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

至於遠在倭國的海東都護府,則是大宋控制倭國的手段,也是最見不得人的地方,海東都護府在倭國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一種閹割,閹割倭國的文化,信仰,經濟,甚至是人格……

最先崩潰的是良子,這個曾經帶着復興倭國夢想的女孩在見識到大宋的手段之後幾乎是無法喘息,身居皇居之中的她四周皆是大宋的文臣,教她文化,教她治國之道,甚至是教如何爲女人。

在傳統儒學之中,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的綱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重要結構,是支撐禮法的框架,是封建禮教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標準。

於是乎良子決定給自己找一個強有力的丈夫,最後發現除了嫁給趙禎之外,她別無選擇,任何一個男人都不願,或者說不敢親近她…………

一個進入過大宋皇宮並且和大宋皇帝單獨相處過的女人,在倭國誰敢碰?所有人都把她當作是大宋皇帝的禁臠,當作是大宋高貴的後宮嬪妃。

甚至在倭國她的女天皇身份還沒有前者高貴,在不知不覺中,倭國崇尚的天照大神已經跌落神壇,其而代之的是儒家思想和佛教,至於道教卻是沒有多少侵略性,自然也就看不見他們的蹤影。

事實上良子是無奈的,她發現四周的倭人都在習慣一種情緒,逆來順受,服從大宋的指揮和控制,只要是從大宋傳來的旨意,通過海東都護府傳達到倭國,比自己的天皇旨意更加好使。

大宋皇帝趙禎甚至越俎代庖的免除了整個倭國的農稅,只收取商賈的過稅,而那些從倭國開採的金銀卻不需要繳納一分錢的稅收而是直接進入大宋的三司。

良子已經發現,倭國的世家大族已經基本上被大宋瓜分掉了,那些原本充斥於九州的門閥將軍大族,而被侵佔的土地也被大宋以恢復班田制的名義收回,那些世家大族自然不肯幹。

於是乎宋人便向倭國百姓控訴那些世家的罪行,大量國家所有的土地、莊園被賜予藤原氏等貴族或侵佔,瓦解了班田制。貴族在京都執政、玩樂,其擁有的土地、莊園交給家臣打理,這些家臣們還通曉武藝騎射,充當貴族的打手,演變爲後來的武士。

宋人聲稱這是班田制的瓦解,也是對百姓生存權利的剝奪,是暴政,是叛逆,是戕害百姓,百姓們當團結起來,對抗這些貴族和武士,大宋作爲天朝上國自然不會插手,但他們販賣武器給這些百姓。

良子看的清楚,這是以倭人推翻倭人的貴族統治,大宋始終站在正義,善良的一方,始終在幫助和倭人百姓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是他趙禎的陰謀!

但此時已經被煽動的百姓根本不可能聽從她的旨意,他們已經被煽動了,之所以過的不好,之所以如此窮苦,不是因爲宋人商賈的壓榨,而是因爲世家貴族的剝削!

於是地方上的百姓武裝起來,在宋人的幫助下不斷的推翻當地貴族世家統治,使得大宋在不經意間摧毀了整個倭國終於皇室,終於本國的軍事力量。

而此時的良子卻無能爲力,大宋的海東都護府就駐紮在平安京中,至於藤原家,這個家族早已消失在倭國多年,一個人也沒有留下,百姓甚至還跟隨大宋的使者一起唾棄這個把倭國引入深淵的家族。

良子的手中已經完全沒有力量,或者說倭國的手中完全沒有力量,自從那年的家族大破滅之後,整個倭國的貴族銷聲匿跡,她見識到了什麼叫百姓的力量,見識到了漢家王朝的那句經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是倭國百姓自己顛覆了屬於自己的皇權!

各地的廝殺結束了,只留下破滅的家族和貴族宅邸,其中的武士,貴族,族人都被暴怒的百姓屠殺乾淨,連女人和孩子都沒有放過,百姓理智的時候,恭順的時候是百姓,暴怒起來就是一羣暴民,他們甚至比強盜還邪惡,便山賊更殘忍!

同樣的,這些所謂的義軍也是死傷慘重,並沒有什麼戰鬥經驗的他們即便有大宋提供的武器裝備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拿下當地的武裝力量。

在良子眼中,這就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在這場內亂之中沒有勝利者,唯一收益的人就是他大宋!

戰爭過後,大宋把本屬於倭國的土地全部收歸朝廷,並且派出官員對其進行測量劃分,運來物資給倭人百姓進行耕種,運來良種給百姓們種植。

完全充當了一個大善人的角色,而這些東西都是無償的,良子一開始不明白大宋爲何要這麼做,但她知道這絕不是仁慈和善良。

現在大宋皇帝又要取消這裡的農稅,也就是說,農人手中所有的糧食都可以自由買賣,一個國家連賦稅都不掌握在皇室的手中,這樣的國家還算什麼國家?

良子冷笑着看着眼前的使者:“也就是說朕必須嫁給大宋皇帝,除了他之外別無選擇?”

使者笑眯眯的回答道:“當然,如果有人原因迎娶您的話,如果他的身份比我大宋君王更加高貴的話!”

“朕是一個開始,朕的天皇一脈中的女子都將是倭國天皇,也都將嫁給大宋的離任統治者成爲大宋的後族?”

“不是後族,而是後宮中的妃嬪。”使者和藹的糾正了良子的用詞不當。

良子笑了,笑靨如花,眼睛中滿是幸福的感覺,卻有着讓使者不舒服的怪異:“朕的陪嫁是整個倭國,那不知大宋皇帝的財力是什麼?”

原來是這樣,使者鬆了口氣,早有準備的從身後隨從的手中接過一個紫衫木的小匣子,輕輕放在地板上發出沉重的聲音。

“陛下說了,他的彩禮就在這錦盒之中,若是您問起,就把這個錦盒呈上。”

良子的眼睛中閃過驚訝,望着錦盒道:“哦?那朕一定要看看,到底是什麼!”

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
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七百五十四章萬國來朝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章悲歌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