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角廝羅能夠想到的問題趙禎同樣能夠想到,甚至在角廝羅還沒想到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謀劃,但趙禎卻知道一點,土豆和地瓜對吐蕃人的誘惑無法抵擋,同時也無法做到杜絕吐蕃人獲取的可能。

不論其他,單單是一顆土豆或是地瓜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

只要吐蕃派出足夠密諜,大宋幾乎就無法防備,邊境線的漫長,吐蕃人對高產作物的執着,時間的漫長,總會讓吐蕃人獲取這兩樣東西。

但吐蕃甚至不用派出密諜,角廝羅採用了另一種手法,吐蕃的告示幾乎貼滿了邏些城的大街小巷,同時在整個吐蕃散發。

告示的內容非常簡單,若是有人帶着土豆和地瓜兩種作物抵達邏些城,並且能夠種植,那他將受到吐蕃贊普的隆重接待和賞賜。

賞賜的東西明明白白的寫在了告示上,“珠玉十鬥,牛羊千隻,軍馬千匹,若要官身,賞賜護國大將軍!”

這是從未有過的賞賜,也是令人眼紅的賞賜,角廝羅知道自己一人之力難以做的事情,讓整個吐蕃去做,讓天下趨利者去做纔是最好的。

反正最後受益的人是吐蕃,角廝羅無所顧忌。

至於麻煩便是大宋的事情,接下來大宋要面對的便是無數希望一夜暴富的人,只要在人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在機會到來的時候,心中的瘋狂就會無限瘋長。

大宋的轄騎已經和各地衛所,戍邊禁軍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防備了,消息傳得很快,宋人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便知道了來自吐蕃高原的消息。

吐蕃人向來講誠信,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角廝羅的告示對於許多人來說充滿了誘惑力,但這時候也是官府朝堂盯着的時候。

所有這般打算的人心中都開始提心吊膽,一旦被抓住便不是一件小小的走私案,而是背叛大宋的行爲,不光自己受到罪罰,家人,宗族全都跑不掉!

土豆和地瓜在大宋的種植面積很廣,南北多有種植,但說到底還是北方種植較多,趙禎爲了大宋人口的增長,早已開始推廣這兩樣高產的作物。

但因爲大宋的土地廣闊,尤其是南方擁有農作物極多的土地,使得到大宋每年對糧食的需求的缺口並非多大。

土豆和地瓜便作爲一種食物補充,甚至是作爲菜蔬,和嚼頭。

炸土豆便是神都城中最近流行起來的小吃,而地瓜幹更是一種可以長期儲備的食物,或是成爲軍中的軍糧,或是成爲百姓們茶餘飯後的零食…………

這般高產的作物還是大宋的賑災糧食,一旦某地遇到災荒,最先抵達的賑災糧必定是這兩樣,讓人吃飽並且不死人,這在大宋朝堂羣臣眼中是最好的。

原本大宋的朝堂上下並沒有把土豆和地瓜當作一回事,或者說一開始當作了祥瑞,但時間長了,習慣了,也就當作了習以爲常的東西。

除了和鐵器一樣不能販賣給吐蕃外,別的也沒有什麼什麼特別的禁令。

只不過當吐蕃人的告示發佈天下之後,朝堂上下立刻對土豆和地瓜重視了起來。

開始的時候甚至沒人相信,認爲這根本就是不靠譜的傳言,但很快這個傳言便得到了驗證,當初吐蕃使者出使大宋的時候曾經向接待使包拯討要過,但卻被包拯回絕。

還有人說吐蕃使者後來入宮向官家討要,也被官家拒絕,而眼下這麼看來,很可能是吐蕃人當初求種不得,眼下被逼無奈的選擇。

皇宮之中,後苑之內,三才站在趙禎的身邊小聲道:“官家,轄騎已經盡出,皇城司,黑手,死騎已經趕往西面的關隘,邊軍尤其是宣毅軍已經加強防備和查驗……”

趙禎擺了擺手:“這麼做沒用,關隘只能阻止大型車馬通行,一顆土豆有多大?且此物極易發芽,只要藏於懷中,選擇僻靜小路,甚至是翻山越嶺便可抵達吐蕃,根本就防不住的。”

三才臉上露出不甘:“要不奴婢讓他們去各地配合十六衛防備?”

“這也沒用,朕甚至懷疑現在已經有土豆和地瓜流入到了吐蕃境內,爲時已晚,當然這本來就是在朕的意料之中,當初包拯上疏此事的時候,朕就已經知道會有這般的模樣,說到底還是朕推廣所致,但也沒有什麼不好。”

“官家,土豆和地瓜產量驚人,且足人之所需,若是到了吐蕃,吐蕃恐怕再無糧荒可言!”

三才的分析很有道理,趙禎點了點頭:“是啊!這對大宋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雖說高原無法蒸煮食物,但烤,炒制卻是可以。但你沒想到的是,這些東西一旦在吐蕃普及,吐蕃人必然趨之若鶩,大量人口將會從放牧轉向耕種,這對大宋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

三才愣在原地不說話,他沒有想到這一點,朝堂上的許多官員也都沒想到這一點。

趙禎笑了笑便繼續擺弄眼前的小水車,這東西是蕭仁做出來的,但卻只是觀賞只用,趙禎打算把這東西改造成爲一種動力裝置,下午的時候講解給他聽。

人總是會被慣性思維所引到,大宋上下,甚至吐蕃人只看到了土豆和地瓜會給吐蕃帶來的好處,卻沒有看到壞處。

農業文明和遊牧文明之間的矛盾就是在產出問題上,同樣兩種生活方式也是祖先做出的選擇。

爲何遊牧民族能征善戰?因爲他們從小就要放牧,就要在馬背上生活,就要和飢餓打交道並且戰勝飢餓,否則他們就死了!沒有辦法生存,可以說這是自然的選擇,地域的逼迫。

當他們能夠從土地裡獲得足夠的產出,獲得足夠的糧食,那放牧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項副業,這時放牧的人便會越來越少,當他們逐漸轉向農耕的時候,也就是衰落的開始。

現在的吐蕃讓趙禎覺得很熟悉,因爲他在吐蕃的身上看到了遼朝的影子,這個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開始漢化之後,最終的結果不是變得強大而是逐漸走向衰落和滅亡。

不是什麼樣的文明都可以學習漢家王朝的生活方式或是制度。

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
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