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曲轅犁

靈壽縣,石臼鄉。

石臼鄉得名於石臼水,而石臼水原本只是滹沱河邊沿的一條小河道。

因着此地處於滹沱水上中游的分界線,水勢激盪容易氾濫,遂在郡縣主持之下,將這條小河道與北邊的滋水的支流相連。

如此這般,滹沱水與滋水兩條水流較大的河流便可以互通,相互間的水勢可以假借,氾濫潰堤的風險也就小了很多。

不過在近些年戰亂不休,冀州之地也多受黑山賊滋擾,地方郡縣早已無力組織民人疏浚水道,致使滹沱水、滋水、石臼水沿岸潰堤氾濫的次數又呈上升趨勢。

安分過日子的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天災與人禍,石臼鄉算是把這兩項都集齊了,居於此地的百姓簡直苦不堪言,多有背井離鄉去他處討生活者。

就在去年,北邊的房山賊人王當還率部下肆虐過一回石臼鄉,百姓多有死傷,家家戶戶都被劫掠。

好在自從顏良來到常山後,王當授首,房山周邊再無賊患。

緊接着郡中又請來了擅於治水的馬嶽主持治水,在石臼水上游的地方開挖出西柏陂蓄水,解決了困擾百姓多年的水患。

此處本就灌溉便利,大片荒廢的土地被統一安排開墾,充作了軍屯,原先人口稀疏的石臼鄉又重新恢復了繁榮。

眼下,在石臼水以西,西柏陂以東的一片荒地上正圍着一羣人,其中有一些經驗老道的屯田客,還有一些手拿量具的工匠和手持筆硯的吏員,正要對新改良的犁具進行測試。

最早的犁出現在何時已經詳不可查,不過漢代的犁已經改進爲了兩種,有兩牛拉轅的長直轅犁,也有一牛拉轅的短直轅犁。

這兩種犁的作用方法都差不多,差別只是犁轅的長短,以及前部的套籠頭適合單牛雙牛。

曲轅犁比之直轅犁有兩個重要改進。

第一是直轅改爲曲轅,使得犁的幾何構造更完美,讓牛的牽引力能夠最少流失,更大作用於地面。

第二是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若是把這個改進比作一輛汽車,就相當於減少了動力損耗與增加了方向盤的靈活度,讓老司機開車開得更穩更快。

這一次,爲了試驗鐵官工坊裡打製出的幾架新式曲轅犁,管理這一片屯田地的屯長特意挑選了一片廢棄良久的土地,劃分成了四個大小相等的地塊,好讓幾種犁具做個比較。

姑且把這四片地塊分爲一、二、三、四,四個地塊,上邊傳統犁具與新式犁具各有兩個。

在一號地塊上使用的是長直轅犁,由兩頭牛牽引,三個人操作,兩人在前一左一右趕牛,一人在後雙手扶犁梢。

二號地塊上使用的是短直轅犁,由一頭牛牽引,兩個人操作,一人在前趕牛,一人在後雙手扶犁梢。

三號地塊與四號地塊使用的都是新改良的曲轅犁,二者形制彷彿,只是細節上稍有差異,都屬於尚未最終定型的款式。

所偏差者,三號地塊的犁具有兩人操作,一人在前趕牛,一人在後雙手扶犁梢。

四號地塊則只有一個人操作,屯客站在犁具後,單手持牛鞭,單手扶犁梢。

在衆人略顯緊張的等候之下,爲首吏員一聲令下,四組人同時開動,開始開墾他們所分包的地塊。

這一片荒地荒廢已久,曾經也是好田,並不會存在什麼大石塊,一些被風沙吹來的小石子也不影響開墾,唯一對開墾有負面影響的是土地許久不曾耕種已經有所板結,所耗費的開墾力氣很大。

首先來看一號地塊,因爲長直轅犁由雙牛牽引,使得前拉的力量十分足,所以開墾的速度相當快,在前邊趕牛的人十分輕鬆,但在後扶犁梢的人就有些吃力。

因爲犁具構造的原因,前拉的力需要從犁轅經過犁評、犁建、犁箭、犁梢、壓鏟、犁壁、策額、犁牀、犁鏟等多個部件,最終往下施加到土地上,其中的損耗在所難免。

農人想要把地犁得深一些,除了耕牛給力,在其後扶犁梢的人也要卯足了力氣往下壓,來配合耕牛的牽引。

再來看二號地塊,短直轅犁由單牛牽引,前拉的力量普通,開墾的速度就比不上一號地塊的雙牛,在前邊趕牛的農人需要時不時拍打拍打耕牛給耕牛鼓勁,後邊扶犁梢的農人則與一號地塊的情況差不多,也需要費勁力氣壓犁梢。

三號地塊與四號地塊的情況類似,都是單牛拉曲轅犁,速度相差不大,都比二號地塊快比一號地塊慢。

而二者無論是前邊趕牛的,還是後邊扶犁梢的都還算輕鬆,即便是四號地塊的農人又是趕牛又是扶犁,初時略有些手忙腳亂,但稍稍調整一會兒後也就習慣了下來。

從最初的進展看上去,四個地塊上的進度是這樣排列的,一>三>四>二。

當然,犁地並不是看誰速度最快就最好,因爲他們要做的並不是只跑一次直線,而是要折返好幾次,並看實際的成果。

一號地塊上的這一組屯田客最先從田頭犁到田尾,他們看了一看邊上的另外幾組人,不免心中大爲得意,無論是短直轅犁還是那新式曲轅犁,都不太行嘛,竟然落後自己這許多。

當第一組人從田尾開始調頭轉身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衆所周知,田地裡播種一排一排相當整齊,且間距並不會太大。

而因爲雙牛牽引犁具,兩頭牛要一起調頭轉身就不太靈活,且他們也不可能把犁具卸下來,讓牛轉身後再裝上去,那樣就太費時費力了。

所以這一組屯田客趕着牛繞了一個大圈,前邊的人拉着牛轉身,後邊的人提着犁具,好不容易纔完成了調頭,開始從田尾往田頭繼續犁。

在第一組轉身的時候,另外三組人也先後犁完了第一排。

第二組的短直轅犁因爲單牛操作,倒是比第一組更容易轉身,因而追上了些許時間。

而第三組就比較牛逼了,前邊一人拉着牛轉身,後邊一人稍稍牽動犁梢,在牛轉身的同時,利用可以轉動的犁盤把田尾邊上順道淺淺犁了一次,簡直一丁點兒功夫都沒放過。

第四組因爲是單人操作,這時候只能放開犁梢,來到前邊拉牛轉身,雖然沒辦法順帶把田尾犁一遍,但帶有犁盤的靈活犁具即便沒人扶着也不會妨礙耕牛轉身。

隨着各組人手一道一道來回犁地,這片試驗田周邊圍觀的吃瓜羣衆越來越多,而負責測試的工匠與吏員全都神情振奮,顯然新式犁具的效能顯著提升。

一個操着博陵口音的屯田客說道:“嚇!這倆個彎的犁怎個如此厲害,把單牛直犁拋開一大段,就比雙牛犁也沒差太多。”

另一個常山本地口音的屯田客說道:“你這是不曉得叻,這彎的叫曲轅犁,可是好多大匠們改進過的,所以那麼厲害!”

博陵口音屯田客道:“什麼?屈原犁?是那個跳河的楚國人做的犁麼?怪不得那麼厲害!”

本地口音屯田客眼睛一白,鄙夷道:“什麼跳河的楚國人,那是彎曲的曲,聽說這曲轅犁可是新任府君下令改進的,要稱也得稱顏相犁纔是,和屈原可沒關係!”

博陵口音屯田客道:“噢?是顏府君做的啊!怪不得怪不得,我可是聽說顏府君打仗了不得呢!可這農人之事府君也曉得?”

旁邊衆人七嘴八舌地答道:“瞎說什麼,府君可不止打仗厲害,又辦學校,又開屯田,又行鹽鐵之政,還制了足球、福利彩票,就沒有府君不會的!”

博陵人明顯是新來常山不久,見此只是賠笑道:“是是是!是在下孤陋寡聞了,諸君莫怪莫怪!”

負責觀測的吏員與工匠卻沒空理會吃瓜羣衆們的議論,他們各有各的活計要忙。

有的人盯着日晷,記錄着每一組農人每一次折返的時間;

有的人拿着量尺測量着犁地的深度與均勻程度;

有的人亦步亦趨跟在耕牛旁觀察犁具運作和轉彎時的表現,是否有滯澀卡頓等現象。

爲首的幾個吏員則拿着佐吏們接連不斷呈上的數據不停比較。

起初時吏員、工匠們還有些緊張,越往後,神情越加輕鬆,到得這場測試將將完成的時候,竟是有說有笑起來。

“你看,這新犁雖只單牛拉,但比之雙牛拉的舊犁也不慢多少,比單牛拉的舊犁明顯要快!”

“快雖快上幾分,但最令人驚異的是犁得深啊!兩架新犁比之兩架舊犁至少要多犁下三分有多,要知道這可是拋荒已久的地,早已板結了的。”

“正是此理,若是未板結的地,豈不是再要多犁下一兩分?那犁上一遍就夠了,根本毋須反覆犁地。”

“依我看,這新犁最出奇之處便是牛與人都不費力,你看那舊犁若非二牛同拉,需得費上老大的牛力,身後扶犁梢之人也要使命下壓,犁過一道之後,農人渾身大汗。而那新犁單手便可扶住,還能空出一手鞭牛,豈不令人駭異?”

“對,我方纔特意去看了,兩具新犁,雙手扶犁梢與單手扶犁梢犁地的深度相差並不太多,不可思議啊!”

“要我說,那裝在轅頭上的犁盤最爲巧妙,有此一物,調頭轉身時,根本就毋須讓人擡着犁具,只聽任其自行偏轉便可,若有人力富餘,還能打着彎兒把田頭田尾犁一道,堪稱奇巧!”

“哎……此新犁一出,怕是舊犁要盡數被取代咯!”

“那不是正好,眼下各屯田堡寨多的是荒地,有新犁來用,可取事半功倍之效也!”

“這些工匠竟如此之巧,通農人之道,此事既成,當向府君請功!”

“這你就不知了吧!這新犁聽說是府君授意,畫了草圖,讓鐵官與工曹還有軍中的工匠一同研製,費時良久纔拿出這幾個樣品來!”

“啊?如此說來,此犁乃府君所制?怪不得如此神奇!”

“今日逢此盛景,我當以詩詩之。”

“倬彼甫田,歲取十千。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今適南田,或耘或籽,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嗤……我還以爲你作得何好詩,原來是照讀《小雅》中的詩作。”

“嘿嘿,正好想起,正好想起。”

在這片試驗田的邊上一角,還有兩名中年人亦目不少瞬地注視着田地裡的動靜,時不時還蹲下身檢視田地的耕犁情況。

其中一人着黑色文官袍服,綬黃綬,頭戴二樑冠,氣度雍容,頜下一部美鬚髯尤其引人注目。

另一人只是着了普通素麻直裾,面容清癯,身形瘦弱,雖天氣已經放暖,身上的衣衫仍舊偏厚,顯得有些怕冷。

美髯公道:“文理,你看這新犁具如何?”

清瘦文士道:“我雖未親事農事,然亦略知一二,此犁一出,自當取舊犁而代之!”

美髯公道:“嗯!我亦有此感,卻不知明府竟是如何創出此社稷利器。”

清瘦文士道:“哈哈……咳咳!季珪你先時不是與我說,顏府君許多作爲都令人不解,然其效必也驚人乎!此犁亦如此哉!既知其可可也,又何必知其爲何?”

美髯公道:“呵呵!還是文理灑脫,你久病初愈,此處風大,不宜久留,不若我等先返歸?”

清瘦文士道:“無妨無妨,見着此社稷利器,我的病即便未愈也是愈了,哈哈哈!”

美髯公聞言也是撫須微笑,顯然對友人的話語十分認同。

二人說話間,四組人盡數完工,吏員、工匠們上前檢視成果,均是十分雀躍。

爲首的吏員捧着一卷簿冊來到二人面前行禮道:“崔令君、公孫君,此次測試已是終了,具體之情還請二君過目指點。”

美髯公說道:“沐掾客氣了,我等只是恰好路過,哪裡談得上什麼指點。”

雖然他言語上如此說,不過卻還是接過了遞來的簿冊,顯然也對測試成果十分好奇。

美髯公剛剛接過簿冊,正待翻看,卻聽遠處傳來一陣密集的蹄聲,正有一彪人馬疾馳而來。

來人遠在百步之外,便有人大聲喊道:“哈哈哈!原來崔君、公孫君亦在此,卻是巧了!”

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336章 西柏陂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82章 加料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82章 加料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552章 宅鬥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39章 血肉泥沼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192章 莽一波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28章 上鉤第56章 速追曹賊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67章 曹公無恙第35章 沉痾難起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457章 鴻門宴?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28章 大黃弩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375章 催戰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327章 識時務者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30章 來戰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61章 高邑侯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90章 獻俘賣乖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543章 古北口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89章 老槐谷第415章 招撫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228章 大黃弩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15章 一夕三驚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75章 鳩佔鵲巢
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336章 西柏陂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82章 加料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382章 加料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552章 宅鬥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39章 血肉泥沼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192章 莽一波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28章 上鉤第56章 速追曹賊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67章 曹公無恙第35章 沉痾難起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457章 鴻門宴?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28章 大黃弩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241章 爲把妹大開腦洞第375章 催戰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327章 識時務者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30章 來戰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561章 高邑侯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90章 獻俘賣乖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543章 古北口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93章 醫學分科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89章 老槐谷第415章 招撫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228章 大黃弩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15章 一夕三驚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278章 小才女辛憲英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240章 裝完逼就走第75章 鳩佔鵲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