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

張儉最大的本領不是斡旋與敵,也不是善於用兵,至於出謀畫策也不是太行的,當年耶律宗真可不就是聽從了他的意見與鴛鴦泊奇襲趙禎的嗎?而結果呢!

但他能活到現在,並被人視作遼朝的一代賢相靠的便是他的審時度勢,靠的就是他的眼光和果斷,這麼多年來,若是沒有這份眼光和果斷,他張儉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蕭太后和蕭惠兩人囚禁皇帝,他爲什麼能站在太后一邊?實在是因爲他看得出自己的皇帝已經無藥可救,別說是和大宋皇帝相提並論,便是連太后一個女流之輩都趕不上!

因爲眼光,所以張儉以最快的速度投靠了太后,他明辨耶律洪基在蕭太后和蕭家的聯手下根本就不可能翻起什麼風浪,但誰知道居然還是讓他走脫了……

對於耶律洪基的離開,張儉始終想不通,若是沒有宮中的內應參與是不可能的,而宮中的內應便只有宗室而已,且需要一個縱觀全局的人在幕後策劃一切。

就如眼下的局勢一般,宋人對大遼起了疑心,雖然沒有這東西的配方,但最少要把這神奇的東西帶到遼朝纔是,如何離開大宋纔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密諜已經不能留了,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先下手爲強!

張儉面色淡然的對密諜開口道:“沒有配方,這東西就毫無用處,咱們到現在連宋人的火藥配方都沒有,別說是這東西的了,雖然大遼的匠人也在多次實驗,可總是不盡人意。”

“小的無能,可宋人的防備實在太過周密,若不是這次大爆炸,小的也無法潛入其中。”

張儉點了點頭:“老夫知曉,眼下是如何讓你離開最爲要緊,老夫這裡有一密道,速速隨我來!”

密諜從頭至尾都信賴張儉,即便張儉指着院中的水井說下面有一道暗門,打開之後便是一道反坡後他也依然相信,但張儉告訴他:“你要使勁往下游,否則夠不到那暗門,這是當年耶律賈留下的退路,如今反倒是給你用了!”

那密諜笑了笑:“沒想到耶律賈還用過,這下我便算是不虧!”說完便一下越入井中,濺起的水花甚至都越出井面,可見他的用力之猛。

當然他也不可能找到那個暗門,當密諜在地下使勁翻找的時候,他相信了張儉的話,奮力的往下游去,直到他發現不對,這井中根本就沒有暗門時,爲時已晚。

密諜奮力的向水面游去,已經嚴重缺氧的他剛剛把頭探出水面,便有一根竹竿狠狠的把他捅下去,越是掙扎越是缺氧,兩次之後即便再好水性的人都會被淹死。

“把屍體撈上來!”

邊上的護衛照做,兩三下就把密諜的屍首撈上來,張儉可不是要爲他安葬,而是般一個紙包放入剛打上的井水中,然後再把它放入密諜懷中的口袋。

“把他擡給宋人,一句話也不要多說!”

“屬下遵命!”

霍老七看不見,但他邊上的親兵卻是看得見,這屍首確實和圖影上一模一樣,霍老七微微點頭,卻帶着不可置信的表情,用空洞的雙眼望着張儉道:“這麼說按左丞相的意思是,這不知是那裡的毛賊,溜進你遼朝都亭驛之後因夜黑不見路而掉入井中淹死了?!”

張儉笑了笑氣度依然儒雅:“然也!這不是老夫說的,事實如此,我都亭驛中親兵所見,因怕老夫責罰所以並未即使稟報。此人也被老夫脊杖三十,若是不信你大可驗傷嘛!”

霍老七派人上前翻找,很快便發現密諜懷中的紙包,打開之後一股難聞的氣味出現,霍老七和四周的親兵立刻蒙着鼻子……

事情既然都清楚了,那也沒有藉口阻攔遼朝使團離開,何況官家的旨意已經下了,霍老七便更加不會阻攔,只不過讓他張儉走脫實在是有些憤恨,不過他的恨厲也超出了霍老七的預料。

即便是熟悉張儉的個性也沒想到他有壯士斷腕的果斷,人都死了,自然無法找到上線,也不可能牽累他張儉和遼朝,事情除了不了了之外,別無他法。

霍老七在內侍的帶領下進宮了,宮中的一切他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爲瞎了眼,鼻子和耳朵反倒是好使了,每一塊地磚,每天一個臺階,都讓他覺得熟悉,雖然自己不能前往最危險的地方爲官家效力,可官家已久器重自己,常常宣召自己進宮閒聊,甚至是給太子皇子講學…………

什麼講學,自己不過是講些辦案時的經驗所得,或是民間趣聞搏官家和皇子們一笑罷了,官家擡舉自己,說這是學問,這哪是什麼學問嘞!

很快霍老七便聞到皇儀殿兔耳花的香味,整個皇宮之中只有這皇儀殿纔會有羅馬人送來的兔耳花,官家卻喜歡管它叫仙客來。

官家說這花是仙女下凡時帶來的,所以叫做仙客來,霍老七深吸一口,花香淡雅清幽,真有九天之上的仙氣似得……

三才習慣性的遞給霍老七一個錦凳,當年在遼朝除了一雙眼睛,霍老七的腿腳也不好使了,官家特意交代,霍老七進宮一律賜坐。

“俺是來向官家復旨的,官家未至不敢安坐。”

三才笑道:“官家在崇文院讀書馬上便至,你且稍坐便是。”

霍老七點了點頭,還未做下便聽見陳彤的聲音從外面傳來:“官家駕到!”

………………

趙禎看到眼前被水浸透的粉包微微苦笑:“終究是讓他張儉把東西帶走了,火器營的人也是疏忽,卻沒把這炸藥不溶於水的性狀傳告與你,不當是你之罪也,起來說話。”

霍老七跪地不起:“官家,實乃霍老七之疏忽,還請官家治罪!”

“不知者無罪,起來!”

瞧見霍老七鬱悶的起身趙禎笑了笑:“這東西不溶於水,估計他張儉也不曉得,所以才用此做伐矇騙你,而這炸藥的配方甚是複雜,遼人無所得卻得了炸藥,如此也好,好叫他們曉得我大宋的力量!”

霍老七是不明白趙禎用意的,只是在邊上奇怪道:“這麼說來俺還是歪打正着了?”

趙禎向三才搖了搖頭,隨即笑道:“算你運氣好!”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