府,春川的軍事價值不比首爾低多少。

別的不說,在春川周圍五十公里範圍內,至少有十一座軍用機場,部署了聯軍的近六百架戰術戰鬥機。更重要的是,春川是韓國東北部地區通往首爾的交通樞紐中心,只要打下春川,就能對首爾形成戰略大迂迴。

如此重要的地方,聯軍不可能不守。

守衛春川的主力,正是美軍,只不過是國民警衛隊。此外,在春川附近還有大約十五萬韓軍,包括幾支主力部隊。在春川西邊,美軍第二裝甲師隨時可以增援,東面則有部署在江陵的韓軍第九裝甲師。

黃峙博出動的,僅有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

面對聯軍固若金湯般的防線,志願軍缺乏攻堅能力的問題再次暴露出來。

打到二十五日夜間,第四十七集團軍纔在春川北面的仁嵐裡取得突破,攻佔了這座至關重要的城鎮。

此時,聯軍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春川。

次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美軍第二裝甲師的反擊部隊遭遇,在仁嵐裡南面激戰數小時,直到主力部隊趕上之後,志願軍才擊潰了美軍的反擊兵力,只是在天黑之前,仍舊沒能到達春川郊外。

如果不是志願軍在全線發起進攻,恐怕增援春川的不僅僅是第二裝甲師的一個旅了。

二十七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團軍的突擊部隊看到了春川,隨後在第十三集團軍的協助下進行戰術包抄。

當天下午,志願軍完成了對春川的包圍行動。

這下,韓國人首先坐不住了。

志願軍動用兩個集團軍攻打春川,肯定是志在必得,如果春川失守,聯軍不但會損失最爲重要的前沿空軍基地,志願軍還能沿着鐵路線向首爾進攻。更重要的是,如果志願軍不打算直接攻打首爾,而是進行戰略大迂迴,就能沿着高速公路向南推進,從原州繞過大首爾地區的防線,到達首爾南面。此外,志願軍甚至能夠直接從原州南下,沿着高速公路線直接進軍釜山。

可以說,春川是絕對不能丟的戰略要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志願軍打下春川,等於突破了三八線南面的縱深防禦地帶,打開了韓國的門戶。

一時之間,韓國上下幾乎絕望了。

要知道,春川只有一個美軍的國民警衛隊師,以及幾萬不那麼可靠的韓軍。

在此之前,第二裝甲師的增援部隊已經被志願軍擊潰,而第九裝甲師的增援部隊離春川還有幾十公里呢。

有意思的是,韓國當局在這個時候想到了談判。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李章珠親自給博茨曼打了電話,提出向志願軍提出停戰談判,韓國願意在交換土地的問題上做出讓步。

這個時候再醒悟,恐怕有點晚。

更重要的是,博茨曼並不認爲志願軍能夠打下春川。

在他眼裡,戰局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

志願軍的進攻非常兇猛,效率也不算低,三天就打到了春川,把戰線往南推進了大約五十公里。

只是,在圍攻春川的時候,志願軍在其他方向上均沒取得突破。

西線,第一裝甲師非常牢固的把守着臨川江南岸的防線,志願軍三天內發動的多次進攻均被擊退。東線,美軍國民警衛隊師也牢牢站在防線上,讓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數次進攻不得不抱憾而歸。

說得簡單一點,只要聯軍在春川頂住了志願軍的猛攻,就能穩住整條戰線。

這樣一來,攻打春川的志願軍部隊反而成了突出部,側翼防線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聯軍突破。

博茨曼沒有做出調整,只是命令春川的守軍必須死守陣地,絕對不能後退。

在他看來,只要春川能堅持幾天,戰局就會逆轉。

原因很簡單,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雖然在攻佔了開城之後,志願軍打通了鐵路線,能夠把大批作戰物資運往開城,而且在後方的防空部署上投入重兵,至少部署了三十個裝備了先進防空系統的防空營,使得聯軍的遮斷轟炸效率大大降低,但是從開城到中部戰線,還有一百多公里山路,到春川的話還得加上近百公里的山路,而志願軍的公路運輸能力並不強,很難及時把作戰物資送到前線部隊手裡。

從前幾次戰役來看,志願軍的持續進攻能力在七天到十天之間。

已經打了三天,再堅持幾天,志願軍就將彈盡糧絕。

做出這個判斷後,博茨曼着手部署反擊兵力。

雖然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還沒有完全形成戰鬥力,但是美軍至少能從第二裝甲師抽調兩個旅,如果志願軍在西線的進攻沒有取得突破,還能從第一裝甲師抽調兩個旅,足以擊潰攻打春川的志願軍。

更重要的是,等到幾天之後,也就是十一月底,隨着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歸建,博茨曼能在春川投入兩個師的反擊兵力。

如此強大的反擊力量,別說打退志願軍,還能發起戰役級別的反擊,一舉打過三八線。

只是,情況沒有博茨曼想像的那麼美好。

二十七日夜間,在完成了對春川的包圍之後,第四十七集團軍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在聯軍的陣地外開始構築防線。此時,協助第四十七集團軍作戰的第十三集團軍也撤了下去,在後方扮演戰役預備隊。

更讓博茨曼震驚的是,在二十八日,志願軍仍然不爲所動,甚至沒有主動炮擊春川。

志願軍想幹什麼?

僅僅通過包圍來讓春川守軍投降嗎?

顯然,這是不大靠譜的事。作爲中部戰線上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春川一直是三八線上聯軍的主要物資儲備地。在志願軍打過來之前,存放在春川的物資足夠二十萬地面部隊消耗半年。

以志願軍的實力,顯然無法保衛春川半年以上。

圍而不打也就算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博茨曼不得不擔心了。

撤下去的第十三集團軍沒有閒着,除了幫助第四十七集團軍運送作戰物資之外,還在春川北面大約二十公里處開始修建戰略防線。

不是一般的防線,而是由衆多永備火力點與地下坑道組成的戰略防線。

當時,聯軍的偵察機至少發現志願軍向前方運送了上千臺工程設備,志願軍還就地取材,生產修建防禦工事所需的原材料。

很明顯,志願軍不打算走了,而是要留在這裡。

當然,志願軍還做了很多事,比如投入數千名工程兵,加固從金華到春川的公路線,並且在沿途的所有河道上搭建了多座備用舟橋。

這些努力,有着共同的目的:解決前線部隊的後勤保障問題。

志願軍猛攻春川,博茨曼還很高興。現在,志願軍不進攻了,而是面對面的修起了防禦陣地,博茨曼坐不住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防線就此固定下來,韓國又要丟掉大約三千平方公里的國土。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志願軍在春川站穩腳跟之後,遲早會打下春川。此外,解決了後勤保障問題,志願軍能在春川投入更多兵力,或者動用更多的後勤保障力量,支持其他部隊在其他方向上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

當時,已經有了這種跡象。

別的不說,如果志願軍把用來修路的工程部隊派給第六十五集團軍,志願軍就能在東線取得更大的突破,佔領更多的土地。

到這個時候,還看不出黃峙博的企圖,博茨曼就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了。

可以說,黃峙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穩步推進,蠶食韓國的土地,然後讓韓國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結束這場戰爭。

只要志願軍穩步推進,聯軍反敗爲勝的機會就非常渺茫。

別說持續幾年,就算持續幾個月,韓國當局也將被迫在極爲不利的停戰協議上簽字。

對美國來說,停戰不是壞事,可是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情況下停戰,美國當局肯定無法接受。

要知道,韓國不是美國唯一的盟友。

如果美國無法確保韓國的基本安全,其他盟友會怎麼看待美國?

問題是,如何應付志願軍的蠶食戰術?

第65章 門檻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3章 風起雲涌第42章 第五代第202章 衝刺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章 收假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56章 難題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33章 科技戰略第198章 追趕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2章 軍方接觸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306章 第一步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54章 最後衝刺第62章 戰略意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75章 三板斧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2章 太陽風暴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0章 迎難而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15章 光復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69章 亂戰第6章 錯失先機第70章 忙裡偷閒第307章 壁壘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2章 關鍵時刻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起航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8章 勞動力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40章 自作主張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0章 共同體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8章 勞動力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46章 決策點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9章 積極備戰
第65章 門檻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3章 風起雲涌第42章 第五代第202章 衝刺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60章 精銳之師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章 收假第69章 登門求教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56章 難題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33章 科技戰略第198章 追趕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3章 堅持主見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52章 空中力量第62章 軍方接觸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27章 地面戰爭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2章 前途未卜第70章 重擊落空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85章 重拳出擊第26章 戰略空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306章 第一步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54章 最後衝刺第62章 戰略意第80章 另尋出路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75章 三板斧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62章 太陽風暴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9章 主動攻擊第10章 迎難而上第84章 守株待兔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215章 光復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49章 果斷反擊第11章 矛盾心態第47章 搶先攻擊第43章 傳奇人物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69章 亂戰第6章 錯失先機第70章 忙裡偷閒第307章 壁壘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81章 同盟集團第82章 巴軍出擊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2章 關鍵時刻第48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起航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38章 勞動力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40章 自作主張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0章 共同體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8章 勞動力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5章 轟炸任務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46章 決策點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9章 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