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

尋常百姓家的婚嫁都有着非常繁瑣的步驟,這是古人對婚姻的尊重,同時也預示着對一個新的家庭出現的慶祝,自然需要用最繁瑣的禮節加以“包裝”。

這一點即便是在後世也沒有改變,只不過古人更加繁瑣而已。

正常的婚姻禮儀必須要有“三書六禮”若是少一樣都是對雙方家庭極大的不尊重,這不是影響兩人之間感情的問題,甚至會演變成倆個家族之間的仇視。

“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而“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

大宋的公主出嫁雖然隆重異常,但卻也要遵守這一古老的傳統婚俗,否則便會被天下人取笑,當然負責主持婚禮的禮部侍郎晏殊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同樣身爲司儀的蔡伯俙也不會。

公主的婚禮過程只會比尋常百姓家的過程冗長的多,兩人雖然主持婚禮,但所有步驟和計劃都要交給趙禎過目,之後才能開始實施。

趙禎坐在御花園的避風亭中,神都城迎來了初冬的第一場雪,瑞雪兆豐年,這是相當不錯的吉兆,也讓神都城的人們稱讚公主出嫁遇到了瑞雪,端是好福氣。

趙禎正在看各部官員的上疏,和後世相同,BOSS的女兒結婚,你難道能裝作熟視無睹?雖然大宋的規矩沒有讓朝臣們掏份子錢,但你最少應該上疏皇帝,寫一寫恭祝之言。

這些也正是趙禎在看的,不光要看,而且要從中挑選出一些寫的好的給予賞賜,沒錯,在這個時代極少有份子錢,大多是主家賞賜,趙禎作爲皇帝,富有四海,豈能不打賞官員,否則便顯得天家小氣。

而在趙禎的身旁,一國之母,大宋的中宮皇后王語嫣也在幫忙,雖然後宮不能幹政,但這是靈兒的尚嫁,身爲嫡母的王語嫣自然有參與其中操辦的權利。

三才在月亮門瞧見了晏殊和蔡伯俙兩人,老臉上的笑容更加濃烈了些,他知道兩人前來定然是因爲禮部的章程已經擬好了:“二位這是來送章程給官家御覽的?”

晏殊上拱了拱手道:“正是,不知陛下……”

三才拱手回禮道:“官家正在避風亭中批閱朝臣們的奏疏,都是些恭賀之言,娘娘也在其側。”

蔡伯俙點了點頭:“甚好,這便一併送與帝后同覽,大官帶個路唄!”

三才笑着揮了揮拂塵:“你這小子,還欠我三頓上好的酒席,這就忘了?”

蔡伯俙拱手作揖道:“不敢,不敢,待公主尚嫁之後,便請大官和夫人去燕歸樓!”

雖然對自己客氣,但晏殊明顯感覺得三才和蔡伯俙之間關係可比自己親密的多,他和三才認識的時間也不斷,但三才絕不會用這種口氣和自己說話。

不過晏殊並不會計較,他的身份和蔡伯俙不一樣,身爲文臣自然是少和內侍接觸的好,但外戚是天家的親戚,和外戚關係好卻不會有人說三道四,換做是自己,怕是很快就會被臺諫院盯上了。

避風亭的作用就是在冬天阻擋寒風的同時還能看到御花園的景緻,這座大宋的皇家園林經過數次擴建規模已經相當驚人了。

溫泉灌溉的御花園在寒冬瑞雪之中體現了別樣之美,彷彿枯萎和盛放同時存在,意境相當不錯,而這也是趙禎偶爾選擇在這裡辦公的原因。

三才領着蔡伯俙和晏殊抵達,對兩人示意一下便進去通報,而趙禎透過玻璃瞧見兩人之後,便揮手讓他們進去,顯然三才不過是想走個樣子而已。

避風亭事實上已經不是原本的樣子,大了很多,也證明玻璃技術成熟了很多,一眼溫泉就這樣從地底下冒出來,在鵝卵石的小池子裡咕嚕咕嚕的沸騰着,於是整個房間都溫暖了。

蔡伯俙和晏殊兩人上前恭敬的對趙禎與王語嫣這對大宋的天家帝后行禮道:“臣等參見陛下,皇后娘娘!”

趙禎笑着擺了擺手:“都是老夥計了,無需如此客套,你們兩人難道和朕以及語嫣如此見外嗎?”

“臣等不敢!”

趙禎知道他們的意思,也不強求,有的時候強求反而不好,最少晏殊不在的時候,蔡伯俙不會如此中規中矩的模樣。

晏殊上前一步把手中的章程交給三才道:“啓奏陛下,明日便要,納采……”

“無需面面俱到,只需把章程大致說一遍即可。”

趙禎發話了,蔡伯俙也就接着話頭道:“此次公主大婚,以納采始,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同牢,見舅姑,盥饋舅姑,婚會,婦人禮會,饗丈夫送者,以饗婦人送者爲終。”

這便是已經很清楚了,接着趙禎讓蔡伯俙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便結束,因爲這些都是由使者完成,也就是晏殊要做的事情。

趙禎望着兩人道:“這些你們自己清楚就好,該辦的事不可有差錯,否則便是朕不罰你們,靈兒也要好生折騰一番。”

這倒是實話,兩人點頭應到:“官家放心,臣等已經盡心竭力,不敢差池!”

“靈兒尚嫁的事情說完了,朕和你們聊聊別的事情……”

王語嫣自覺的起身離開,她雖然也能在邊上聽聽,但卻遵守後宮不得干政的鐵律,除非萬不得已之下,她是絕不會違反的。

待王語嫣走後,趙禎的臉色瞬間陰沉下去,甩出一本奏疏道:“這是廣州市舶司的專折秘奏!朕本打算南巡直下廣州,可現在看來是等不及了,晏殊,朕任你爲刑部侍郎,如今富弼爲尚書,除了這種事情,富弼去不得,你卻要速速前往,朕倒要看看廣州是不是天高皇帝遠,是不是化外之地!”

蔡伯俙看過奏疏之後便臉色大變,而晏殊亦是非常難看,因爲廣州市舶司居然有人擅自調遣運往海外的貨物,這些貨物是大宋通商的商品,但卻消失在市舶司的碼頭,更有甚者,停靠在碼頭的福建水師戰船丟失了火炮三門!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擊鼓,點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