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清河朱靈

“休武,且說說,現如今我等手中的俘虜是何情況?”

張斐答道:“回稟將軍,前時按照將軍吩咐,甄別家中父母年逾花甲者,家中獨子,膝下子女皆未滿十歲者,將此三類人共計七百餘人放歸後,如今我軍俘虜尚且有兩千三百,其中一千五百餘人是軍屯客、無地之民、流民,七百餘人在兗州有家小。”

“俘虜們情緒如何?”

“俘虜們足衣足食,傷着也有湯藥供應,皆感佩將軍之德,情緒穩定,並無異狀。”

顏良點了點頭道:“我軍雖兵精糧足,但兵員不甚多,此番與夏侯淵交手又頗多死傷,若不及時補充,將會越打越疲,不可不慮,爾等有何計較?”

張斐答道:“將軍之意,可是要將這些戰俘收爲己用,編入部伍?”

昌琦也說道:“從白馬歸來那些老卒甚是合用,那些白馬子弟若是錘鍊錘鍊也可一用,正好補充人手。”

顏貯卻擔心道:“我軍如今六千餘衆屆時多年征戰沙汰下來的強兵,若一下子混入如此多新兵降卒,恐大受影響。”

隗冉道:“正是此理,我軍孤軍深入,若號令不齊,士卒不遵,恐臨戰乏力,反受其咎。”

陳正卻突然靈光一現道:“新兵降卒奔襲攻堅或有不足,但若以之助守城池,跟隨大軍之後搖旗吶喊,當也能勉強合用。”

顏良讚許道:“諸君的想法十分全面,如今正有三批人手,亟待一一安置,一爲康復的傷員,二爲新兵,三爲降卒。”

“降卒戰意不堅,忠誠不明,新兵戰技粗疏,號令不清,傷員則有一部分受傷殘影響,不堪重用。”

“我欲要將新兵降卒共同整編沙汰,抽軍中精幹將士,並傷殘老卒爲教導、骨幹,使之明號令,精戰技,合衆心。然後擇其最優者直接充入部伍,次一等助守城寨,再次一等充作輔兵。”

“此事很是急迫,容不得慢慢來,正好先前長垣伏擊戰中有諸多表現優異的將士尚未得到升遷,着營中各部曲均抽調部分有功將士參與整編,凡參與整編的均提升一級半級,尋常士卒可升爲伍長,伍長可升爲什長,什長可升爲百將,百將可升爲屯長,屯長可升爲軍假候,假候可升爲軍候,待全數整編完成後,各級教導原地就任新部曲各級職務。”

“在整訓之中,着重培養前來投附的新兵,家中無牽無掛的降卒次之,有牽有掛的再次之。另外,要對歸隊的傷員進一步篩選評判,恢復無恙的可以編入部曲,傷殘者全數充作教導,此事可作爲今後常例。”

一口氣將心中籌劃已久的想法說出來後,顏良說道:“諸君可就此進行補充、增刪,務必暢所欲言。”

顏貯問道:“傷殘之卒在整編完成後,是否也要就任新部曲的各級長官?”

顏良答道:“不必,可由其享受職務薪俸,作爲營中常備教導。”

隗冉問道:“各部曲抽調走的那些將士如何補充?”

顏良答道:“尋常士卒由整訓完畢的士卒中擇優補充,低階軍吏由我短兵屯中擇人充任,對於充入部伍的新兵降卒,各部曲至多不超過兩成,以不影響戰力爲準。”

昌琦問道:“若那些有功將士不願去編練新兵,又如何區處?”

顏良想了想道:“百將以上必須接受統一調遣,以下則可充入我短兵屯中。”

見衆人沒有異議後,顏良又宣佈道:“整訓之事由左司馬居中統籌,任陳光爲假候,專司協助;仇升表現優異,以假候遷軍候,依舊歸右司馬統屬;顏枚遷假候,也歸右司馬統屬,短兵屯長之職由牛大接任。先前之戰也俘獲了不少兗州騎兵和戰馬,進武可拔擢一屯長出任假候,輔助訓練。”

顏良一通命令下去,衆人便各自拜謝,依令行事暫且不提。

且說曹軍這邊,駐守樑國的朱靈也終於帶着他手下部曲和樑國郡兵慢悠悠到了陳留。

話說這朱靈爲何到得如此之遲緩呢,卻也是大有原因。

朱靈字文博,乃是冀州清河國鄃縣人,最初乃是袁紹部將。

當時袁紹方從韓馥手中接過冀州,但公孫瓚卻覺得自己被袁紹利用了,什麼都沒撈到而怨恨袁紹,提兵南下侵奪冀州之地。

當時公孫瓚兵強馬壯,甚有威勢,清河人季雍佔據鄃縣背反袁紹而支持公孫瓚,袁紹便派鄃縣本地人朱靈去平叛。

季雍見帶兵打來的是朱靈,便將城中朱靈的母親、弟弟押到城頭,試圖誘降朱靈。

朱文博倒也是個狠人,放言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竟然不顧家人安危,強攻鄃縣,一戰而克,生擒了季雍,但朱靈的家人已經爲季雍所害。

漢朝以孝爲先,朱靈不顧家人也要爲袁紹效命的舉動自然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有的人說朱靈做得對,大丈夫不可因私廢公,但也有人說朱靈做得不對,枉顧至親安危,而只求自身建功立業,乃是大大的惡行。

朱靈這一下簡直就是兩面不是人,爲了袁紹的事業害死了自己全家還不落個好名聲,自然是備受煎熬。

後來曹操老爹曹嵩死在了徐兗交界處,曹操正好藉機向陶謙尋釁,那時袁紹和曹操這對好基友好似蜜裡調油,袁紹唯恐曹操兵力不夠,借了衆多冀州兵給曹操,而朱靈也自告奮勇前去。

曹孟德這人有點東西,曾經發布過一個《求賢令》,其中的中心思想是“唯纔是舉。”

其中還有兩句話是“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和“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意思是隻要能幫我做好事情的,廉潔不廉潔的我就管不了那麼多了,至於私人品德方面,哪怕是“盜嫂受金”之輩也無妨。

這些話簡直說到了朱文博的心坎裡去,雖說他也未必是真心要致親人於死地只求自己顯達,但袁本初十分重視名聲,因爲朱靈被詬病之處,故而一直未得重用。

在攻打徐州之時,朱靈也很賣力,得到了曹操的青眼,估計也沒少送些禮物女人增加好感度。

打完徐州後,袁紹遣去的諸多將校紛紛告辭返回冀州,唯獨朱靈說:“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復何之?”

要說朱靈一個人留下也就算了,還把自己所帶領的冀州兵一塊兒給留下了,估計因爲這事也在袁紹心裡紮下了一根刺。

朱靈投靠了曹操倒是很得重用,跟着曹操征戰多地,屢建功勳。

就在去年,袁術走投無路時,想要往投青州袁譚處,曹孟德哪裡很容他過去,派劉備、朱靈、路招等人前去攔截,從而將袁術困死途中。

但在去年末,今年初的時候,袁紹和曹操正式交惡,朱靈曾經效力於冀州的身份便尷尬了起來。

朱靈和荀彧、郭嘉等往投袁紹卻不得用的文官不同,手下還帶着從冀州帶來的部衆,曹操或許是爲了避免嫌疑,把朱靈調去駐守樑國,名義上說是防備江東孫策。

當時孫策在江東秣兵歷馬,的確是像有大動作,但這廝命祟,出外打獵被人暗算射臉,竟然一命嗚呼。

南邊的戰事打不起來了,但北邊的曹操卻被袁紹步步緊逼,形勢十分危殆。

朱靈原以爲“唯纔是舉”的曹操會把自己調去北邊,卻沒曾想從四月份孫策死後,直到八月份,整整四個多月,曹操都從黃河邊退到了官渡,仍舊沒有打算召朱靈北上。

這時候朱靈哪裡還不明白,是自己身上冀州人的身份讓曹操和他手下心生忌諱。

這人吶,一旦有了心結,便再也不會全力以赴去做些什麼事情。

後來朱靈得了曹操的命令去陳留增援夏侯淵時,朱靈便沒了當初的熱切,想着自己手下的主力還是當年從冀州帶來的子弟,若是面對的敵人也是鄉里鄉親的,也難免尷尬,就故意一步三搖慢吞吞地往陳留趕。

但再怎麼磨蹭,從樑國到陳留也就這麼點路,夏侯淵又頻頻遣人催促,在張繡拿回平丘的兩天後,朱靈也帶人靠近了封丘。

朱靈得知夏侯淵吃了個慘痛無比的敗仗,折了勇將文稷和兒子夏侯衡,心裡也大吃一驚,尤其是得知袁紹遣來陳留的是顏良後,更是又驚又疑。

顏良的能耐他是知道的,當年在河北也就麴義能壓過他一頭,如今麴義死了,那顏良與文丑堪稱袁紹手下最知名的兩員大將,此等大將不派在官渡主戰場,怎麼卻作了偏師來陳留。

朱靈與張繡一樣,也不願意入封丘城中,以免入了夏侯淵的地盤擡頭不見低頭見,得知張繡正在平丘,便引兵來到了小黃與封丘的交界處駐紮,算是與夏侯淵和張繡鼎足而立。

夏侯淵這時候也顧不得端起架子,雖然見張、朱二人都不入封丘聽自己統轄,但爲了完成曹操的囑託,拉下臉來遣人知會張繡與朱靈一起碰個面商議一下對策。

爲了顯示低調,這商議的地點也沒有放在封丘,而是選在了濟水南岸,靠近平丘碼頭處。

在夏侯淵長垣大敗的七天後,曹操派來陳留的三員大將終於碰到了一塊兒。

三人相見,各自見禮後,夏侯淵還沒發話,張繡就咋呼道:“朱將軍何來遲也,若是早兩日到,便可隨我一同打去長垣,也好爲夏侯太守報了一箭之仇。”

夏侯淵被當面揭短,又被搶了話頭,自然面色不豫。

朱靈斜眼打量了一眼夏侯淵後方才淡淡答道:“張將軍手下多涼州大馬,行動輕捷,我麾下卻多是步卒,自然要遲緩一些。”

張繡又道:“慢些也無妨,只要到了就好,不若朱將軍今日就隨我過河入城,明日發兵去攻長垣,會一會顏良。”說完還偏過頭問道:“不知夏侯太守麾下還有無能戰之兵,可隨我等一同進擊?”

朱靈此刻算是看出來,這西涼兒是故意膈應夏侯淵呢,還打算要拉着自己一塊兒膈應,他可不想無緣無故牽扯進這倆人的矛盾裡,便不等夏侯淵說話,搶先答道:“張將軍且先莫要急躁,我等受曹公詔令前來陳留襄助夏侯太守,還是先聽聽曹公有何吩咐吧!”

夏侯淵一聽朱靈這小子上道,不像張繡這隻西涼野狗尾巴都翹到了天上,便輕咳一聲道:“曹公已有諭示,命我等嚴守濟水南岸,暫時莫要去理會濟水北側的河北軍。”

張繡卻道:“孫子有言‘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曹公雖軍略天下無雙,但遠在河南,如何又清楚此間局勢變化。”

“前日我率兵初至,河北逆賊便望風而逃,棄城而不顧,我軍現已在濟水以北有了立足之地。如今朱將軍亦率精兵前來相合,我等兵強馬壯,何不乘勝追擊,收復陳留全境?若是畏敵不前,豈不讓天下人笑話。”

夏侯淵在大敗後回去收拾殘兵,再向陳留南邊各縣調集了一些郡縣兵,也恢復了兩千多人手,只是戰力堪憂。

張繡帶了三千涼州兵和一千多陳國郡兵,朱靈也帶了三千本部精兵加上一千樑國郡兵,三將合併之下足有萬數。

如果照這麼看來,張繡的話倒也有幾分道理,畢竟兵力佔優,但夏侯淵卻不這麼看,他肩頭扛着曹操的承重託付,擔不起再次失手的後果。

“如今曹公在官渡力拒河北十餘萬大軍,戰事正在膠着之中,我等在陳留雖說不是主戰之地,但此間局勢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曹公與袁冀州爭的非是一城一郡之地,而是爭的整個天下朝堂,故而我以爲此間當主守而非是主攻。”

朱靈看看主戰的張繡,又看看主守的夏侯淵,心知二人的矛盾已然十分尖銳,幾乎不可調和。

同樣的,夏侯淵和張繡也在看着朱靈,既然倆人意見不決,朱靈的看法就至關重要。

朱靈因着存了心結,兩邊都不想得罪,便說了句囫圇話:“二位將軍既然意見不能相偕,不若快馬報至曹公處,且看曹公如何定奪。”

朱靈此話一出,張繡滿含失望,抱怨道:“若是事事請命而行,卻是要耽誤了多少戰機。”

夏侯淵卻是鬆了一口氣,贊同道:“朱將軍此議甚是持重,我等當修書急報曹公知曉。”

朱靈心裡卻暗道:“顏立善啊顏立善,能晚一些相見,便晚一些吧!”

第250章 解圍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83章 團結陣線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265章 鳳尾簪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79章 伶牙俐齒第280章 逃賊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74章 計點戰果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28章 城外來客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215章 催婚第472章 豬隊友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268章 教導營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585章 藥莊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98章 追擊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0章 固辭東郡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208章 刺客侯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26章 真小人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492章 反殺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75章 “山賊”第216章 賞雪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84章 構陷得逞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6章 施之以恩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83章 團結陣線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561章 高邑侯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517章 石砲曲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397章 螻蟻第512章 兵分三路
第250章 解圍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16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83章 團結陣線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265章 鳳尾簪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79章 伶牙俐齒第280章 逃賊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74章 計點戰果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28章 城外來客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215章 催婚第472章 豬隊友第257章 純金獎牌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268章 教導營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585章 藥莊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13章 相煎何太急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398章 追擊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0章 固辭東郡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208章 刺客侯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335章 吾道不孤第26章 真小人第385章 三利一弊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492章 反殺第513章 統一陣線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75章 “山賊”第216章 賞雪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84章 構陷得逞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6章 施之以恩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83章 團結陣線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150章 敵援將至第372章 中考與高考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561章 高邑侯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517章 石砲曲第179章 打入酸棗的楔子第16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397章 螻蟻第512章 兵分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