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

元昊在西域打慣了勝仗,初遇和自己實力差不多的遼軍,自然壓力倍增,尤其是當他看到遼朝源源不斷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懼,沒藏訛龐的戰敗讓他感到失望和驚恐,還沒來得及分析便認定遼人的戰力遠勝西夏。

身爲奸雄的他在遇到驚懼的時候本能的反應便是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這也是他爲何鳴金收兵的原因,他並不希望增援沒藏訛龐,並且把自己手中的所有軍隊全數投入到戰場,可以說他沒有了背水一戰的勇氣。

野利仁榮看的清楚,自己的帝王已經不敢與敵人正面交鋒,除非敵人顯露出明顯的劣勢,否則李元昊不敢回頭一戰。

這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失望,野利仁榮覺得李元昊和先帝相比雖多智謀,但也多了狡詐和姦猾,這不該是一個帝王所擁有的品質,他應該繼承他父親的剛強和果敢,即便刀斧加身也面不變色。

這是党項人天生就該擁有的勇氣!

“尚父,咱們撤吧!朕想到了妙計對付遼朝大軍,只要進入我西夏腹地,朕一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李元昊並不瞭解野利仁榮的擔心,在他看來棄車保帥再正常不過哦,而且他棄的不是車,而是一個小卒而已,五千騎兵對他來說不過是就你一毛,只不過沒藏訛龐回來的時候臉色不好看罷了。

李元昊知道沒藏訛龐是怨他沒有增援,但李元昊一點也不愧疚,反而蔑視沒藏訛龐的愚蠢,這時候最好就是用拖字訣,把遼軍引入西夏腹地,再配合堅壁清野斷氣糧道,到時便是干戈以及的時候!

李元昊相信自己到時候能輕鬆擊敗人困馬乏的遼人,並取得最後的勝利,要是能把耶律宗真永遠的留在西夏的土地上,嘿嘿,倒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隨意侵犯西夏了!

野利仁榮看着大軍向西夏腹內撤走,心中痛的流血!自己就不該向陛下諫言採用堅壁清野的政策,李元昊交代傳令騎兵的話他聽的清楚。

大軍所到之處焚燒草場良田,一粒糧食一個壯丁也不需給遼人留下,能帶走的就帶走,帶不走的就燒燬!他要讓大地變成焦土,讓遼人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焦土政策雖然是極好的,它能消耗掉遼人的銳氣和補給,遼人主要是騎兵突進,來去如風靠的就是胯下的軍馬,一旦沒有糧草,首先倒黴的一定是馬兒,這樣一來能消耗遼朝軍隊的馬匹數量,他們的追擊也會越來越慢。

但在野利仁榮這位尚父眼中,皇帝的所作所爲實在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要知道這是在本國作戰,燒燬的良田是自己的,燒燬的草場也是自己的,對於手工業不發達的西夏來說,良田草場就是一切的經濟來源,也是國力的象徵,即便是贏了又如何,這些草場和良田需要多久才的休養生息才能恢復過來?!

在野利仁榮看來不如把軍隊撤回興慶府,配合守城之兵利用地形優勢分左右而圍之,敵進則退,敵靜則襲,日夜騷擾之下使得遼人必定人困馬乏,這樣一來無形中便把遼人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待援兵抵達盡數圍剿!

可野利仁榮不敢說這樣話,自己的學生自己瞭解,李元昊是個什麼樣的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征伐西域的成功,愈發的自大,愈發的獨斷專行起來,即便是身爲尚父的野利仁榮都覺得李元昊開始向獨夫邁進!

只要皇帝認爲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那就沒人可以反對,並且他的這種自信越發獨斷專行,連一些老臣重臣的話他都充耳不聞,即便是先帝留下的輔弼之臣都有不少被他誅殺,而且李元昊向來是禍及家人,凡是被殺的臣子,全家也逃不過覆滅的命運。

用李元昊的話來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朕這麼做之後便免去了所有的後患!”

野利仁榮心中苦笑,這是免去所有威脅嗎?只能讓所有人覺得陛下薄情寡義,狠毒異常罷了!

明哲保身是士大夫的本能,基本上朝中的臣子對李元昊的獨斷專行都是極度厭惡的,但誰也不願意成爲出頭鳥,畢竟誰不是拖家帶口的?即便是上諫也沒有,得到的也許就是粉身碎骨家破人亡!

這樣薄情寡義的人,野利仁榮可不打算用自己的家人作爲犧牲品,只能儘量的輔佐李元昊,他打定主意,一旦此次遼朝危機度過,自己就專心建蕃學,制蕃字,不再接觸朝政,這樣總能讓陛下放下猜忌之心……

野利仁榮看得出李元昊的猜忌之心,別說是對自己這個尚父,即使三代忠於党項的野利遇乞家也是一樣,這次爲何用沒藏訛龐而不用善戰的野利遇乞?

還不是因爲李元昊對野利遇乞的猜忌!

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殺虐。稱帝之初爲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實行“峻誅殺”政策,母族衛慕氏首領衛慕山喜密謀殺害李元昊,被李元昊察覺,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李元昊又用藥酒毒死母后衛慕氏,盡誅衛慕氏族人一個不留,可見他對任何能威脅到他權利的人猜忌之心有多重,要知道衛慕氏可是他的親生母親!

連自己幕後和舅舅都不放過的人,他李元昊能放心的用野利遇乞?要知道野利遇乞在軍中的聲望可是一點也不弱於李元昊本人的。

野利仁榮看的清楚,但他一言不發,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即便是他尚父的身份依然要小心,伴君如伴虎,更何況他了解李元昊的爲人。

如此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千里草場和良田變成大火吞噬下的焦土,這是燒掉了多少百姓的糧食和牲口?

野利仁榮只希望遼朝軍隊早些頂不住,再這樣下去對西夏的損失實在是太大了些,馬上就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變成兩兩之數,這樣下去即便擊敗遼人又有什麼意義,李元昊充滿火光的眼睛中散發出來的瘋狂讓野利仁榮害怕。

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
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