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角廝羅能夠想到的問題趙禎同樣能夠想到,甚至在角廝羅還沒想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謀劃,但趙禎卻知道一點,土豆和地瓜對吐蕃人的誘惑無法抵擋,同時也無法做到杜絕吐蕃人獲取的可能。

不論其他,單單是一顆土豆或是地瓜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

只要吐蕃派出足夠密諜,大宋幾乎就無法防備,邊境線的漫長,吐蕃人對高產作物的執着,時間的漫長,總會讓吐蕃人獲取這兩樣東西。

但吐蕃甚至不用派出密諜,角廝羅採用了另一種手法,吐蕃的告示幾乎貼滿了邏些城的大街小巷,同時在整個吐蕃散發。

告示的內容非常簡單,若是有人帶着土豆和地瓜兩種作物抵達邏些城,並且能夠種植,那他將受到吐蕃贊普的隆重接待和賞賜。

賞賜的東西明明白白的寫在了告示上,“珠玉十鬥,牛羊千隻,軍馬千匹,若要官身,賞賜護國大將軍!”

這是從未有過的賞賜,也是令人眼紅的賞賜,角廝羅知道自己一人之力難以做的事情,讓整個吐蕃去做,讓天下趨利者去做纔是最好的。

反正最後受益的人是吐蕃,角廝羅無所顧忌。

至於麻煩便是大宋的事情,接下來大宋要面對的便是無數希望一夜暴富的人,只要在人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在機會到來的時候,心中的瘋狂就會無限瘋長。

大宋的轄騎已經和各地衛所,戍邊禁軍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防備了,消息傳得很快,宋人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便知道了來自吐蕃高原的消息。

吐蕃人向來講誠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角廝羅的告示對於許多人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但這時候也是官府朝堂盯着的時候。

所有這般打算的人心中都開始提心吊膽,一旦被抓住便不是一件小小的走私案,而是背叛大宋的行爲,不光自己受到罪罰,家人,宗族全都跑不掉!

土豆和地瓜在大宋的種植面積很廣,南北多有種植,但說到底還是北方種植較多,趙禎爲了大宋人口的增長,早已開始推廣這兩樣高產的作物。

但因爲大宋的土地廣闊,尤其是南方擁有農作物極多的土地,使得到大宋每年對糧食的需求的缺口並非多大。

土豆和地瓜便作爲一種食物補充,甚至是作爲菜蔬,和嚼頭。

炸土豆便是神都城中最近流行起來的小吃,而地瓜幹更是一種可以長期儲備的食物,或是成爲軍中的軍糧,或是成爲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零食…………

這般高產的作物還是大宋的賑災糧食,一旦某地遇到災荒,最先抵達的賑災糧必定是這兩樣,讓人吃飽並且不死人,這在大宋朝堂羣臣眼中是最好的。

原本大宋的朝堂上下並沒有把土豆和地瓜當作一回事,或者說一開始當作了祥瑞,但時間長了,習慣了,也就當作了習以爲常的東西。

除了和鐵器一樣不能販賣給吐蕃外,別的也沒有什麼什麼特別的禁令。

只不過當吐蕃人的告示發佈天下之後,朝堂上下立刻對土豆和地瓜重視了起來。

開始的時候甚至沒人相信,認爲這根本就是不靠譜的傳言,但很快這個傳言便得到了驗證,當初吐蕃使者出使大宋的時候曾經向接待使包拯討要過,但卻被包拯回絕。

還有人說吐蕃使者後來入宮向官家討要,也被官家拒絕,而眼下這麼看來,很可能是吐蕃人當初求種不得,眼下被逼無奈的選擇。

皇宮之中,後苑之內,三才站在趙禎的身邊小聲道:“官家,轄騎已經盡出,皇城司,黑手,死騎已經趕往西面的關隘,邊軍尤其是宣毅軍已經加強防備和查驗……”

趙禎擺了擺手:“這麼做沒用,關隘只能阻止大型車馬通行,一顆土豆有多大?且此物極易發芽,只要藏於懷中,選擇僻靜小路,甚至是翻山越嶺便可抵達吐蕃,根本就防不住的。”

三才臉上露出不甘:“要不奴婢讓他們去各地配合十六衛防備?”

“這也沒用,朕甚至懷疑現在已經有土豆和地瓜流入到了吐蕃境內,爲時已晚,當然這本來就是在朕的意料之中,當初包拯上疏此事的時候,朕就已經知道會有這般的模樣,說到底還是朕推廣所致,但也沒有什麼不好。”

“官家,土豆和地瓜產量驚人,且足人之所需,若是到了吐蕃,吐蕃恐怕再無糧荒可言!”

三才的分析很有道理,趙禎點了點頭:“是啊!這對大宋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雖說高原無法蒸煮食物,但烤,炒制卻是可以。但你沒想到的是,這些東西一旦在吐蕃普及,吐蕃人必然趨之若鶩,大量人口將會從放牧轉向耕種,這對大宋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三才愣在原地不說話,他沒有想到這一點,朝堂上的許多官員也都沒想到這一點。

趙禎笑了笑便繼續擺弄眼前的小水車,這東西是蕭仁做出來的,但卻只是觀賞只用,趙禎打算把這東西改造成爲一種動力裝置,下午的時候講解給他聽。

人總是會被慣性思維所引到,大宋上下,甚至吐蕃人只看到了土豆和地瓜會給吐蕃帶來的好處,卻沒有看到壞處。

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的矛盾就是在產出問題上,同樣兩種生活方式也是祖先做出的選擇。

爲何遊牧民族能征善戰?因爲他們從小就要放牧,就要在馬背上生活,就要和飢餓打交道並且戰勝飢餓,否則他們就死了!沒有辦法生存,可以說這是自然的選擇,地域的逼迫。

當他們能夠從土地裡獲得足夠的產出,獲得足夠的糧食,那放牧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項副業,這時放牧的人便會越來越少,當他們逐漸轉向農耕的時候,也就是衰落的開始。

現在的吐蕃讓趙禎覺得很熟悉,因爲他在吐蕃的身上看到了遼朝的影子,這個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開始漢化之後,最終的結果不是變得強大而是逐漸走向衰落和滅亡。

不是什麼樣的文明都可以學習漢家王朝的生活方式或是制度。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六百零九章碰撞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六百零九章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