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

包拯的意思趙禎當然知道,但把析津府上升到北京也是必須進行的,包拯看不見未來發展的局勢,大宋的力量和重心將越來越多的向北方轉移。

隨手撥開一根擋在小路上的樹枝,趙禎回首對包拯道:“你說的這些只要肯下功夫都是能解決的問題,而大宋對草原的掌控卻是必須進行且不可迴避的問題,如何對草原加強掌控?那必須在這裡設置一個政治文化乃至軍事的中心,析津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單單如此還不夠,朕還要給它陪都的稱號。”

包拯還打算反對,畢竟在他看來此事當在回京之後同朝中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議纔是,總不能官家一想便決定,難道官家打算廢掉宰相的用印之權,以中旨行事不成?

把析津府定爲北京是趙禎早就籌劃好的事情,這也是他控制草原的第一步,並且也是遷都北京的重要計劃之一。

拿下草原並不等於永遠佔據,歷代中原王朝的教訓可不少,趙禎從他的歷史中見識過控制草原最有效的辦法,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夏竦知道包拯說不過官家,笑眯眯的看着包拯在官家面前吃癟,他自己可不打算幫包拯的忙,自己跟隨官家撈的戰功相當多,多到了朝中某些人眼饞的地步,可要小心謹慎些才行,這時候得罪管家,除非他癔症了!

再說不就是把北京從大名府換到析津府嗎?有何不妥?所謂的北京就應該在大宋的北面,此時的析津府不就是在大名府的北面嗎?官家把析津府定爲北京合情合理嘞!包拯就是愛較勁,順着官家的話不就行了?

如今的官家可不是普通的一國之君,而是舉世無雙的千古一帝,官家做的事情宣揚出去,怕是在民間會被神話,真的能成爲和孔聖人一樣的人物。

連夏竦都能想到的問題,趙禎自然是早就做好的準備,指了指地上的石子道:“乾淨的小道上出現這種擱腳的石頭該怎麼辦?”

包拯雖然不明白趙禎的話,但還是中規中矩的說道:“自然是挪開了。”

趙禎又指了指天空問道:“爲何日升日落冬去春來?”

“時分晝夜,四季輪迴,這乃是天道。”

趙禎笑道:“最北之地設陪都鎮守草原有何不妥?析津府乃燕雲重鎮,我天威皇宋拿下燕雲十六州難道不需在此地設陪都?此乃我皇宋大善之舉,亦是告天下人我皇宋決心責任!也是大勢所趨,這便是朕定下的天道!”

包拯被趙禎說的啞口無言,確實,把析津府改爲北京沒有任何問題,即便是回到了東京城朝中的相公也都會贊同,支持官家,但包拯和他們看到的不一樣。

他總是覺得官家對析津府升爲北京這件事太過看重,要知道大宋雖有四京,但唯獨東京城纔是大宋的中心,包拯總覺得官家對析津府太過熱衷了些,他記得當年官家曾經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話,如若析津府變成北京,那也就自然成了新的國門……

其實包拯並不是擔心把析津府升爲北京,而是擔心官家——遷都!

不知爲什麼,包拯有一種強烈的預感,總覺得官家對析津府的看重超過了其他地方,甚至連東京城都比不上析津府在官家心中的地位,但他現在沒有確實的證據說明官家打算遷都,只不過是把析津府升爲北京而已。

暗歎一口氣,包拯放棄了自己的堅持,算了,此事自己也是管不了,遷都對於一箇中原王朝來說實在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官家身爲一國之君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如若官家聖明若聖,即便是遷都也會處理好瑣事,準備完全,這麼多年來官家好似還真沒有做過無理之事。

包拯不再說話的模樣被趙恆看在眼中,這老倌也算是難得的通了情理,要按照他往昔的脾氣,此事定當不休,單單是上諫的次數怕是就會把自己煩死。

對於遷都北京這件事趙禎是勢在必行的,無論是轉移政治中心開發西北,還是加強對廣袤草原的控制,都必須以遷都作爲先天條件,只有遷都北京才能擴大影響,使得許多難辦的事情迎刃而解。

但遷都的阻力之大,從包拯的身上就可見一斑,他的心思趙禎豈能看不出來?看來自己的動作很明顯了,但一旁的夏竦爲什麼絕口不提……顯然這老貨是想明哲保身不打算牽扯到遷都這件複雜的事情中,果然是官場上的老狐狸。

越是這樣趙禎越不能輕易放過他,待包拯走後,趙禎特意拉着夏竦的胳膊道:“夏參政一直伴隨朕之左右,又是最早跟隨朕北伐的文官,對燕雲之事所知甚詳,朕還要好好和你聊聊!莫要急着走……”

夏竦身體微微一僵,他正準備和包拯一起告辭,已經牽扯到了析津府之事,距離官家遷都的話題就不遠了,即便他夏竦在裝傻也沒用,這時候腳底抹油走爲上策啊!

可偏偏事與願違,他包拯想上諫沒機會,而自己想開溜也沒機會,官家的眼光是越來越毒了……

夏竦欲哭無淚的說道:“官家還有何時?老臣雖然一路追隨官家,但凡是都以官家馬首是瞻乾坤獨斷,老臣怕是沒什麼作用。”

“誒?!夏參政怎會沒有作用,就這避重就輕的功夫還是相當爐火純青的嘛!朕打算遷都析津府,你有何妙計?”

趙禎不以爲意的一句話讓夏竦差點嚇死,沒想到遷都二字從官家嘴中說出變得這麼的不以爲然,這簡單的兩個字可要在朝堂掀起多大的波瀾,朝臣們還不得吵的不可開交啊!

微微苦笑夏竦無奈的說道:“既然官家已有定意,何須與老臣商談……”

趙禎臉色變得寂寞,悲傷中帶有一絲無助的說道:“朕雖爲一國之君,卻沒有幾個真正能說得上話的人實在可悲,現在連遷都之事你夏竦都不願對朕吐露真言,朕這個皇帝當的還真是窩囊啊!”

面對皇帝的如此“真情”夏竦的汗毛都炸了起來,他纔不相信這是官家的心裡話,這麼多年來他實在太瞭解自己的皇帝了,從他手中吃的虧也是最多的,在自己眼前演的這齣戲,夏竦死都不會上當。

夏竦臉色一正的說道:“官家,君臣之間不當以計謀之,還請陛下正色!”

趙禎乾咳一身,沒想到自己的表演如此拙劣……不會,不是自己表演的問題,如若面前的人不是夏竦而是狄青肯定不會這樣,主要是夏竦這隻老狐狸太狡猾了!

嗯,趙禎微微點頭,沒錯!是夏竦太狡猾了!一定是這樣!

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
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