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

.進入戰術指揮階段,黃峙博不再是決策者,而是觀摩者。

只要還在按照計劃進行,哪怕是備用計劃,黃峙博都不會插手戰術指揮,而是充分發揮參謀的能力。只有在戰役到達重大轉折點,或者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時,黃峙博纔會以決策者的身份爲參謀指點迷津。

這也正是黃峙博廣受參謀喜歡的地方。

任何參謀,都不喜歡司令官在一旁事無鉅細的指手畫腳。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第一階段作戰行動由戚凱威與母祁鐵共同指揮,只是兩人也有明確的任務分工,戚凱威負責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而母祁鐵負責空中部隊的作戰行動,兩人需要密切配合。

首先出動的不是地面部隊,而是空中部隊。

志願軍缺少先進戰鬥機,但是並不缺少戰鬥機。

在電磁戰發揮威力之後,中國空軍那些衆多老掉牙的戰鬥機終於有了發揮餘熱的機會。

在此之前,志願軍分兩批獲得了近千架j-7與j-6,還有少量早期型的j-8。這些戰鬥機大多在中國空軍服役,只是性能已經落後,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役,所以狀態還算不錯,能夠直接使用。

看上去,近千架戰鬥機不算少,可是在作戰使用中,這些戰鬥機就是大型巡航導彈。

一千枚巡航導彈,肯定不算什麼。

在志願軍全力推行電磁戰之後,老式戰鬥機的重要性顯現了出來,只是中國空軍卻沒有更多的老式戰鬥機了。

準確的說,是沒有更多現成的戰鬥機。

在j-10量產、j-11b獲得了自主生產能力,特別是解決了發動機的瓶頸之後,中國空軍大規模裁減老式戰鬥機的數量,j-6率先全面退役,僅有少數留在飛行教練部隊,j-7也逐步退出現役。結果是,在志願軍需要老式戰鬥機的時候,中國空軍只能提供一千架左右,其他的則需要另想辦法。

事實上,正是因爲缺乏老式戰鬥機,志願軍纔不得不進行兩次大規模空中反擊之後,不得不暫停反擊行動。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翻新修復那些已經退役的戰鬥機。

在西北的“戰鬥機墳墓”裡,至少有三千架j-6在風吹日曬中變成廢銅爛鐵,還有數百架早期型的j-7被封存在山洞裡面。翻新這些戰鬥機的難度並不大,只要能夠再次飛上天就行了,能不能降落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如此一來,翻新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改造一架j-6,只需要翻新發動機,安裝機身與機翼蒙皮,增添一具全密封內部油箱就行了。如果無法翻新發動機,甚至可以對後機身做一些改動,使用jl-9的渦輪噴氣發動機。在改造中,爲了加快進度,甚至取消了一些j-6的起落架,用滑撬起飛,或者直接由轟炸機攜帶,在空中投放。

從成本上講,讓一架j-6重新上天,肯定比製造一枚巡航導彈低得多。

在志願軍的催促下,中國空軍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翻新了六百架j-6,並且爲大約兩百架j-7做了復飛處理。

這些戰鬥機在交付給志願軍之後,都安裝了遙控飛行裝置。

如果有必要,空軍還能在一個月之後,交付同等數量的老式戰鬥機。因爲很多老式戰鬥機都已破敗不堪,所以後面的翻新工作更加麻煩,進度快不起來。只是空軍非常積極,因爲處理掉這些戰鬥機,等於甩掉了一個包袱。要知道,即便把戰鬥機放到沙漠裡,也要派人看守。那些封存的戰鬥機,更得每隔半年拖出來重新處理一遍,確保零部件不會因爲長期封存而鏽蝕。

這次,志願軍空軍動用的,正是第三批無人駕駛戰鬥機。

短短十五分鐘之內,兩百架j-7與兩百架j-6就從後方空軍基地升空了,隨即以最快速度越過鴨綠江,朝聯軍的戰鬥機羣飛去。

爲了加快無人駕駛戰鬥機的起飛速度,後方的地勤人員想出了很多辦法。

比如在放飛j-6的時候,一些地勤人員爲其安裝了火箭助推發動機,讓這種原本要滑行上千米的戰鬥機在不到兩百米的跑道上就拉了起來。還有一些部隊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讓無人駕駛戰鬥機直接從公路上起飛。

對聯軍來說,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無人駕駛戰鬥機羣還沒有越過鴨綠江,美軍的e-3c就發出了警報,隨即判斷出來襲的全是j-6與j-7。

對美軍來說,這些戰鬥機並不陌生。

在之前的兩次大規模空戰中,志願軍就用這些誰也瞧不起的戰鬥機創造了奇蹟,打得聯軍落花流水。

雖然在正規空戰中,無人駕駛戰鬥機根本沒有威脅,但是在電磁戰中,它們卻是正宗的“大殺器”。

面對洶涌而來的無人駕駛戰鬥機,美軍別無選擇,只能立即動員防空戰鬥機進行遠程攔截。

這也正是美軍總結出來的實戰經驗。

只要攔截距離夠遠,而且夠及時,就能把無人駕駛戰鬥機的威脅降到最低程度,讓志願軍無法進行電磁戰。

問題是,要想同時攔截四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難度顯然不是一點半點。

這些戰鬥機不是同時進入的,而是保持着非常整齊的隊列,相鄰兩架戰鬥機的間隔距離都是三十公里,以確保一架戰鬥機上的電磁戰鬥部引爆之後,不會使相鄰的戰鬥機失控,也就不會產生連鎖反應。

如此一來,美軍至少得向每架無人駕駛戰鬥機各發射一枚導彈。

不說別的,僅從成本上計算,這就非常不划算了。

一枚aim-120c的單價在一百萬美元以上,而aim-120d的單價是其兩倍,一架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改造費用也就幾萬人民幣,多一點的也就十來萬左右,僅相當於一枚中程空對空導彈的百分之一。

用一些美軍飛行員的話來說,這些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最大用途就是消耗美軍的導彈。

事實也正是如此。

在前兩次戰鬥中,美軍至少在無人駕駛戰鬥機身上消耗了上千枚中程空對空導彈,而美軍在戰爭爆發前,只儲存了一萬枚aim-120c與aim-120d,加上其他消耗,美軍最缺的就是中程空對空導彈。

爲此,美國國防部不得不向雷錫恩公司下達緊急訂單,購買了五千枚aim-120。

因爲加速軍火生產線,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向下遊廠商訂購零部件,招聘更多的工人等等,所以在此之前,美軍不得不向盟國求助,從日本、澳大利亞、土耳其與英國回購了一批aim-120。

如果不是其他盟國顧慮與中國的關係,美國還會擴大回購範圍。

這次又要攔截四百架無人駕駛戰鬥機,着實讓美軍指揮官頭痛。

即便導彈充足,也要動用五十架以上的戰鬥機。

美軍指揮官別無選擇,在留下一個f-22a中隊之後,調動三個防空戰鬥機中隊進行攔截,隨後又召喚了四個攜帶了中程空對空導彈的f-15e與f-15k中隊,參與攔截無人駕駛戰鬥機的戰鬥。

還好,攔截行動不會影響多用途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

攔截容易,可是要消除無人駕駛戰鬥機的影響卻不容易。

與前兩次一樣,這些無人駕駛戰鬥機上都安裝了導彈告警機,而且由導彈告警機直接控制攜帶的電磁戰鬥部。也就是說,在aim-120逼近到二十公里的時候,無人駕駛戰鬥機上的電磁戰鬥部就會引爆。雖然部分美軍戰鬥機採用了新戰術,即讓aim-120以半主動方式進行攻擊,不使用導彈的火控雷達,但是這招也沒有派上用場,受到攻擊的無人駕駛戰鬥機仍然在導彈逼近後自行引爆。

後來,美軍才搞清楚,志願軍改進了無人駕駛戰鬥機上的導彈告警機,除了能夠截獲導彈主動導引頭髮出的電磁波之外,還能夠探測到導彈高速飛行時發出的紅外信號,從而引爆電磁戰鬥部。

這樣一來,美軍就無法阻止無人駕駛戰鬥機引爆電磁戰鬥部了。

結果就是,在攔截開始後不久,隨着一架接一架的無人駕駛戰鬥機在朝鮮上空引爆,聯軍不得不放棄空中打擊行動,把即將進入交戰空域的戰鬥機撤回來。只是無人駕駛戰鬥機不可能一直呆在天上,攔截行動很快就會結束,所以聯軍沒有取消打擊行動,只是讓執行打擊任務的戰鬥機在後方待命。

也就是說,包括已經到達戰場的四架b-2a在內,數百架聯軍的戰鬥機全部集中在北緯三十九度線附近。這些戰鬥機分成了數十個機羣,在各自相對狹小的空域裡徘徊,等待新的作戰命令。

聯軍肯定不知道,這正是志願軍首先動用無人駕駛戰鬥機的目的。

打擊分散行動的戰鬥機,肯定不如打擊集中到一起的戰鬥機。

只要準確度夠高,一枚電磁戰鬥部就能幹掉方圓二十公里內的所有戰鬥機,其作戰效能簡直無與倫比!

也就在這個時候,志願軍的第二輪電磁反擊開始了。

只是在發起反擊之前,志願軍必須搞清楚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即聯軍的戰鬥機到底在哪裡盤旋。

搞不清楚的話,志願軍只能進行不計代價的進行全覆蓋打擊。

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22章 拖後腿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章 把握機會第39章 餘輝第204章 小人物第63章 毀滅第86章 膠着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章 進軍神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73章 共同化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93章 兩頭作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1章 再接再厲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7章 爭論第11章 不怕死第84章 青出於藍第93章 同化政策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4章 變數第112章 和平第12章 漸行漸遠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41章 入朝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5章 預判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1章 戰略禁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68章 光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章 收假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1章 一鍋端第26章 轉折點第101章 反擊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9章 戰禍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95章 遺蹟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94章 託管第25章 光明磊落第62章 戰術反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5章 泰山北斗第1章 棄武從文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93章 主旋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62章 戰略意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75章 主戰場
第48章 突發奇想第85章 欲擒故縱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122章 拖後腿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5章 後方部署第3章 把握機會第39章 餘輝第204章 小人物第63章 毀滅第86章 膠着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33章 科技戰略第9章 進軍神速第61章 唯一方案第51章 整軍備戰第24章 重大發現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44章 防空火網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76章 簡單就是美第273章 共同化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關鍵時刻第81章 進攻制勝論第93章 兩頭作戰第25章 偃旗息鼓第91章 再接再厲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57章 爭論第11章 不怕死第84章 青出於藍第93章 同化政策第73章 捆綁政策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83章 一錯再錯第24章 變數第112章 和平第12章 漸行漸遠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89章 一枚導彈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41章 入朝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5章 預判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61章 戰略禁運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68章 光速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8章 出人意料第1章 收假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1章 一鍋端第26章 轉折點第101章 反擊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9章 戰禍第167章 無所不用其極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295章 遺蹟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86章 精心部署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13章 周密計劃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2章 措手不及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3章 戰略誤判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94章 託管第25章 光明磊落第62章 戰術反擊第50章 匿蹤突擊第5章 泰山北斗第1章 棄武從文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93章 主旋律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62章 戰略意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75章 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