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屯田堡寨

經過石邑,帶上了四百石邑營將士後,顏良繼續上路,經過井陘道,但並未立刻轉入黑山之中,而是繼續向北往井陘縣而去。

六山學院山長張子明是崔琰推薦的,他又剛從幷州回來,和張臶打過交道,怎麼說也得叫上他一起前往。

從這裡開始,便已經進入了時高時低的坡地區域。

去年年末,顏良走這條道路返回元氏的時候,很多平地與緩坡都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不過時隔一個月後再走這條路,卻看見沿途的幾處高坡上正在修建村寨,而村寨旁的荒地上也有許多民衆正在忙碌。

這些村寨正是屯田的寨子,忙碌的民衆都是屯客。

順便一提,經過顏良的推舉,袁大將軍批准,建義中郎將陶升已經正式擔起了常山軍屯事宜。

按說讓陶升負責軍屯,應該任其爲常山典農中郎將才是,不過袁紹的手詔裡卻寫着以建義中郎將行常山典農事。

這一方面因爲典農中郎將的名號並不比建義中郎將上檔次,另一方面袁紹可能希望陶升也能在常山拉起一支兵馬,其中無不制衡顏良的意思。

不過陶升此人卻很識時務,拿到任命之後立刻前來拜謁顏良,說道:“在下本是濁吏出身,管起屯田之事正是本行,明府儘管放心便是。在下只帶了五百老卒前來,要維持各屯田堡寨的治安當無問題,可若賊人來襲恐力有不逮,這便要多多仰賴明府手下的將士了。”

顏良自然能從袁大將軍的任命措辭裡看出些別樣意思,但他卻並不太在意。

因爲顏良有充分的自信,陶升一個外來之人僅僅靠這些軍屯短期之內絕不可能整出可以制衡他的力量。

況且,顏良掐掐手指頭算一算,知道袁大將軍沒剩下多少時日了,那還能怎麼辦呢?

只能默默戴上一頂名叫原諒的帽子。

顏良當時就說道:“將軍既然典軍屯之事,自可在各屯客之中招募士卒,加以訓練,當能防患於未燃。”

陶升立刻道:“既有明府主持剿匪事務,在下又何必多此一舉再募屯卒,況且論起練兵用兵的本領,在下便是拍馬也趕不上明府也!”

其實陶升也體會到了袁紹的用意,不過他素來會觀望形勢,哪裡肯輕易被人當刀使,這點從他當賊的時候就看得出來。

當年在黑山衆賊奪下鄴城之時,衆賊帥盡皆大喜過望,自以爲得勢,唯有陶升一個人知道憑這些烏合之衆難敵袁紹的精兵,果斷跳反,以袁紹和衆官吏的家小爲投名狀成功洗白,混進了袁大將軍的隊伍裡,還博得了河北衆官將的好感。

陶升來到常山也有些時日,對常山顯現出欣欣向榮之意頗爲訝異,越深入瞭解,越發現常山上下正漸漸被顏良捏合在一起,旁人幾無插手的縫隙。

軍事方面,顏良挾連勝賊寇之威,又大舉募兵開展比武沙汰,盡得常山能戰之兵。

陶升曾觀摩過幾次顏良麾下諸營的操練,對討逆營將士的戰力暗暗心驚。

治政方面,有辛毗傾力合作,更有崔琰、陳正、田燦、張廣等能吏輔佐。

前些時日顏良令各部督郵整肅吏治,縣鄉吏員及各地豪強劣紳無不懾服,根本生不出反抗之心。

陶升心想若是遂了袁大將軍的意思,在常山境內擺明車馬和顏良對着幹,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自己那五百老卒給顏良的萬餘精兵塞牙縫都不夠啊,此事還當緩圖,還當緩圖!

顏良也沒料到陶升竟如此有眼色,既然陶升願意配合,那自然最好,不然掣肘之下總是會產生內耗。

之後顏良便與陶升好生商議了一下軍屯的章程和雙方需要的配合事宜等等。

最後研究下來,第一批的屯田區域儘量挑選在遠離山區,或者靠近各兵營的地方,方便遇襲時照應。

另外軍屯中的青壯屯民在農閒時會被組織起來習練兵戈戰陣,一切仿效地方上的鄉勇民兵。

爲了顯示自己並無他心,陶升主動請求顏良派一些長於練兵的部下來協助此事。

顏良投桃報李,表示前期屯田中缺少耕牛、種子、口糧等物資,郡府及軍中均可施以援手。

總之,那一場拜會下來,顏良與陶升二人盡皆滿意而歸。

只是遠在鄴城的袁大將軍若知道事情如此發展,怕是會後悔遣了這油滑的陶升來負責常山軍屯吧!

某個字潤之的湖藍人曾作詩曰:“手裡有糧,心裡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可見從古至今,糧食安全一直都是頭等大事,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時,某些居心叵測的大國還試圖用糧食爲武器來遏制我大天朝的重新崛起。

щщщ _тTk Λn _¢ Ο

而此刻常山沿山邊地正在開展的大屯田正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妙策之一。

顏良自然對屯田多有關心,不時停下步伐,去看一看道路兩旁屯田堡寨的建設進度,以及附近荒田的釐定、恢復程度。

從去年末開始,顏良就從多方渠道吸引流民前來常山,爲此貼補了不少錢糧。

好在灑下的錢糧總有回報,常山地界如今聚集了數千家各地流民,他們有的是司兗地界遭逢戰亂逃難的,有的是河北各郡縣的失地貧民,有的還可能是從黑山裡熬不過去溜出來的。

在冬天裡,各地的屯田區域還未釐定,流民們也暫時沒有去處,沒有衣食來源。

這些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流民們都是日後屯田的勞力,顏良肯定不會放任不管,且萬一流民生活無着揭竿造反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顏良在各城與各駐軍營地附近特別設立了臨時流民營,每天按口配發口糧,提供些基礎的被服。

當然,糧食寶貴,發放的糧食絕對不算多,只能保持流民們的最低生存需求罷了。

爲了進一步解決流民們的衣食問題,顏良便建議各縣僱傭這些流民造橋修路以工代賑,想要多吃點,便得賣力氣幹活。

起先各縣鄉還不同意,他們都習慣了那破舊不堪的道路,都不太願意出錢糧修路。

顏良爲了說服各縣鄉地方上出錢出糧修路,甚至還喊出了一句口號,曰:“要想富,先修路。”

當然,光是喊口號還不能激發各縣鄉的積極性,顏良還承諾了修路所耗費的錢糧,將在來年由郡府酌情貼補三到五成不等。

顏良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不賣面子豈不是等着穿小鞋?

於是各縣都從緊張的預算裡掏出了些錢糧來僱傭流民修路。

當然,爲了安穩流民的人心,顏良畫下了大大的餅子,宣佈開春之後將會把他們安排入各個屯田堡寨,只要幹活,人人都能吃飽。

他更多次在流民面前聲稱短則三年,長則五載,會把這些屯田部開墾好的田畝分給每家每戶,把他們全數轉入當地民籍,且分下的田畝俱可世代傳家。

有了鼎鼎大名顏府君的承諾,這些流民們放心了不少,在官吏和士卒的管理下井然有序地做工。

有了這些廉價勞力,常山各縣鄉間年久失修的道路大爲改善,也算得上是一個善政。

其實石邑到井陘之間的這片土地原本就有不少開墾過的田地,不過因爲這些年的賊亂後民衆流失土地也拋了荒。

年前在勘察選擇屯田地點的時候,就優先選擇這些有過耕種痕跡的田地。

眼下這些屯民們正在陶升手下官吏們帶領下,把雜草淹沒的田壟一一恢復,仔細檢查每一寸土地,把大大小小的石頭給挑揀出來,雜草多的地方用火燒荒,雜草少的地方也一一鋤掉,等待官中調度來的耕牛犁具來統一翻土深耕。

屯客們對於能有一片安居樂業的土地都十分珍惜,且來到各個屯田堡寨後各人的衣食被服都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讓大家覺得未來十分光明,顯得幹勁頗高,一邊幹活一邊哼唱着各自家鄉的民歌俚曲。

因着這些屯客都來自四面八方,所以歌聲五花八門,有冀州口音,也有兗州、司州地方口音,倒是頗有意趣。

當顏良帶着手下將吏經過時,很多屯民都十分敬畏地避讓在道路兩旁。

顏良意識到自己身後那一大堆殺氣騰騰的扈從有點駭人,所以吩咐那數百扈從隔開遠一些,自己只帶幾個吏員們走在前頭。

這時候正好有幾個小屁孩追逐嬉鬧着從道旁雜草淹沒的田壟裡衝出來,待他們衝到縣道上才突然發現眼前有好幾匹高頭大馬,一下子就嚇得呆立在道中間。

這時候田地裡的屯民們也發現了異常,均都驚呼了起來,有些膽子小的更不忍地遮住了眼睛不願看下去。

說時遲那時快,走在最前頭的顏良大喝一聲:“止!”

然後顏良猛地一提繮繩,讓正在奔跑的馬兒前蹄高高擡了起來,千鈞一髮之間止住了步子,沒有撞上突然躥出來的小屁孩。

這一下突生變故,把顏良身後的隨員以及四周的屯門們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幸得顏良騎術嫺熟,帶頭控制住了坐騎。

顏良一個帥氣地滾鞍下馬,走到前邊查看前邊的小屁孩們,說道:“娃娃們,礙不礙事?”

幾個小屁孩早就在剛纔就被嚇得坐倒在地上,個個像被定住身一般,這下被顏良一問才從巨大驚慌之中反應過來,紛紛哇哇大哭,根本顧不上回答。

顏良對自己的馬術有信心,知道剛纔雖然事發突然但及時勒住了馬並沒有撞到小娃娃們,但不能確定這些娃娃會不會自己摔壞了。

他把最前邊的那個娃娃拉了起來,用手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再捏了捏細瘦的腿腳,發現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便笑道:“哭什麼哭,再哭沒得晚飯吃。”

這些熊孩子本就在地上打個滾,不痛不癢的,只是被嚇到了,一聽事關晚飯大事立刻都止住了哇哇聲。

顏良笑道:“這纔對嘛!都是小男子漢,哭哭啼啼像什麼樣子。來,誰來告訴我你們都是哪裡人,說得好有獎賞。”

顏良說着從馬背上的革囊裡拿出一份細麻布包裹好的糕點,在手上展開。

這些糕點自然是臨行之前家裡兩個女人專門做的,甄宓嫁來之後和梅娘處得很好,一直跟着梅娘學烹飪等事。

二女得知顏良又要遠行,自是依依不捨,悉心準備了諸多衣服和吃食讓他帶着。

二女做的點心自然是用料講究做法精細,細麻布一揭開就散發出一股濃郁的香氣,引得幾個小屁孩口水直咽,喉嚨裡一滾一滾的。

那個最先被顏良拉起來的孩子道:“我來說,我來說,我家是從長垣來的,先是到了魏郡,然後又走了好遠的路來到這裡。”

或許是因爲食物的誘惑,小孩子思路很清晰,口齒也靈便,竟然說得有板有眼。

顏良誇道:“說得好,來,把手擦擦乾淨,接好了別掉了。”

小娃娃把手拼命在身上衣服上擦了幾下,然後小心翼翼地接過一塊雪白雪白的糕點,急不可耐地往嘴巴里塞。

旁邊幾個熊孩子見狀豔羨不已,也嘰嘰喳喳地道:“我是從趙國來的,我是從渤海來的……”

顏良笑呵呵地一個一個讓他們把手擦乾淨,然後分給他們糕點,很快這些熊孩子都破涕爲笑。

這時候這些熊孩子的父母家人們也匆匆趕了回來,他們還擔心孩子們摔着傷着或者衝撞了貴人,沒想到卻見到異常溫馨和睦的一幕。

有幾個孩子可能因爲糕點太過香甜,吃得太快有點噎着,顏良還從革囊裡拿來水囊喂他們喝水,還一邊輕輕拍打孩子的後背。

這些百姓們雖然不知道眼前之人是何身份,但從身後諸多衣着華貴的隨從以及遠處諸多精強的扈從得知必是郡中大官,不免心裡惴惴不安,但料不到眼前的大人物竟如此慈和。

顏良向四處圍攏圍觀的屯民們道:“有沒有孩子們的家中長輩在?且來把孩子們領回去,記得帶在身邊看管,莫要走失了。”

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457章 鴻門宴?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61章 三面夾攻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15章 催婚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29章 義從第280章 逃賊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1章 魔改鹿車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246章 紅紅火火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72章 豬隊友第565章 誇誇羣第524章 驚變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284章 三字歌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65章 工師之子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488章 不過爾爾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4章 破虜障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65章 工師之子
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457章 鴻門宴?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452章 襄陽送別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61章 三面夾攻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215章 催婚第315章 沾山東麓伏擊戰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76章 無形的戰爭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161章 夜劫曹營第508章 戰爭賠款第329章 義從第280章 逃賊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368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1章 魔改鹿車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494章 林間惡鬥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172章 裡應外合之策第246章 紅紅火火楔子 這誰頂得住啊第429章 山下鏖戰第147章 亡命少年第507章 望爾俱爲鯤鵬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72章 豬隊友第565章 誇誇羣第524章 驚變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261章 酒肆友聚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233章 把妹是個技術活第114章 今日一別不知還能不能再見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455章 當世魯班第284章 三字歌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65章 工師之子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488章 不過爾爾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544章 破虜障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65章 工師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