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

在如何打第二次戰役的問題上,黃峙博有很多選擇,也有很多難題。

第一次戰役結束時,也就是九月二十三日,黃峙博就動過念頭,想趁聯軍調整防禦部署的機會發動第二次戰役,只是隨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按照他當時的想法,動用第二十四集團軍從西線戰場上發起進攻,牽制住美軍的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一部分,然後由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從東往西進攻,在聯軍的側翼防線上撕開缺口,最後動用第十六集團軍的快速反應部隊發起縱深突擊,把第四步兵師切割出來,力爭消滅美軍主力,奪回至關重要的順川。黃峙博也留了一手,即在進攻失敗之後,已經入朝的第十五空降軍的第44空降師能在中部戰場上頂住聯軍的反擊,確保戰線無恙。

讓黃峙博放棄這個想法的原因很簡單:風險與收益嚴重失衡。

在僅動用一個主力集團軍,而且是首次參戰的主力集團軍的情況下,志願軍很難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突破,所以黃峙博不得不把希望放在側面,讓兩個主力集團軍負責強攻,一個主力集團軍負責穿插。即便一切順利,也只能打殘第四步兵師,無法像第一次戰役那樣殲滅兩個美軍主力師。爲此,需要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巨大,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肯定會喪失戰鬥力,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二十四集團軍的損失傷亡也不會少到哪裡去,因此在此之後,志願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進攻能力,等於拱手讓出主動權。聯軍的損失卻要小得多,哪怕第四步兵師全軍覆沒,聯軍也能調集第二步兵師、第三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在志願軍無力挺進的時候發動進攻。

結果不言而喻,就算打贏了,志願軍也守不住戰果。

明智的選擇,是在積蓄起足夠的力量後,發動決定性的進攻,而不是在戰線上跟聯軍小打小鬧。

回到北京,得到陸風烈與傅秀波的肯定答覆後,黃峙博更加堅定了打大仗的想法。

既然能在第一次戰役中讓兩個美軍陸戰師全軍覆沒,那麼在準備充分後,就有更大的把握在西線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只是,實際情況仍然不夠理想。

談判破裂時,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已經進入朝鮮,只是沒有到達前線。

雖然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補充工作正在進行,大批補充兵員已經到達,但是三個主力集團軍的情況仍然不夠理想,很多從其他部隊抽調來的主戰裝備還沒有完成適應性改裝。

以志願軍的情況,能在十月十五日發動進攻就非常不錯了。

事實上,最大的問題不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後勤保障上。

打到這個時候,志願軍的後勤保障仍然不夠充分。

不是保障力量不夠,而是工程兵太少了。

第一次戰役期間,聯軍的空中打擊很難對志願軍的地面部隊構成威脅,所以在戰役最後三天裡,聯軍重點轟炸了志願軍的後勤保障線,反覆轟炸橋樑隧道。雖然志願軍已經做了相關準備,比如調集了上千臺工程車輛,向朝鮮運送了數十萬噸工程物資,但是工程兵的規模非常有限,很難及時修復被炸燬的橋樑隧道。

到十月七日,前線部隊只獲得了應得物資的百分之六十。

能達到這個程度,還多虧了人民軍動員的民間力量。根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至少有一百五十萬朝鮮軍民在協助志願軍運送物資。爲了儘快把物資送上前線,朝鮮各地政府甚至組織了“挑夫隊”,專門組織人力走聯軍炸不了的山間小路,用肩挑背扛的方式把彈藥、糧食等物資送上前線。

沒有物資,部隊就無法作戰。

爲了解決物資問題,黃峙博不得不讓第四十七集團軍留下來,專門協助後勤部隊修復沿途受損的橋樑隧道。

期間,他還讓戚凱威專門回去了一趟,請求總後勤部派遣更多的工程部隊。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物資最多能堅持十天。”戚凱威拿出了一份文件,“這是後勤保障的相關資料,如果戰役在十五日打響,同時投入七個集團軍,能堅持十天就是奇蹟。要想延長進攻時間,只能讓主力部隊分批投入戰鬥。”

“沒有別的辦法了?”

戚凱威搖了搖頭,拿起黃峙博放在桌上的煙盒。

“這也不是問題。”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朝鮮就這麼大個地方,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西線戰場上,同時投入七個主力集團軍很不現實。過大的兵力密度,不會增強我軍的進攻能力,只會使指揮變得更混亂,讓聯軍的空中打擊更有效。”

戚凱威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這次戰役,必須分階段進行。”黃峙博沉思了一陣,說道,“現在的問題是,由誰擔當主力。”

“這也是最大的問題。”

黃峙博笑了笑,知道戚凱威在說什麼。

按理說,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是絕對主力,三個集團軍都參加了實戰,掌握了與聯軍作戰的技巧,而且非常瞭解志願軍的新戰術,特別是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作戰方式。

題是,這三個集團軍的狀況都不大好。

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問題最爲突出,過於巨大的作戰傷亡,已經對基層部隊的士氣產生了影響。

黃峙博專門過去視察了情況,官兵的情緒還不錯,只是都希望得到補充。

這不是過分的要求,而是現實中的問題。

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基層連隊中,一些連只有不到三十名官兵,連正常情況下的一個排都不夠。此外,新補充的兵員嚴重缺乏實戰經驗,一些不到二十歲的新兵,甚至沒有掌握足夠的戰鬥技巧。

讓三個集團軍打主力,確實勉爲其難。

可是與基層情況相反,三個集團軍的高層軍官都非常積極,而且都理所當然的認爲應該是志願軍的絕對主力。

黃峙博回到新義州後,連續幾天都在應付三個集團軍派來的請戰官兵。

官兵積極是好事,可是得量力而爲。

除了這三個已經參戰的集團軍,其他四個集團軍的兵員都很齊備,第二十四集團軍的裝備改造工作也已完成,只是四個集團軍都沒有實戰經驗,特別是剛剛抵達的三個集團軍根本不熟悉朝鮮的情況。

讓它們打主力,黃峙博確實不大放心。

沉思了好一陣,黃峙博纔開口說道:“先不管這些,確定怎麼打之後,再決定由誰來打主力。”

“進攻方式無非兩種,一是正面強攻、側面突破,二是側面強攻、正面突破。”

黃峙博點了點頭,又思考了起來。

第一次戰役之後,戰場局勢變得對志願軍非常有利。聯軍沒有從西線撤退,使其西部戰線成了突出部。如果聯軍有能力趕在志願軍之前發起進攻,這是好事,因爲可以從側翼攻擊志願軍的防線,甚至從熙川方向發起突擊,一舉切斷東部戰場上,三個主力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線。

題是,如果聯軍沒辦法搶先發起進攻,這就不是好事了。

在側翼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聯軍很難在正面防線上堅守,甚至不得不把主力部隊放到側翼防線上。

對志願軍來說,這等於多了一個突破口。

作爲進攻者,這絕對是天大的優勢。

多的突破口,意味着更多的選擇,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機會。只要兵力充足,志願軍甚至能把佯攻當主攻打,爭取多點突破,然後用快速穿插分割聯軍主力部隊,力爭在一場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事實上,這正是黃峙博的想法。

隨着三個主力集團軍到達,志願軍的兵力已經不成問題,甚至還有多餘的。

要想打好第二次戰役,關鍵得看如何利用這些兵力,以及如何形成大縱深突破,也就得精心策劃戰術行動。

沉思了很久,黃峙博在鋪開的地圖上敲了敲。

了眼黃峙博敲打的位置,戚凱威皺起了眉頭。

“這只是我現在的想法,你按照這個想法擬定草案,具體怎麼打,還得看情況。”黃峙博又點上了一根菸,說道,“你得催催李明陽,讓二部儘快提供聯軍的情報,特別是美軍主力部隊的部署情況,以及聯軍的後勤保障情況。拿到情報後,我會召開戰前會議,再決定怎麼打。”

“行,我儘快擬定草案。”

“多做幾手準備,別吊死在一棵樹上。”

戚凱威笑了笑,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在第一次戰役中,黃峙博已經用行動證明,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指揮官,因此在要求參謀制訂作戰計劃時,也要以靈活爲主。這種指揮方式,也非常符合實際情況,因爲在大規模電磁戰中,後方指揮官很難知道前線的情況,戰役進程也不見得完全符合計劃,所以需要用靈活的計劃來應對層出不窮的變化。

把計劃定死,只會自食其果。

等戚凱威出去,黃峙博先給陸風烈打了電話,彙報了情況,即暫定在十月十五日發動第二次戰役。隨後他又給李國強打了電話,希望二部能在情報工作上加把勁,儘快摸清楚聯軍的底細。

只是,聯軍會束手待斃,等着志願軍打過來嗎?

第72章 炮擊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章 第一步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2章 怎麼打第39章 糧食危機第76章 樂觀派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36章 破例第9章 新冷戰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4章 無聲對抗第66章 入朝方略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81章 同盟集團第47章 假設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4章 理想主義第81章 防空攔截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70章 投降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章 厚積薄發第66章 真假英雄第58章 戰爭餘燼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6章 馬蜂窩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69章 亂戰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3章 餘波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9章 餘輝第55章 毅然決絕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6章 分外之責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1章 矛盾心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58章 死撐第27章 瘋狂計劃第48章 交戰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14章 大重建第174章 反擊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64章 孤注一擲第8章 倒計時第56章 抽身第238章 不歸路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27章 改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6章 威逼第64章 千鈞一髮
第72章 炮擊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32章 拼光拼盡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27章 地面戰爭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章 第一步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61章 戰略打擊第92章 怎麼打第39章 糧食危機第76章 樂觀派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36章 破例第9章 新冷戰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6章 爭取和平第277章 小心爲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4章 無聲對抗第66章 入朝方略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81章 同盟集團第47章 假設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58章 功虧一簣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04章 猛然覺悟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4章 理想主義第81章 防空攔截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70章 投降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章 厚積薄發第66章 真假英雄第58章 戰爭餘燼第54章 最後衝刺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6章 馬蜂窩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220章 布里斯班第169章 亂戰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73章 餘波第54章 準備反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39章 餘輝第55章 毅然決絕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6章 分外之責第73章 關鍵裝備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1章 矛盾心態第61章 意外因素第58章 死撐第27章 瘋狂計劃第48章 交戰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14章 大重建第174章 反擊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64章 孤注一擲第8章 倒計時第56章 抽身第238章 不歸路第49章 彈道導彈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27章 改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6章 威逼第64章 千鈞一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