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

三天的時間足以讓人把一切都聯繫在一起。

局外人也不是傻子,趙禎想要瞞過所有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呂夷簡便是其之一,他在無意中瞧見了趙禎進入大相國寺,也在南門大街瞧見了趙禎的車駕,以及契丹人當衆宰殺耕牛的事件。

所以他篤定,這些都是趙禎的手段,是皇帝早已安排好的事情,甚至連那些契丹人都是皇帝早早就準備好的。

畢竟是蕭家的人,畢竟他們在大宋算是半個外戚的存在,雖然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但外戚的身份是跑不掉的。

呂夷簡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通過這些事情他便知道,官家要安撫契丹人,收攏契丹人。

至於官家爲何要這麼做,他隱約能猜個大概,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官家常說的一句話,現在安撫契丹人便是如此,不光讓契丹人獲得入仕,還比漢人的分數底上一些。

無論是科舉還是武舉都給了契丹人機會,還讓大宋的工廠,商號對他們招工,減免稅收,種種手段都是爲了讓契丹人在大宋更好的立足,同時也在用這種方式讓契丹人捆綁在大宋的身上無法掙脫。

呂夷簡在朝堂上混了不少年,深知這是帝王的制衡手段,別看契丹人的日子過好了,但他們的手腳卻被官家給綁了起來,在想造反就要先想一想是誰養活了他們,造反之後自己的親屬有該如何?

看穿了皇帝的高明手段讓呂夷簡洋洋自得,但隨即一種大恐懼便猛然襲上心頭。

連契丹人都被官家給安撫下來,大宋境內幾乎沒有任何動盪的因素,彌勒教已經完蛋,東城豪門本打算在這個時候與佛門達成一致,暗中相互扶持,但得到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

賢覺和尚已經消失了好多天,這讓原本智珠在握的呂夷簡心腹中不安,他不止一次自問,爲何先覺和尚會在這個時候消失?

消沒消失東城豪門其實很清楚,他就躲在大相國寺中根本就沒有離開,大相國寺的四周有他們的眼線,神都城的四門同樣有他們的眼線,怎會讓賢覺和尚輕易離開?

就算是易容也沒有辦法,東城豪門擁有一批擅長追索的高手,一點蛛絲馬跡都會暴露賢覺的身份,所以呂夷簡可以篤定,賢覺就是在大相國寺中,最少是在神都城中。

而他故意消失,也是意味着佛門很可能被官家再次打壓,之所以認定佛門被趙禎打壓,那是因爲呂夷簡瞭解趙禎,這個帝王有時善變,有時卻一步不讓。

收買佛門是不可能的,官家對待佛門的態度從來都是強硬無比,只有佛門妥協的餘地,而沒有官家推讓的可能。

聯想到那日官家出現在大相國寺,呂夷簡就能篤定就是在那天官家給了佛門無法拒絕的要求,一旦拒絕官家很可能會滅佛。

都說佛教影響深遠,也說佛教是天下大宗,可事實上它在強大的皇權面前根本一文不值,世俗力量的強大隻有真正見識過的人才知道。

官家正值壯年,又有太子總攬大政,文治武功無所不有,寰宇海內歌舞昇平,整個大宋都處於一個巔峰王朝的時代。

這時候的皇權幾乎可以毀滅一切,即便是神也不能阻擋住他趙禎的腳步。

佛門在這樣的皇權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之前彌勒教的聲勢如此浩大,別人不知道但呂夷簡清楚,若是放在真宗皇帝末年,官家還是太子的時候有這樣的彌勒教,怕是早已遍及全國各個州府,甚至是推翻他天水趙氏也不是不可能!

但看看西城的慘烈便知道,在眼下的大宋,彌勒教根本就是一隻不起眼的“臭蟲”,官家只是動用了城中的禁軍,還沒大規模清剿,單單憑藉幾句話便讓八千巡城司的叛軍歸降。

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皇權鼎盛若斯,呂夷簡每每想起都會覺得兩股戰戰,他甚至開始後悔加入到東城豪門之中。

在第一次見識到東城豪門的力量時,他真的被嚇了一跳,當他得知東城豪門並未打算和官家爲敵後他才放下心來。

那時的他還不覺得皇權有多麼的恐怖,畢竟趙禎一直在把皇權用在多外上,對內則是“內聖”因爲在趙禎看來,“外聖內王”是歷代王朝虛榮的表現,越是強大的王朝越應該是“內聖外王”,如此才能讓華夏百姓活出自尊,活出精神,活出勇氣和熱血,同樣也活出尚武的不朽。

呂夷簡坐在馬車中,穿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來到了皇城西面的大理寺,三天,這是官家給那八千叛軍定下的期限,如今倒要看看能有多少人回來受罰!

當年唐太宗的舊事也不查查清楚便照搬?

唐太宗是犯了那些死囚,但也派人告訴他們只要回來便能免去一死,這纔是那些死囚自首的前提!

而官家在放走囚犯之前並未讓人悄悄知會過他們,而是說要讓大理寺依法決斷,誰不知道造反是必死?誰知道必死之後還會欣然赴死?

呂夷簡相信,八千人能有一半,不,甚至只有一成來大理寺自首便是他趙禎的威信動天!

雖然呂夷簡是儒學出聲,但他現在更加贊同楊朱之學,孟子駁斥楊子:“揚子取爲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但人性恰恰便是如此,“爲我”纔是天下至理!

馬車過了朱雀大街到了劉家樓便走不動了,整個皇城西街都被圍的水泄不通,北平府的差人已經開始敲鑼驅趕前來圍觀的人羣了。

皇城西街是在皇城十丈之地外的主街,大理寺,監察院,北平府衙,提刑司,等一衆申冤,斷公,判案,彈劾,監察等等諸司衙門都安置在了這裡,所以這裡也叫“莫回頭”。

大宋的百姓沒事是萬萬不會到這裡來的,而劉家樓之所以生意極好,那是因爲這裡的公人,官吏都會到這來吃飯。

今日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的“盛況”還是第一次出現在皇城西街。

呂夷簡在這裡看到了不少的熟人,有還在朝堂之上的同年,也有初出茅廬的晚輩,還有利益相關的人,看來今日官家怕是要失望了,微微一笑便也不再說話,只不過嘴角上的笑容稍稍得意了些…………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
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亂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