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

三天時間,東京城的地震基本上算是度過了,而這三天趙禎連帶宮中的一家人全數住在了後苑之中,這場地震根據破壞情況以及時間等等諸多因素判斷,趙禎估計應該又五六級左右,否則不會造成如此大的破壞,而且很可能是淺源地震。

大宋司天監已經開始把各種他們總結出來的數據彙報給趙禎,這本就是他們的責任,天文數術和地震在這個時代都歸司天監管理,司天監是趙禎繼位之後最早改革的朝廷衙門,也是彙集大宋人才最多的衙門。

他們對地震的態度可爲是積極的,並且收集了所有地震數據,地震可不是時常發生,這些寶貴的資料對司天監的官員來說都是無價之寶。

三天時間基本上也給東京城百姓緩過神來,該救援的人也都已經救出來了,木質的房屋要遠比鋼筋水泥更加容易救援,木質的房屋其實更加適合居住,水泥雖然已經普及,水泥建築也開始出現,但多是當作商用,還很少又人家用水泥來蓋房子,最多也不過是用磚石堆砌一下基礎外面用水泥塗抹,而房子的上半部分依然是用的木質機構。

富有彈性的木質房樑和立柱在地震來襲的時候很大程度上的吸收了震動,即便是變形斷裂也釋放了擠壓的力量,讓百姓們在房屋下死裡逃生,但即便是如此,東京城中依然死傷一千二百零三人,大多是死於市井之中的踩踏和擁擠。

但趙禎也慶幸,地震是發生在了白天,如若是午夜,後果將不堪設想!經濟上的損失大宋能承受得起,錢財乃身外之物,大宋這麼多年積攢下來的不光是錢財,還有強大的技術以及重要的商路。

這些都是東京城再次崛起的資本,一場地震所能摧毀的不過是已經生產好的產品,原料,以及廠房而已,但它摧毀不了人們的熱情與希望,趙禎拿出了自己內庫的錢財作爲專項資金放入朝廷的票號,只要是受災的商鋪都可以貸款用來整修商鋪或是重建工廠。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錢沒有利息,一分錢的利息都沒有,借多少,還多少,甚至連票號都不收取費用,票號的學徒便放出話來:“這是官家不忍商賈受難,特意從內庫中拿出的錢財,古今多少帝王能這麼做?說的難聽點,這可是官家的體己錢!”

這可是難得,商賈拿了錢,一邊走一邊哭,看見的人都要問上一句,於是這消息便如長了翅膀一樣在東京城中傳開,明眼人都能看見東京城的救災情況,這已經是很好的了,誰想到官家不光要救災,還要幫助受災的人重新站起來!

其實趙禎的動機很簡單,只有商鋪和工廠恢復了,東京城的百姓才能恢復,他們有工廠繼續上班,有活計繼續工作,便會安心放心,東京城的秩序便能很快恢復,其實這就是趙禎撥款以工代賑,受損的,店鋪,街道都需要人來維修建設,這些都要投入錢財和人力,而趙禎借錢給他們,一方面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一方面又能收回來,雖然沒有利息,但這已經是很好的了。

商賈們不光從朝廷的票號中得了借款,還老淚縱橫的向皇宮拜謝,趙禎不過是無利的借給他們而已,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趙禎簡單的一個手段便能達到如此效果讓許都朝臣驚歎不已,稍稍有些頭腦的人也都知道其中的關竅,但卻絕不會說出來,即便是受災的商賈明白過來,但在這種時候官家拿出內庫作爲救命錢已經是極爲大方的了。

不知何時一則消息從皇宮中傳了出來,也不知是那個多嘴的內侍或是宮女說的,皇宮之中相公們的五邊形府衙並沒有遭受多大的損失,但禁中大內的卻未能倖免,宮殿倒塌,地面隆起,房舍塌陷,滿目瘡痍,皇帝和皇后兩人帶着皇嗣居住在後苑之中!

消息傳出官員唏噓,百姓痛哭,連遼朝的使臣都爲之動容,大宋的皇帝真乃一國之君,把江山社稷,百姓安居放在了首位,把自己放在了後者。

官員們在朝會上諫言趙禎,適當的時候也該修繕一下皇宮,但趙禎卻義正言辭的拒絕道:“京師大震,雖已平息,百姓尚且居無定所,市井繁榮之況尚未恢復,朕豈能大肆修繕皇宮禁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乃朕之所願!”

朝臣們大爲震驚,好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代名臣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們不覺得奇怪,但從君王的嘴中說出來卻讓人震撼,這本就是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

尤其是范仲淹,第一個開口讚道:“官家之語如醍醐灌頂,我輩當奉爲經典!”

趙禎老臉一紅,這就是範文正自己說的話,稍稍尷尬之後道:“範院正既然喜歡,那朕便手書一匾賜予你,望你牢記!”

此言一出滿朝譁然,皇帝的手書可不是輕易能得到的,何況似乎如此意義非凡的字句,即便是放入家中每日供奉都是應該,勸勉之言可謂是價值萬金!羨慕嫉妒的望着范仲淹,這人到底是得了多大的運氣呦!

大慶殿的殿外傳來喧譁之聲,趙禎和羣臣瞧去,只見一人滿身塵土的被架了進來,在看到一身朝服的趙禎後猛然竄向御街之前,帶着哭腔說道:“起奏陛下!京畿四周之州府接連地動!死傷無數,災民遍野!”

嘩啦……朝臣們炸開了鍋,開始的時候他們還以爲只有開封府地動,沒想到四周的州府也受到了影響,但這又說不通,好像時間上有點對不上,開封地動三日之後,相鄰州府纔有地動啊!

趙禎臉上的笑容僵住,猛然站起走下御街來到騎士身前:“都有那些地方受災,死傷情況如何?速速報來!”

騎士摸了一下臉上的淚水擡頭答道:“甲申,忻州、代州、幷州發生地動,房屋倒塌,當地官員報奏壓死二之人達萬二千三百八十九之數。其中忻州死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二人,傷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牲畜擾死五萬餘;代州死七百五十九人;幷州死一千八百九十人!”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