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

三天的時間足以讓人把一切都聯繫在一起。

局外人也不是傻子,趙禎想要瞞過所有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呂夷簡便是其之一,他在無意中瞧見了趙禎進入大相國寺,也在南門大街瞧見了趙禎的車駕,以及契丹人當衆宰殺耕牛的事件。

所以他篤定,這些都是趙禎的手段,是皇帝早已安排好的事情,甚至連那些契丹人都是皇帝早早就準備好的。

畢竟是蕭家的人,畢竟他們在大宋算是半個外戚的存在,雖然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但外戚的身份是跑不掉的。

呂夷簡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通過這些事情他便知道,官家要安撫契丹人,收攏契丹人。

至於官家爲何要這麼做,他隱約能猜個大概,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官家常說的一句話,現在安撫契丹人便是如此,不光讓契丹人獲得入仕,還比漢人的分數底上一些。

無論是科舉還是武舉都給了契丹人機會,還讓大宋的工廠,商號對他們招工,減免稅收,種種手段都是爲了讓契丹人在大宋更好的立足,同時也在用這種方式讓契丹人捆綁在大宋的身上無法掙脫。

呂夷簡在朝堂上混了不少年,深知這是帝王的制衡手段,別看契丹人的日子過好了,但他們的手腳卻被官家給綁了起來,在想造反就要先想一想是誰養活了他們,造反之後自己的親屬有該如何?

看穿了皇帝的高明手段讓呂夷簡洋洋自得,但隨即一種大恐懼便猛然襲上心頭。

連契丹人都被官家給安撫下來,大宋境內幾乎沒有任何動盪的因素,彌勒教已經完蛋,東城豪門本打算在這個時候與佛門達成一致,暗中相互扶持,但得到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賢覺和尚已經消失了好多天,這讓原本智珠在握的呂夷簡心腹中不安,他不止一次自問,爲何先覺和尚會在這個時候消失?

消沒消失東城豪門其實很清楚,他就躲在大相國寺中根本就沒有離開,大相國寺的四周有他們的眼線,神都城的四門同樣有他們的眼線,怎會讓賢覺和尚輕易離開?

就算是易容也沒有辦法,東城豪門擁有一批擅長追索的高手,一點蛛絲馬跡都會暴露賢覺的身份,所以呂夷簡可以篤定,賢覺就是在大相國寺中,最少是在神都城中。

而他故意消失,也是意味着佛門很可能被官家再次打壓,之所以認定佛門被趙禎打壓,那是因爲呂夷簡瞭解趙禎,這個帝王有時善變,有時卻一步不讓。

收買佛門是不可能的,官家對待佛門的態度從來都是強硬無比,只有佛門妥協的餘地,而沒有官家推讓的可能。

聯想到那日官家出現在大相國寺,呂夷簡就能篤定就是在那天官家給了佛門無法拒絕的要求,一旦拒絕官家很可能會滅佛。

都說佛教影響深遠,也說佛教是天下大宗,可事實上它在強大的皇權面前根本一文不值,世俗力量的強大隻有真正見識過的人才知道。

官家正值壯年,又有太子總攬大政,文治武功無所不有,寰宇海內歌舞昇平,整個大宋都處於一個巔峰王朝的時代。

這時候的皇權幾乎可以毀滅一切,即便是神也不能阻擋住他趙禎的腳步。

佛門在這樣的皇權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之前彌勒教的聲勢如此浩大,別人不知道但呂夷簡清楚,若是放在真宗皇帝末年,官家還是太子的時候有這樣的彌勒教,怕是早已遍及全國各個州府,甚至是推翻他天水趙氏也不是不可能!

但看看西城的慘烈便知道,在眼下的大宋,彌勒教根本就是一隻不起眼的“臭蟲”,官家只是動用了城中的禁軍,還沒大規模清剿,單單憑藉幾句話便讓八千巡城司的叛軍歸降。

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皇權鼎盛若斯,呂夷簡每每想起都會覺得兩股戰戰,他甚至開始後悔加入到東城豪門之中。

在第一次見識到東城豪門的力量時,他真的被嚇了一跳,當他得知東城豪門並未打算和官家爲敵後他才放下心來。

那時的他還不覺得皇權有多麼的恐怖,畢竟趙禎一直在把皇權用在多外上,對內則是“內聖”因爲在趙禎看來,“外聖內王”是歷代王朝虛榮的表現,越是強大的王朝越應該是“內聖外王”,如此才能讓華夏百姓活出自尊,活出精神,活出勇氣和熱血,同樣也活出尚武的不朽。

呂夷簡坐在馬車中,穿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來到了皇城西面的大理寺,三天,這是官家給那八千叛軍定下的期限,如今倒要看看能有多少人回來受罰!

當年唐太宗的舊事也不查查清楚便照搬?

唐太宗是犯了那些死囚,但也派人告訴他們只要回來便能免去一死,這纔是那些死囚自首的前提!

而官家在放走囚犯之前並未讓人悄悄知會過他們,而是說要讓大理寺依法決斷,誰不知道造反是必死?誰知道必死之後還會欣然赴死?

呂夷簡相信,八千人能有一半,不,甚至只有一成來大理寺自首便是他趙禎的威信動天!

雖然呂夷簡是儒學出聲,但他現在更加贊同楊朱之學,孟子駁斥楊子:“揚子取爲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但人性恰恰便是如此,“爲我”纔是天下至理!

馬車過了朱雀大街到了劉家樓便走不動了,整個皇城西街都被圍的水泄不通,北平府的差人已經開始敲鑼驅趕前來圍觀的人羣了。

皇城西街是在皇城十丈之地外的主街,大理寺,監察院,北平府衙,提刑司,等一衆申冤,斷公,判案,彈劾,監察等等諸司衙門都安置在了這裡,所以這裡也叫“莫回頭”。

大宋的百姓沒事是萬萬不會到這裡來的,而劉家樓之所以生意極好,那是因爲這裡的公人,官吏都會到這來吃飯。

今日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的“盛況”還是第一次出現在皇城西街。

呂夷簡在這裡看到了不少的熟人,有還在朝堂之上的同年,也有初出茅廬的晚輩,還有利益相關的人,看來今日官家怕是要失望了,微微一笑便也不再說話,只不過嘴角上的笑容稍稍得意了些…………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