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

無論是彌勒教還是佛門,都只是東城豪門的“工具”而已,呂夷簡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這段時間,官家的諸般手段已經讓東城豪門開始擔憂,並且把呂夷簡當作是了他們最重要的“謀士”。

東城豪門沒有所謂的領頭人,因爲都是豪門,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存在,也沒有人願意當領頭人,於是便簡單了許多,共同推舉一位足智多謀的人來處理東城豪門之間的聯繫和絕大多數事物,這個人便是“謀者”。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謀者卻不能是智者因爲呂夷簡不能有“一失”同時他也不能是餘者。

謀而後動,整個東城豪門都需要他的幫助,所以拉攏賈昌朝的事情是他出面,和佛門聯繫同樣也是他在從中牽連。

重要事情他是不會隨便交給別人的,而只要要做卻也充滿了風險,所以呂夷簡自己做事極爲小心,他在某種程度上的權利高於東城豪門,因爲東城豪門的各家都要把資源給他使用,如此才能保證呂夷簡的安全。

他就是東城豪門的“化身”,也是主事人。

他不能有任何閃失,否則東城豪門內部便會出現動盪,直到如今他做的都是極好的,便是向來要求甚高的趙仲旻都對他讚譽有加,至於石家,王家等等諸多豪門更是稱讚他。

呂夷簡時間長了便把自己的地位定在了豪門領導者的地位上,而他對各個家族的態度也是相當的恭順,畢竟呂家可不是豪門之列,沒有龐大的家資以及豐富的資源拿出來和別人一起助力。

但呂夷簡同樣也是身份特殊的,他畢竟曾經是朝廷重臣,提攜的後輩也是不少,外加上“足智多謀”善於揣測上意,東城豪門同樣也離不開他。

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呂家也走進了東城豪門的行列,現在神都城的東城看似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早已是今非昔比。

和當年的東京城一樣,神都城中的勢力也理所當然的進行了劃分,除了東城豪門外,還有一些商賈組成的商會,以及尋常中肯的官員。

當然也有官家一手提拔起來的諸位相公,現在大宋的相公們和以往不同,經過官家改制之後,大宋的六部相公幾乎都是官家的心腹之臣。

無論是歐陽修還是范仲淹,亦或是狄青,蘇洵,晏殊等人,都是官家舊時的心腹,這些人會官家的擁護已經到了不可動搖的程度。

所以在朝堂上,東城豪門的勢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重臣幾乎都掌握在官家手中,而新進之臣也有不少出自尋常人家,東城豪門扶持起來的官員雖然不少,但依舊不會對朝堂產生多大影響。

只不過相對於其他朝臣,他們更加團結,行事更加方便,相互扶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算是“結黨”,但呂夷簡絕不會承認“營私”之實。

結黨營私歷來是帝王大忌,朝堂是皇帝的根本,一旦朝堂亂了,結黨營私,黨同伐異,那國之必亂,亂之必亡!

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會放任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再昏庸的君王也會知道結黨營私帶來的危害,這不是結黨營私那麼簡單,而是在掏空整個朝廷。

皇城西街上已經走不動人,但呂夷簡併沒有下車的打算,官員的馬車在這裡當然是暢通無阻,北平府的官差已經開始驅趕百姓留下主路通行。

對於呂夷簡來說,人越多越好,皇帝這次要在衆目睽睽之下丟了面子,那百姓們會如何看待?

三日已到八千兵卒怎可能一個不少的回來?

鐺鐺鐺…………銅鑼聲響起讓原本氣定神閒的呂夷簡大驚,神都城中有規定,鬧市之中不得隨意鳴鑼,更不得擊鼓以防騷亂,便是官員也不得如此。

有北平府衙門的差人羈押罪囚時方可鳴鑼開道,攘臂四周。

鑼聲響起時,所有人都停下了吵吵嚷嚷,目光如炬直直的釘在朱雀大街上,北平府的差人在前鳴鑼,後面是一羣身穿白衣之人,不用說他們便是巡城司的叛軍罪囚。

在看到人數之後,呂夷簡便稍稍安心,人數不是很多,稀稀拉拉的能有數便算是不錯了,要知道官家放歸的可是八千人!

數百人回來認罪,這和八千人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呂夷簡的心又慢慢安定下來,他知道這件事對於趙禎的權威影響極大,仁德的皇帝固然讓百姓歡喜,可皇帝一旦失去了至高無上的威嚴,那對百姓來說同樣心中不滿。

數百人的白衣罪囚出現,讓四周的百姓頗爲驚訝,他們覺得人數實在是太少了些,而官家當初的做法太過仁慈,甚至有些婦人之仁。

趙禎並未出現在大理寺,但大理寺的官員卻異常緊張,他們不知道這會有多少叛軍前來自首,人數若是太少,必定會讓官家臉上無光,主辱臣死他們這些大理寺的官員豈能不受牽連?

叛軍前來自首的人數稀稀拉拉,但卻一直沒有間斷,哭着來送行的人也在不斷的增加,時間在逐漸的流逝,而前來自首的叛軍卻越來越多。

從百人到千人,從千人到數千人,人數越來越多,呂夷簡的心也越提越高,找這個速度下去,只會有更多的叛軍前來自首。

當人數超過五千之後,前來自首的叛軍便開始大量涌現,最少也是數百人出現,多則千人,整個皇城西街的主路上已經被身穿白衣的罪囚站滿。

而就在這個時候,趙禎的旨意也由宮中的內侍送到,陳彤站在大理寺的臺階上,面對滿臉悔恨的叛軍罪囚以及他們哀嚎的家屬和期待的百姓宣佈:“朕代天牧民,爾等皆是朕之子民,及有錯,朕痛之,責之!殺官者大辟,從者降罪一等!日落之時未到者斬!概不追責親屬。”

轟隆…………

人羣“炸”開,叛軍跪地謝恩,“萬歲”之聲震動蒼穹,官家的旨意說的很清楚,除了參與殺害巡城司虞侯的人判大辟之刑外,其他人全部罪減一等,死罪是免去了。

至於那些沒來自首的人,當真是該死的緊,更重要的是此事不牽連家人,百姓發出的歡呼和萬歲聲在皇宮邊上震動,所有人面相皇宮施禮。

唐太宗舊事再次上演,只不過在百姓心中,官家的地位已經超越唐太宗,成爲當之無愧的千古聖君。

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
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軍功不夠,劫城湊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兩千一百二十三章賈昌朝與呂夷簡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