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

宮門的吵吵嚷嚷終於迎來了平靜,當歐陽修和蘇洵兩人出現在宮門外的時候,所有人都立刻住嘴,這兩人乃是大宋的參知政事,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僅次於范仲淹這位相公的,事實上他們可以和范仲淹平起平坐。

他們的出現讓所有人都有了主心骨,朝臣們自覺的站在了蘇洵和歐陽修的身後,希望這兩位德高望重的相公能出手,讓這遼朝的狂徒知曉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但出乎意料的是,兩人並未說什麼,只不過從容淡定的聊着天從張儉身邊走過,完全沒有看張儉的臉一眼,彷彿他是空氣一般不存在。

“明允啊!昨日聽說官家和太子與後苑之中講學,精彩之處以命人傳下,可否送與國子監中,向天下書院示範?”

“永叔兄果然是心繫學子,官家的學問之出衆,令人咋舌!某觀之大不如也!抄送國子監乃學子之幸事,某這就派人傳抄過去!不知嫂子可好些?”

蘇洵的話讓歐陽修欣慰的點了點頭:“已然大好!王唯一不愧是杏林聖手,老夫白白讀了這麼多年書,竟然相信巫蠱之術!還是有病尋醫的好!”

兩人的閒聊非常刻意,誰都能聽出裡面打發時間的意思,朝臣們當中的聰明人也不少,很快便理解了兩人談話的精髓,跟着開始閒聊起來,有些人甚至吆五喝六的碼人去青樓妓館中飲宴。

這時候最好的態度就是不關注,不把張儉的話放在心上,這纔是大宋應有的態度,張儉的激將法很高明,甚至到了忘卻生死的地步,用自己的性命相威脅。

但結果很是不理想,歐陽修和蘇洵兩人看穿了,自然不會中他的激將,反而把他晾在一邊好不尷尬,所有的朝臣都跟隨蘇軾和歐陽修走了,走的時候眼神那叫一個蔑視……彷彿黑色的瞳孔消失,全是眼白的望着張儉。

這比殺了張儉還讓他難受,身爲大遼的左丞相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氣和輕視?

本想利用激烈的言語刺激狄青和大宋的臣子,沒想到被蘇洵和歐陽修兩人如此巧妙的化解。反倒是他自己變成了一個笑話!

巍峨的大宋皇宮外就剩下張儉一人孤零零的站着,顯得那麼的落魄與可憐,城牆上的內侍快步向宮中走去,帶入了勤政殿中小聲道:“啓奏官家,兩位參知政事如官家所說對張儉充耳不聞,而朝臣們附和相隨,轉眼之間唯有張儉孤立在外!”

趙禎端起香茗微微咂了一口,望着范仲淹道:“你這是殺人誅心啊!雖高明,朕卻不忍了,也罷傳他與飛鶴臺覲見,朕倒是看看他還有那番氣度否!範相你便一同作陪!”

范仲淹微微苦笑:“官家,此計乃臣之所出,實在無顏見張儉。”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很好,心有愧疚便證明他把這件事攔了下來,這是在爲帝王的名聲負責,若不是自己頭上頂着一個仁君的名頭,那需要他范仲淹如此遮擋。

話雖這麼說,但范仲淹還是隨着趙禎一起去了飛鶴臺,所謂的飛鶴臺並非是什麼平臺,也非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是大宋宮中一個地勢較高的宮殿,以飛鶴爲雕,殿中雕飾美輪美奐,最適合宴請使者之類。

趙禎是掐着飯點召見張儉的,下午喝了不少的茶水,與范仲淹兩人聊了聊大宋如今的局勢,以及對中京道官員的調任,而聊得最多的卻是王安石,這個展露頭角的官員,更是得到了范仲淹的肯定。

蔡伯俙以及他所調用的官員已經上路了,多是一些和王安石類似的新晉官員,他們大多對大宋對朝廷,對趙禎抱有一腔熱血,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蓬勃,誓要爲把中京道治理成爲一片繁榮富強之地。

這段時間不斷有消息從中京道傳來,都是蔡伯俙命黑手的人秘密考察這些年輕官員的消息,這不單單是一次調動,更是一次測試與選拔。

大宋的朝臣,尤其是重臣越來越年輕化,而從這些年輕人中挑選才學能力出衆之輩便成爲了趙禎和范仲淹眼中的大事,國不可無才者當政!

能進入考察名單的人,能被蔡伯俙帶去中京道的人,每一個是品行不端之人,這次考察就是要看他們的能力,即便是品行再好,沒有出色的管理能力,也是無用!

最多去崇文苑中謀一個清閒的文資罷了…………

而這些年輕的新晉官員之中,就數王安石最爲出色,他被趙禎欽點參與館閣遴選,但他依然拒絕了,沒錯就是這個一飛沖天的機會他卻拒絕了!

很多人當他是瘋了!官家親自下旨說明他簡在帝心,一旦參與遴選,豈不是飛黃騰達?但趙禎並不意外,大宋的臣子拒絕皇帝的旨意也不是說明特別稀罕的事情。

尤其是王安石的拒絕趙禎更是毫不意外,他王安石果然是發揮了執拗的名頭,不但拒絕的館閣的旨意,而且親自上疏向趙禎請命去往中京道。

這種行爲在許多人看來是不理解的,京朝官是多麼清貴的官員,入了館閣便是清貴中的清貴,最少也能得一個翰林制誥的名頭。

趙禎欣然同意他的要求,直接給了他王安石中京道判事的名頭,這判事雖然不是一個正職差遣,但卻是僅次於蔡伯俙的一個副手,而其他的判事多是一些朝中久經磨礪能力出衆的臣子。

王安石執拗的品格再次發揮,到了中京道之後便以最快的速度對大宋所佔領的府城進行考察,這裡的府城是指宋軍所佔下的所有府城!

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工程,沒有足夠的時間根本完成不了,王安石運用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辦法,向彭七的大軍索要各軍行軍司馬的記錄和文案。

這個作法得到了蔡伯俙的拍手稱讚,沒錯,大宋的軍隊所到之處都要留下詳細的信息和記錄,人口多少,糧食幾何,城中軍需所用,百姓民生等等都會必須有記載,以便中軍檢查之用。

用蔡伯俙的話來說,王安石不單單是能力出衆那麼簡單,而是打破了思維上的定式,想法往往特立獨行且收效甚巨,蔡伯俙跟隨趙禎多年,見識本就不凡,且眼界頗高,能得到他這樣的評價便可見王安石的才能當真是卓越,連范仲淹都接連誇讚。

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