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南方來客

建安五年十二月廿一,晴。

趙國中丘縣到常山房子縣的縣道上,一行百餘人正迤邐向北。

這行人裡有老有小,大多數都是以家庭爲單位,各自揹着大包小包攜家家帶口而行。

有些個行李多的,則會推着一個獨輪鹿車,上邊堆着一些鍋碗瓢盆之類的器物,甚至還有淘氣的小娃娃爬在車斗裡。

在人羣之中,還夾雜着幾輛牛車,牛車上載着的都是各家各戶裡年邁的老人或是生病體弱的病人。

若是仔細去聽,會發現這些人口音各不相同,有些操着陳留、濟陰口音,有些操着濟北、東郡口音,還有些操着河內口音,顯然並不是來自一個地方。

人們的衣着雖然簡陋,但還算是厚實,不會在寒冬之中凍着。

從神色上看,雖然一些成年人眼裡偶有茫然之色,但老人眼裡更多的是欣慰,兒童眼裡則充滿了對新奇事物的嚮往。

在隊伍最前頭,則有幾輛相對華貴一些的馬車,馬車上的人衣着更體面一些,神情也更自若一些。

爲首的兩輛車裡,分別各坐着兩名男子,都在相對敘話。

第一輛車裡兩名男子作士人打扮,俱都是二十出頭,正是常山主簿田燦與辛評之侄辛儒。

田燦自從隨顏良去到常山之後,被任命爲主簿,然後沒待了多久就因爲要遊說鹽鐵酒之事而返回鄴城。

成功推動專賣制度獲得批准後,顏良又給他下了個新的任務,一開始是讓他尋覓精通鑄冶事的工匠,之後又擴大到了落魄儒生、精通農事、木器、泥瓦的工匠,最後更是連普通流民都一應收容。

田燦其人,雖然比起其父田豐的多謀能斷而言要遜色不少,或者說還沒經歷太多的雲譎波詭,還沒成長起來。

不過田燦的脾氣也與其父大不相同,田豐性情剛直,資歷又老,素來不假顏色,但田燦卻是標準世族子弟,頗長於交遊,友朋遍及河北。

先前田豐入獄之後,田燦多方奔走,讓田豐在獄中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他甚至還求到了剛剛從戰場返回鄴城的顏良府上,足可見其人也深知變通之道。

顏良把他放回鄴城負責遊說以及招募人才,倒也是人盡其才。

田燦也樂得在鄴城交遊上下,小日子過得如魚得水,頗有些樂不思常山之態。

這一回田燦又在鄴城收容了些落魄儒生、工匠、流民,準備組織起來一起送去常山。

原本田燦還不打算自己走一趟,打算過完了正旦之後再走,卻被他老爹田豐一頓臭罵,說他整日裡不務正業,身爲常山主簿卻天天停留在鄴城詩酒唱酬。

田燦便只得灰溜溜地收拾行裝北上,親自護送這批人手去常山。

坐在對面的辛儒則情況不同,他與田燦年歲相仿,之前在鄴城也經常打交道。

辛儒剛剛受族叔辛評所託,跑了一趟盧縣,原本是想要在青州有所發展,卻不料這一行並不太愉快。

回到鄴城後,辛儒去找田燦,想要把張郃託付的胡鐵匠一家交給田燦交差。

田燦是個人來熟,知道辛儒有才具卻不得施展,便鼓動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他去常山看看。

田燦把常山與顏良說得花好稻好什麼都好,且不少美職虛位以待,讓辛儒頗爲意動,恰巧先前辛評也提過讓他可以去常山找另一個族叔辛毗,他便答應隨田燦走一遭。

第二輛車上坐着的二人卻年長得多,主位上的一人年約四十許,穿着一襲士人常着的便袍,雖略有風霜之色,但顯得神完氣足,正是青州刺史袁譚爲了幫父親袁紹治病而薦舉來的名醫樊阿。

樊阿甫一到鄴城便指出袁紹之疾在於心,若心疾可除,身上治病自然而然會消除。

樊阿的話在情在理,很得冀州臣僚與袁家內室之人認可,袁劉氏重酬樊阿,並請他入住大將軍府邸方便時時問診。

他在鄴城一待便是一個多月,期間爲袁紹開了幾劑湯劑條理,又逢上鄴城捷報頻傳,袁紹的身體一日好過一日,先前的診斷一一應驗。

袁紹身體有所起色之後,樊阿便向袁紹告辭,意欲繼續遊方各地驗證自己的醫術。

袁紹對他十分感謝,又專門賞賜了不少財物,包括他現在所乘坐的這輛馬車。

樊阿來到鄴城爲袁紹醫治之事顏良自然也有所耳聞,他得知之後便命田燦無論如何也要請樊阿往常山一行,爲此甚至許以郡中官職。

田燦得到這個任務後十分煩惱,樊阿可是專程來給袁大將軍治病的,可不是誰人都能輕易請去。

田燦便藉着些機會與樊阿扯近乎,雖然沒提過請他去常山,但言語之間很是說了些黑山之中有諸多草藥,苦無良醫成方云云。

恰巧袁大將軍的身體轉好,樊阿請辭求去,田燦便適時地提出顏良請他去常山傳播醫術。

這年頭專門行醫的醫者地位還不錯,但要看和誰相比。

若是與匠籍、農人等相比,醫者的地位自然算是不錯,但若與正兒八經的世家大族相比,那就顯得卑微得很了。

據說樊阿之師華佗本就是士人,但以醫術爲業,爲此心中常有悔恨。

顏良以授以官職與傳播醫術相請,讓樊阿也多有感慨,雖然樊阿與其師華佗一般喜歡遊歷各地精煉醫術,對這等郡國掾吏也並不太感興趣,但既然顏良能有這番態度,便很讓人欣慰。

樊阿反正都要四處行走,去哪裡都是去,便答應了顏良的邀請,與田燦同行。

因爲顏良書信中對樊阿極爲重視,田燦也不敢大意,一路上與樊阿的車駕始終一前一後同行,照應得十分妥帖。

樊阿車上的另一人滿頭華髮顯得有五六十歲的樣子,但臉上紅光滿面,顯得氣色極佳,正是張郃吩咐辛儒稍待去常山的胡鐵匠。

胡鐵匠一家老小一共五人,除了他之外,還有兒子兒媳,以及孫子孫女各一。

因爲是張郃特意吩咐送去常山的鐵匠,故而田燦也爲胡家準備了一輛馬車,只不過胡家人多,一輛馬車坐起來稍顯擁擠。

胡鐵匠的兒子坐在前邊趕車,胡鐵匠若是與兒媳坐在車中則顯得有些尷尬,但若是胡鐵匠去趕車,他那極爲孝順的兒子又死活不答應。

老於世故的樊阿便主動邀請胡鐵匠與他同乘一車,成功幫胡家解除了尷尬局面。

胡鐵匠和他兒子對樊阿自是萬分感謝,得知樊阿是醫者之後更爲敬重。

從鄴城去元氏的路長的很,加上又有諸多老弱同行,一天裡至多也就走上三五十里路。

這一路上閒來無事,樊阿與胡鐵匠便就聊開了。

樊阿原以爲胡鐵匠自是個不文的匠師,但交談之下,發現胡鐵匠見識不淺言之有物,絕非等閒工匠可比。

樊阿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聽說胡家是從濟北盧縣而來,但聽其口音卻不似濟北人氏。

詳細探究才得知,胡家乃是從濟南陽丘遷去盧縣,其丈人更曾爲東平陵鐵官丞,堂堂四百石之吏,令樊阿亦肅然起敬。

此時隊伍行經中丘縣北邊,將將要進入常山境內。

前些時日中丘遭遇賊患,在縣道西邊的幾個村落便受過兵災,衆人經過的時候,還隱約能看到鄉里的牆邊上有好多處煙熏火燎的痕跡,明顯是被賊人縱火焚燒過。

田燦對此戰之事知之甚詳,主動爲一旁的辛儒介紹道:“此處新遭賊患,幸得賊人已經被盡數夷滅,百姓才得以恢復家業。”

辛儒道:“我亦知之,那日我返回鄴城時,正看到校場上在行斬決。”

田燦不免又要爲顏良吹噓一番,說道:“此兩股賊人一是出自常山國贊皇山的孫輕,一是出自趙國逢山的周麻臉,二人合兵之下足有四五千悍賊,足以嘯聚一方。”

“可惜他二人此番遇上的卻是討逆營與趙國郡兵,且不提討逆營是隨顏府君出生入死的精銳之師,便是趙國郡兵如今的掌兵之人也是顏府君親自簡拔提攜的下屬。常山與趙國分頭截擊,將賊人或殺或俘,只有少數僥倖逃脫。”

辛儒自然是聽說過顏良種種事蹟,再加上如今孫輕等賊首的頭顱還懸掛在鄴城四門之上示衆,眼下看到刀兵痕跡,也頗以爲然道:“亂世之時,確需顏府君這般善用兵之人。”

由於今天天氣晴朗,亦無甚寒風,所以車上都把頂篷掀開曬太陽,看上去一輛輛的都是“敞篷車”。

田燦與辛儒說話之時也未壓低了聲音,後邊車上的人也聽得清清楚楚。

樊阿或許是因爲四方行醫的緣故,更加悲天憫人,感慨道:“賊人是夷滅了,可嘆這死去的民人,焚燬的屋宇,踩踏的良田,卻無法回覆舊觀。”

與樊阿同車的胡鐵匠剛剛經受過一場戰亂,所居的盧縣處於河北軍與曹軍的爭奪之中,他一家人也被迫再度遷徙,此刻見到這場面更能感同身受,也嘆道:“哎……!從光和年間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這世道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太平下來。”

他們能聽到前邊的交談,田燦他們自也能聽到他們的話,田燦回過頭來道:“若是賊人不滅,便會有更多的民人被迫害,更多的屋宇被焚燬,更多的良田被踩踏,所以顏府君才決意要徹底解除這滋擾冀並之地十餘年的黑山之患。”

“顏府君常言,這太平歲月靠等是等不來的,只有靠我等身體力行努力創造,先解除了賊患,再討滅朝中奸佞,方纔能使宇內清平,天下安康。”

不得不說,田燦的口舌十分便給,且主觀能動性十分充足,無時無刻不在爲常山與顏良美言。

換成後世的流行用語,應該就是標準的“常山吹”或者“顏吹”。

顏良在解救田豐之事上出了不小的力氣,此事田豐一開始還以爲是沮授所爲,事後才從沮授口中知曉竟然是顏良一手策劃,且顏良絲毫沒有在田豐面前邀功的意思,讓田豐對顏良觀感大好,這點從田豐安排田燦去常山爲吏就可以看出。

田燦從父親那邊知道了內情,自然對顏良心存感激,所以才心甘情願成爲了一枚“顏吹”。

這一路上衆人可沒少聽田燦開吹,早就習慣了這等場面。

但他們仔細想來發現田燦吹得還真有些道理,令人難以反駁,實在是因爲顏良的戰績太過優秀,值得大吹特吹。

而其後發生的種種事情,也印證了田燦吹得毫不違和,簡稱沒毛病。

隊伍在趙國中丘的一個亭舍內稍事休息,便進入了常山國房子縣境內。

不料隊伍剛剛走上幾里路,還沒進入房子境內第一個亭舍,迎面就跑來了一隊士卒。

那隊士卒正是房子與高邑縣附近的駐兵,爲首之人乃是顏良短兵出身的李三,如今正在此處任屯長。

李三快馬上前,高聲喊道:“前邊可是田主簿一行?”

田燦起身答道:“正是田燦,來者何人?”

李三道:“標下乃房子駐兵屯長李三,特奉討逆將軍之命前來郡界相迎,護送主簿及諸位貴客往赴元氏。”

田燦帶着這麼多人,自然不會孤身上路,隊伍前後左右各也有十來個顏良專門派去的士卒看護。

如今房子縣附近最大的賊人孫輕已經伏誅,可以說安全得很,所以李三這番表現純是凸顯顏良對來人的重視。

李三一行人數不多,才五十人,正正好好是一個騎兵屯的數額,不過人皆梟銳馬皆騏驥,裝備統一隊列整齊,給人的感覺就非同一般。

其他人不過是外行看熱鬧,但辛儒剛剛從盧縣戰場歸來,還曾親上前線爲將士們擂鼓助威,見識過袁譚手下的青州兵與張郃手下的將士,不免在心中暗暗比擬。

辛儒認爲這支騎兵遠勝青州兵,或許與張郃手下的精兵相當。

辛儒問道:“伯然,此可是顏府君在官渡戰場中賴以衝陣無往不利的的精銳騎卒?”

田燦對軍事上卻並不熟悉,也不妄自揣度,喊來李三相問。

李三聞言後卻略有些尷尬地笑道:“兩位卻是擡舉在下了,在下的確從徵官渡,但手下這些人馬卻只有一半是參加過官渡的老卒,其他都是其後新募的士卒。要說將軍麾下的精銳騎卒當屬隗司馬所部,或者仇軍候所部,在下卻萬萬排不上號的。”

李三寥寥數語卻讓辛儒心中大驚,連這等人馬都排不上號,那討逆營的軍威當有何等之盛?

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329章 義從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61章 三面夾攻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430章 來戰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82章 一鍋端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430章 來戰第192章 莽一波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96章 職方掾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386章 虎尾寨第19章 城下攻防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87章 險死還生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35章 沉痾難起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67章 真香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15章 招撫第336章 西柏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92章 反殺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504章花汝錢睡汝妻打汝娃第498章 白龍山口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72章 再度對決第547章 回家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339章 杜令君第89章 “從心”所欲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91章 與君共勉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44章 殘月彎刀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15章 一夕三驚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564章 賀喜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397章 螻蟻
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30章 埋伏包抄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329章 義從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205章 探監田元皓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11章 昔日河北第一猛(上)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61章 三面夾攻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430章 來戰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82章 一鍋端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430章 來戰第192章 莽一波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296章 職方掾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325章 鐵官令趙叡第386章 虎尾寨第19章 城下攻防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10章 驕傲的公羊兒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332章 攻心爲上第59章 將爲兵之膽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285章 六山學院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87章 險死還生第545章 功高震主之患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422章 張燕託孤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7章 孰爲黃雀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35章 沉痾難起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67章 真香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15章 招撫第336章 西柏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583章 願往一遊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92章 反殺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504章花汝錢睡汝妻打汝娃第498章 白龍山口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72章 再度對決第547章 回家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339章 杜令君第89章 “從心”所欲第18章 試攻東城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402章 塵埃落定第91章 與君共勉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120章 此去烏巢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0章 某乃河東關雲長是也第44章 殘月彎刀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15章 一夕三驚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564章 賀喜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283章 鐵官之事第450章 觀其言而察其行第397章 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