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勾心鬥角

在座的逢紀、田豐、荀諶、辛評、陳琳、審觀等人裡,逢紀與審觀支持袁尚,辛評支持袁譚,田豐、荀諶、陳琳則份屬中立。

當下逢紀朝位居末座的審觀使了個眼色,審觀會意出列道:“末將以爲,夫人此乃老成之言,一切還當以大將軍身體爲上。”

照理來說,審觀乃是小輩,無論從資歷還是身份而言,與其餘衆人都不能相提並論。

但審觀之兄戰死官渡,回到鄴城之後,袁紹爲酬審配父子的忠義,特命審觀接手了袁紹的親軍統領一職,主持鄴城防務。

且其父審配又督軍南下,審觀遂成爲審配的代言人,所以得以列位末座。

辛評一看形勢,自己雙拳難敵四手,便想着拉些幫手,說道:“若是尋常政務也就罷了,可涉及重要軍情,怕是不讓明公知曉亦有不妥。別駕如何看?”

田豐向來能言敢言,雖然知道辛評這麼問他,有些拉他出來擋槍的意思,但也並不顧慮,直說道:“自是,政出於上,雖然明公身體有恙,然我等似不可私下決斷。”

袁尚聽到辛評、田豐二人如此說,心裡無名火起,但卻不敢發作出來,只能在人們不注意的情況下眼角暗瞪。

劉氏看了看辛、田二人,卻也不爭辯,只是說道:“然夫君身體抱恙,若再多操勞,妾……妾不忍言也……嗚嗚……”

劉氏說着說着就以袖掩面語帶哽噎,若用後世一句流行語而言就是“戲精附體”。

衆人雖然心裡大都知道劉氏顯然是故意爲之,但也不便再強行反對,不然被扣上一個不顧念大局,不體恤袁紹安危的帽子,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逢紀見場面轉入對己方有利,但也知道不能一蹴而就,便出來打圓場道:“不若這般,尋常軍政事務由我等幾個與顯甫公子商量着辦,若是有重大之事,尤其是緊急軍情,還是少不得要報呈明公定奪。”

辛評、田豐等人想了想之後覺得暫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先這般處置,便都不再表示反對。

衆人散去之後,袁尚跑到劉氏面前說道:“阿母,那辛評與田豐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忤逆阿母的意思,不知這冀州還是不是咱袁家說了算。”

很多家中都有溺愛少子的傳統,老袁家也不能例外,且袁尚生得英俊,與袁紹年輕時頗爲酷肖,很是得袁紹寵愛。

袁尚又對後母劉氏持禮甚恭,慣會哄着劉氏,有劉氏一直吹枕邊風,袁紹也頗有以袁尚繼嗣家業的打算。

不過袁譚終究是嫡長子,且也無甚惡名,袁紹倒也難以下決斷。

因爲心中急切地想要被確立爲繼承人,所以袁尚把反對他參與施政的辛評、田豐都給忌恨在心。

劉氏顯然見多了勾心鬥角的場面,知道袁紹手下衆臣僚彼此不和的情況或多或少也有袁紹刻意縱容,藉以制衡的想法。但如今外敵當前,並不是打壓異己的時候,劉氏說道:“辛仲治、田元皓均是河北肱骨,也都一心爲冀州着想,顯甫不必責怪。眼下最爲要緊之事還是你阿父的身體,以及南邊的戰事”

袁尚向來習慣了順着劉氏的話,便順從地道:“阿母教訓得是,孩兒自當盡心盡力處置軍政事務,讓阿父少操些心。”

劉氏就吃袁尚這一套,而袁譚與她就要疏遠得多,二者都不是劉氏親生的,若是要選擇一個,她自然願意選關係親近的袁尚,想着若是袁紹一旦不在了,還能倚靠袁尚。

看着袁尚肖似袁紹的面容,劉氏欣慰道:“顯甫定然能行,袁氏的將來遲早還要着落在你身上。”

袁尚喜道:“都是阿父與阿母的關愛。”

劉氏好似想起了些什麼,皺着眉頭道:“對了,你阿父如今身體不適,最好莫要放那些卑賤的女人去打攪他休息。”

袁紹身居高位,權勢滔天,身邊除了後妻劉氏之外,寵妾美姬不在少數,多數都是河北世族用以結好袁紹的表示。

而劉氏素來善妒,心眼又極小,對那些姬妾早就看不過眼,但之前在袁紹面前不敢造次,如今逮着機會便想要把她們盡數隔離開來。

袁尚自然意會了劉氏的意思,今天劉氏如此上心爲他爭取利益,袁尚也得投桃報李,說道:“此事自是正理,阿母放心,一切都有孩兒安排。”

卻說辛評回到了府邸中,回想今日大將軍府中之事,只覺得情形不妙,連忙修書一封,讓親信僕從去交給護送樊阿前來的青州刺史隨員,由其帶回給袁譚。

信送出去後,辛評考慮良久,又提筆寫下一封書信,然後喚來自己的族侄辛儒。

辛儒字伯寧,前兩年後跟隨在辛評身邊辦事,口舌頗爲便給,很有幾分膽識,辛評一直想爲他爭取一個美職,但卻沒找到太好的機會。

辛評說道:“伯寧,此間有一事還需勞煩你走一遭。”

辛儒忙躬身答道:“族父只管吩咐,愚侄自當效勞。”

辛評把今日大將軍府內之事簡短與辛儒說了,然後說道:“如今外敵當前,某些人等還在想着爭權奪利,實在可恨,你且親自把此信送至濟北儁乂將軍處,催促儁乂將軍早日攻下盧縣,好給大將軍報個捷。”

“諾!”

辛評思慮再三,又道:“還有一事,我信中並沒有提,你可代我口述儁乂將軍,若是盧縣十拿九穩可下,還望他將破城的首功讓予顯思公子,便說顯思公子日後定有回報。”

辛儒答道:“愚侄明白。”

辛評繼續關矚道:“然後你再順便往顯思公子營中走一趟,將此間情形轉述予他,若是儁乂將軍答應讓出破城之功,你可告訴顯思公子,若是儁乂將軍有所猶豫不願答應,你則不可提及此事,你可知曉?”

如今張郃與袁譚正在圍攻濟北國治盧縣,辛評的意圖乃是取得戰果,以安袁紹之心。

且袁譚在官渡之戰中表現不佳,若是順便還能爲袁譚掙點功勞,再拉攏一下張郃,那便是一舉三得的妙着,但無論如何不能讓袁譚與張郃交惡,所以才遣了自家族侄親往行事。

辛儒也腦袋門清,想明白了其中關竅,便答道:“族叔放心,愚侄定會妥善處置,不使顯思公子與儁乂將軍有隙。”

辛評讚許道:“伯寧有大才具,若是此事處置得當,顯思公子定會承你的情,於你日後前途大有助益。”

——☆——☆——☆——

鄴城之內勾心鬥角,各展奇謀,而兗州前線更是刀光劍影,兇險萬分。

蘇遊留了白馬縣尉陳光守白馬,然後親自率領本部東進援救濮陽。

蘇遊本就以用兵穩健見長,加之今年以來跟在用兵越來越猥瑣的顏良身後,見識了各種伏擊誘敵,在面對強敵曹操的情況下行事越來越小心。

他用五百騎兵在前探路,再以四千步卒爲中軍,又分了一千人殿後,雖然是趕去救援濮陽,但本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精神,緩緩往東而去。

前些時候白馬城南的曹營被河北遊騎抵近打探,留守在營中的夏侯淵便知道蘇遊多半察覺出了什麼,便急遣人去通報圍攻濮陽的曹軍。

曹操同時調集東西兩路的兵馬來圍攻濮陽,用意也是想要迷惑兩邊的河北軍,拖延他們反應時間,方便攻城。

但如果兩邊的河北軍前來救援,那他也可以立刻回過頭來圍點打援。

曹操得到消息後,立刻安排張遼退出攻城序列,擇地設伏。

不過,蘇遊的前軍騎兵散得很開,仔細搜尋前路,不輕敵浪進。

張遼發現無機可趁,只得提前發動伏兵,意欲撲殺了蘇遊的前軍騎兵。

河北軍騎兵受了蘇遊關照,一發現敵蹤立刻後退,不過多糾纏。

張遼雖是武勇難當,但面對滑不溜秋的對手也無可奈何。

蘇遊得知前方有埋伏,選擇原地據險下營,然後遣人繞路從北邊突破敵陣,往濮陽城中通報消息,告訴他們援兵就在二十里外,以安城中守軍之心。

有了蘇遊在濮陽西邊像釘子一般扎着,讓曹軍不敢放全力攻城,至少西面城牆就壓力減輕了不少,東郡太守畢齊與城中守軍則心頭大定。

而在濮陽以東的鄄城,文丑兩天多時間沒有收到濮陽按約定送來的消息,也覺得事情不對。

文丑這一路本就壓力要比蘇遊要小,朱靈、張繡、李典三將都接連遭遇挫折,進取心明顯不足。

文丑手下騎兵也要比蘇遊寬裕,便仗着機動能力,在濮水沿岸多設烽火,一旦曹軍過河就帶兵阻擊,竟把曹軍生生攔在了濮水以南不得存進。

文丑遣遊騎悄悄踩着封凍的濮水河面過河查探消息,發現最西側的李典營中空虛,結合了濮陽消息斷絕,也隱約猜到了曹軍的動向。

武將與武將之間有着天差地別的不同,尤其是成名已久的名將各有各的統兵風格。

若是蘇遊在此,他肯定第一時間想着帶兵入濮陽救援,但文丑偏偏另闢蹊徑,帶兵沿着濮水一路西進,進駐了濮水北岸的鹹城廢城。

從鹹城渡過濮水,往西北二十五里便可到濮陽,往西南三十里則可下離狐,位置十分險要。

文丑佔據此處,退可以救援濮陽,進可以襲取離狐,還可以威脅曹軍糧道,等於是掐住了曹軍七寸。

文伯屈勇名冠絕河北,上一次在黃河南岸曹操集中了張遼、徐晃、許褚、于禁等將一同圍堵設伏才讓他吃了大虧,幸得顏良遣隗冉來援,才嚇退曹軍救下文丑。

在官渡時,傷愈復出的文丑又帶着寥寥三五千人馬在曹軍陣中殺進又殺出,殺出又殺進,最後與顏良合併一處,破滅了曹操盡殲河北精銳的夢想。

這一回曹操哪裡敢放任文丑這一大側翼威脅,遣徐晃領五千人與文丑隔着濮水對峙。

由着蘇遊與文丑各自在東西兩頭牽制住了四五千曹軍,讓原本兩萬餘的曹軍只剩餘一半人攻城。

僅憑萬餘人要迅速攻下有五千人駐守的濮陽堅城談何容易,曹軍不遺餘力地一連攻了七八天,連許褚都親自帶人先登過兩次,但每回都被守軍拼死堵截了回去。

時間很快便進入了二九嚴寒,從昨夜開始,濮陽周邊就下起了鵝毛大雪,待到天亮後,曹軍從營帳中瑟瑟發抖地鑽出來,發現積雪已經漫過了膝蓋,簡直舉步維艱,而天上的大雪仍舊飄個不停,毫無停下來的跡象。

這種惡劣的天氣對身處野地裡的曹軍簡直比刀槍箭矢更殘酷。

這一場大戰從年頭打到了年尾,曹軍的後勤準備本就不足,且陳留、濟陰等地被顏良大肆搜刮破壞,曹軍很難就近補給衣物糧秣,很多士卒只是穿着並不太厚重的秋衣而已。

從十天前,士卒凍傷凍斃的情況便時有發生,而隨着這一場異常凜冽的寒風大雪,情形更爲不堪。

曹操的軍帳之中,曹操高居主位,荀攸、郭嘉、賈詡、劉曄等謀臣,夏侯惇、曹純、許褚、史渙等將分列兩旁。

主位上的曹操愁眉不展,顯然對時下的局面憂心不已。

從官渡之後,曹操手下謀臣武將俱是一改之前的憂懼心態,開始建立起信心。

此前一系列小戰鬥,半個月恢復了七八個城池,正是勢頭正盛的時候。

不過,這股正在上升的勢頭卻在濮陽城下戛然而止。

東郡太守畢齊雖然不善軍事,但城中的河北守軍卻有三千老卒,且東西路兩邊的河北將領都警惕心強,很快作出反應,讓曹操的突襲沒能起效。

更爲關鍵的是,這越來越酷寒的天氣,讓本就補給不足的曹軍愈發艱難。

諸臣諸將對這茫茫大雪都毫無辦法,帳內的氣氛便有些壓抑。

此間身份最高的是夏侯惇,夏侯惇自從在烏巢之戰上被顏良打傷,身體一直沒有完全康復,故而並不帶兵出站,只是隨同在曹操身邊。

此刻夏侯惇見氣氛不對,便帶頭出列道:“明公,咳咳……此刻天氣酷寒,風雪不止,乃是天不助我軍,不若……咳咳……不若暫且退兵吧?”

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18章 試攻東城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491章 算計第518章 下基層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415章 招撫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585章 藥莊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97章 螻蟻第93章 慶功宴第479章 馬城第567章 ****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544章 破虜障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1章 造化弄人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63章 官二代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384章 進山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250章 解圍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08章 刺客侯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463章 帥醒第415章 招撫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457章 鴻門宴?第386章 虎尾寨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42章 誤中副車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3章 立效以報第119章 辭行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74章 計點戰果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378章 踢毽子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
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18章 試攻東城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491章 算計第518章 下基層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415章 招撫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585章 藥莊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97章 螻蟻第93章 慶功宴第479章 馬城第567章 ****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544章 破虜障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1章 造化弄人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63章 官二代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71章 一出好戲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66章 曹賊已死!降者免死!第416章 分而化之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384章 進山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250章 解圍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45章 爲天地立心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08章 刺客侯第367章 頂天立地劉玄德第118章 順勢而爲狐假虎威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07章 請求與拉攏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463章 帥醒第415章 招撫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442章 殺賊建功,正其時也!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457章 鴻門宴?第386章 虎尾寨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154章 舊卒與新兵第42章 誤中副車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182章 衛國短豎樂文謙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53章 立效以報第119章 辭行第467章 露布告捷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74章 計點戰果第212章 趙相陰夔第323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37章 孰爲黃雀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596章 捨我其誰第378章 踢毽子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