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金融戰略

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戰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即最主要的戰勝國不是債權國,而是債務國,而且是全球頭號債務國。

根據中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在大戰結束的那一天,中國的債務總額已經突破一千六百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在過去四年多裡,平均每一天產生一萬億的戰爭債務,而手持借條的就是東方同盟集團的其他成員國。

顯然,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要知道,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最大戰勝國都是債權國,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而且這個債權國就是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通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向盟國借款,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英國手裡接過了世界霸主的權杖,成爲了全球頭號超級大國,也成功取代英國成爲西方領袖。

這次,中國的玩法與美國完全不同。

可以說,這是中國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金融戰略。

從時間上看,在大戰爆發前二十年、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就針對世界大戰制訂了一整套完整的金融戰略。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最初制訂這套金融戰略的不是中國政府官員,而是一位歸國的華商,即從未登上世界首富的位置、卻是全球公認的最富裕的人,曾經在中國商政兩界呼風喚雨的盛世平。

從時間上看,盛世平力推的金融戰略,在黎平寇擔任總理期間就開始實施了。

別忘了,黎平寇與盛世平是同學,兩人的私交非同一般,而黎平寇在擔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就經常與盛世平碰面。後來,黎平寇在當上國家元首之後,推行的很多經濟改革政策都與盛世平有關。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民營資本能在黎平寇主政的二十年裡,以舉世震驚的速度發展壯大,最大的功臣不是黎平寇,而是盛世平,因爲黎平寇本人並不是非常瞭解中國的民營經濟。

當時,盛世平甚至被外界稱爲“中國的影子總理”。

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戰略,就是用債務取代債權,通過鉅額債務,把更多的國家綁定在中國利益之上。

說得直接一些,其他國家持有的中國債權越多,就會越支持中國。

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戰敗了,那麼其他國家持有的中國債權就將變成白紙,甚至連白紙都不如。

問題是,這是最核心的金融戰略,不到世界大戰就派不上用場。

要知道,在和平時期,全世界最多隻有一個國家敢這麼做,因爲在任何一段和平時期內都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掌控全球金融,因此也就只有這個國家有能力擴大債務規模,讓全世界爲其買單。

事實上,之前的美國就是這樣的國家。

在巔峰時期,美國欠下的債務,就算把美國拆散賣了都償還不了,可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並沒有因此而破產。主要就是,那些持有美國債券的國家絕對不會讓美國破產,因爲美國破產,就意味着它們手裡的債權將作廢。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就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那麼,在和平時期該怎麼做呢?

盛世平採用的辦法很簡單:提高人民幣的幣值。

從表面上看,只是人民幣大幅度升值,購買力增強。更深層的,則是人民幣在升值的同時打壓了美元。

結合一些其他金融政策,就成了打擊美國的最好武器。

甚至可以說,在美元不再是全球金融唯一的核心載體的時候,美國就已經輸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當時,最爲顯著的政策,就是中國首先讓貨幣與黃金等貴重金屬掛鉤。

不可否認,如此極端的金融政策給中國製造了很多麻煩,比如造成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怪異現象。當然,這也不怪異,因爲在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中國就成爲了國際遊資的避風港,而大量境外資本涌入,必然導致國內流動性增加,從而導致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降低。

只是,這一政策,也徹底改變了國際金融秩序。

要知道,當人民幣的保值性超過了美元,那麼美元就不是唯一的核心貨幣了。

當然,這得有個前提,即中國有與美國相當的經濟實力,不但要有能夠爲其他國家自由進出的國內市場,還要擁有其他國家所沒有、卻有必須有的東西,比如由尖端科技帶來的先進產品。

說得簡單一些,要讓其他國家接收人民幣,除了要讓這些國家的產品能夠在中國市場上銷售之外,還得讓它們能夠拿着人民幣,在中國、而且只有在中國才能購買到國家發展與民衆日常生活所必須的產品。

當然,這也是美元能夠獨霸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礎。

要知道,在美國鼎盛時期,美國生產的很多產品,其他國家都沒有,比如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高端商用計算機處理器。直到二零二五年,美國都是全球唯一能夠生產高端商用計算機處理器的國家。當然,美國的獨門絕活絕對不止這一樣,還有很多,數都數不過來。

所幸的是,可控聚變核能技術爲中國提供了類似的物質條件。

結果就是,中國只用了十年就取代了美國,讓人民幣成爲全球金融體系中,影響範圍最廣的貨幣。

只是,中國沒有走美國的老路,即在奪取金融霸權後就在貨幣上做文章。

當然,這也與現實情況有關,即在大戰爆發前,人民幣、美元與歐元三足鼎力的全球金融格局已經形成,如果中國在貨幣上做文章,比如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掠奪其他國家,肯定會遭遇滑鐵盧。

事實上,大戰爆發前的十年,可以看成是全球貿易最爲公平的十年。

主要就是,中國、美國與歐盟相互制約,都不敢輕易在貨幣上做文章,從而爲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較爲公平的貿易環境。

在此期間,人民幣仍然在升值,即便速度不快,趨勢也沒有調轉。

可以說,這是盛世平所推行的金融戰略中,最爲關鍵、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步。

要知道,在全球自然災害結束之後,中美全面戰爭已經變得不可避免,誰都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肯定會打起來。

當時,美國政府一直在抑制美元升值。

雖然美元也沒有大幅度貶值,但是在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襯托下,也就在變相貶值,從而使美國經濟像打了雞血一樣,在大戰爆發前十年飛速發展,甚至大有反超中國、重新奪回全球第一大經濟強國的趨勢。

可惜的是,這最多隻是迴光返照。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爲,中國的金融政策,特別是維持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政策,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真正的導火索。原因有二:一是人民幣升值嚴重威脅到了美元,從而有可能把美元排擠出國際金融領域,從而迫使美國不得不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二是美國經濟持續十多年的飛速增長,給了美國的精英份子一個假想,即美國的綜合國力不比中國差多少,只要採取正確的戰略,就能戰勝中國。

基於這兩點,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爲,如果在大戰爆發前,人民幣沒有繼續升值,哪怕也沒有貶值,第三次世界大戰都不會在二零五二年爆發,很有可能延遲十年,而在十年後,美國肯定沒有信心戰勝中國。

當然,這種看法有點偏頗。

只是,道理卻是正確的,即人民幣在戰前升值,絕對是中國打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要知道,在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十分強烈的情況下,各國都在增持中國債權,甚至連美國的幾大金融集團都加大了中國公債的持有量。結果就是,在大戰爆發的時候,人民幣的實際幣值已經被大幅度高估。

對中國來說,這絕對是好事。

原因就是,在戰爭初期,中國可以在人民幣的幣值被高估的時候,大量發債,然後在海外大量收購各類戰爭物資,而隨着人民幣的幣值回落,或者說貶值,等到中國需要償還債務的時候,負擔已經大大減輕。

結果就是,中國在大戰期間欠的債越多,反而越有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要知道,欠的債越多,就意味着中國掌握的戰爭資源越多,意味着在貨幣嚴重貶值之後實際償還量越少,更加意味着那些大量持有中國債務的國家必須全力支持中國,以免手裡的債權變成廢紙。

可以說,這也正是盛世平制訂的這套戰爭時期金融戰略的精華。

也許,在制訂這套金融戰略的時候,盛世平並沒有想到,鉅額外債,還會成爲中國在戰爭即將結束時,所擁有的最有價值的談判籌碼。只是不可否認,正是盛世平這個很少拋頭露面的華商,在二十多年前,就爲中國打下了勝利的基礎。要說貢獻,盛世平絕對不在黃瀚林等國家領導人之下。

當然,能夠有此認識的人並不多。

所幸的是,黃瀚林是黎平寇培養的領導人,而且一直在黎平寇手下工作,所以非常清楚盛世平制訂的金融戰略的巨大價值。

在使用這套金融戰略的時候,黃瀚林也是駕輕就熟。

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6章 爭取和平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36章 破例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5章 支柱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3章 金狗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6章 巢臼第25章 強攻第66章 分工合作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35章 導火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章 取經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章 新崗位第141章 入朝第57章 爭論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1章 標杆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9章 餘輝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97章 針鋒相對第7章 直覺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4章 大重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3章 分外事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0章 艦隊北上第72章 炮擊第16章 巢臼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4章 宣戰第3章 大國實力第69章 休假第19章 關鍵結點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68章 光速第29章 相互指責第84章 守株待兔第71章 任人唯才第9章 以退爲進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章 軍事化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56章 創新之舉第89章 輪番轟炸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4章 迴歸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6章 大戰略第57章 爭論第4章 戰爭陰雲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章 又見熟人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02章 覺醒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章 海軍強國第47章 證據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9章 疑點重重第6章 軍事化第266章 門檻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79章 立場第75章 主戰場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5章 墳墓第7章 鋼鐵鯊魚第36章 分外之責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1章 取經第33章 最後反擊
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6章 爭取和平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36章 破例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5章 支柱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3章 金狗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16章 巢臼第25章 強攻第66章 分工合作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135章 導火索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章 取經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章 新崗位第141章 入朝第57章 爭論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41章 標杆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39章 餘輝第70章 外交戰場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97章 針鋒相對第7章 直覺第220章 迎難而上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314章 大重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83章 歪打正着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3章 分外事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60章 艦隊北上第72章 炮擊第16章 巢臼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4章 宣戰第3章 大國實力第69章 休假第19章 關鍵結點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68章 光速第29章 相互指責第84章 守株待兔第71章 任人唯才第9章 以退爲進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33章 科技戰略第6章 軍事化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56章 創新之舉第89章 輪番轟炸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74章 迴歸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6章 大戰略第57章 爭論第4章 戰爭陰雲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0章 奮起直追第7章 又見熟人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02章 覺醒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章 海軍強國第47章 證據第28章 風馳電掣第49章 疑點重重第6章 軍事化第266章 門檻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79章 立場第75章 主戰場第53章 再次攻擊第55章 墳墓第7章 鋼鐵鯊魚第36章 分外之責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1章 取經第33章 最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