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

朝臣們對與盧道隆得到的賞賜嫉妒萬分,只是一個小小的格物官員,沒事的時候搗鼓那些奇技淫巧居然也能得到提升的機會,連勘磨都省去了,這還讓文官們怎麼活?

許多朝臣在大慶殿中竊竊私語,趙禎微微一笑道:“衆卿家何故低語?難道長翅帽都不能阻礙你們的交流?!”

大殿中立刻安靜下來,御史臺的諫臣剛準備出班上諫就被趙禎堵了回去:“諸公都覺得朕如此提拔盧道隆不合時宜吧?朕倒是不覺得,他是格物出身的官員,格物本就是他的分內之事,有了成績當然要獎勵有何不妥?而且朕提拔他也是在格物的範疇之內,將作監做的不就是格物之事嗎?紫衣服飾和金魚袋只是賞賜,朕可沒提高他的虛銜,他還是從五品下,文官第十三階的朝散大夫。”

虛銜雖然沒有真實的差遣,可依然是文臣心中不可磨滅的榮譽,官家既然沒有提升盧道隆的虛銜那便也沒什麼可說的,御史臺的文官想了想便互相搖頭放棄了上諫的打算。

沒必要因爲一個格物小官而和官家較真,畢竟官家對格物很是在意,而且朝臣們多少也受到格物帶來的便利。

此時的范仲淹卻緊皺眉頭,他在聽到盧道隆的大章車之後便覺得一道閃電從腦中劃過,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子中,范仲淹相比於其他朝臣最大的好處便是不排斥格物,所有的學說在他那裡都是有用的。

取百家之長這是他的治學態度,所以歷史上的他纔會有改革的想法,並把其付諸於實踐。

“啓奏陛下,臣覺得大章車對我大宋路政來說有着重要作用!”

范仲淹的出班讓許多人驚訝,大家都是科舉入仕的文官爲何你范仲淹單單提盧道隆說話?

面對衆人不解的目光,范仲淹道:“大章車有記裡和指南之功,且載人甚多,如此可否以路政院之名大量生產大章車,並投入到城中或是往來於公路之上?如此一來不僅方便百姓還能更快的收回公路成本,有百利而無一害!”

趙禎嘴角抽搐的望着范仲淹,這小子難道是後世人?居然能提出公共交通的想法,確實這是一條妙計,與後世的公交車相當,在古代這就是利國利民的好計策!

“範卿家所言有理,大朝會散後你和盧道隆二人商議,擬定章程後以奏疏呈上!”

“臣遵旨!”

大朝會在三才尖利的嗓音中結束,趙禎走在御道上暗自思考。

公路的建設必然會引出公共交通,但趙禎沒想到范仲淹的腦子居然轉的這麼快,一下就把大章車和公路聯繫到了一起,確實城中的百姓每日出行都是要去車行叫車的,往來與城市之間也都是三三兩兩的人的拼車,這不是什麼新鮮事,而范仲淹這是在把公共交通規範化,要不要放權給他,成立一個大宋交通部門?

交通運輸對如今的大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經濟命脈,四通八達的漕運已經不能滿足大宋的需要,公路運輸勢在必行,如果鋼鐵煤炭以及格物的大力發展,趙禎覺得在大宋推廣簡單的蒸汽火車也是可行的。

蒸汽火車的原理並不複雜,它的發動機其實就是個燃煤蒸汽鍋爐,通過煤的燃燒使水變成高壓高溫蒸汽,把蒸汽噴在發動機汽缸裡推動活塞,活塞通過帶動其他機械使車輪前進即可。

按照大宋如今的工業水平,趙禎覺得蒸汽火車的出現只是時間的問題,何況還可以用最笨的方法先替代,馬拉火車……

看似荒唐的馬拉火車是相對與時代而言的,晚清年間已經出現了火車頭,這時候再用馬拉火車顯然是個笑話,可在大宋卻不一樣,這個時代還沒有那麼先進的蒸汽機火車頭,用馬拉也是情理之中。

大宋的國力蒸蒸日上,等蔡伯俙從倭國回來之後,商路的通行一定能給國內生產過剩的工廠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如今大宋的絲綢,成衣,棉衣,瓷器,包括日用品都深受番邦的喜愛,即便是一雙孩子的虎頭鞋也能換取當地的特產。

大宋沒有閉關鎖國的政策,所有的港口都設立了收稅的關卡,朝廷非但不阻止商人出海,反而鼓勵,交稅能得到朝廷更多的幫助,甚至可以僱傭水軍護航!

這樣的大力支持下,不光走私的現象日益變少,連造船技術都在突飛猛進!

無論是公路,航海,亦或是將要出現鐵路,在趙禎眼中都是大宋的運輸工具,能運糧,運商品,那也能運兵器鎧甲士兵!

大宋的交通路網越發達,對於救災,戍邊都是極好的應對手段,這意味着朝廷的物資及士兵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災區救災,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敵人還未反映過來的時候投送大量的兵力到戰場上去。

僅僅這兩點就足以讓趙禎不惜一切的去推行。

交通運輸的發達還促使商業的繁榮,要想富先修路這在後世幾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貨物的快速交易使得資金得意快速回流,減少運輸上的開支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爲商業的繁榮打下基礎。

趙禎深信一個商業繁榮國力強盛的國家能在軍事,科技,教育等衆多領域中碾壓其他國家,這種碾壓在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尤爲明顯,同時小國寡民也絕不會是龐大的中原王朝對手。

遠隔萬里之外的另一片大海上,蔡伯俙正在印證趙禎的這一觀點。

大宋的商船直直的撞向倭國的海船,在倭人絕望的驚叫聲中,一聲令人牙酸的吱呀聲響起,倭國海船被攔腰折斷……

說是商船使船,其實就是戰艦,誰家的商船自帶金屬衝角和八牛弩的?

蔡伯俙身上的官服前襟被撩起,被海水打溼的下襬如破布般的掩在腰帶上,頭上的官帽已經被三角巾代替,一副標準的水手打扮,但他手中卻拿着一面鮮紅的旗幟,一邊揮舞一邊大喊:“大宋水軍首戰不留活口,以倭人之血祭我將士英魂!”

禁軍的弩箭無情的射殺着那些妄圖攀爬上海船的倭人,即便是他們匆忙丟下手中的武器也是同樣的結果,只能無助的爭搶海船的碎片期待着有人會救援他們。

夏竦站在高高的艦橋上不屑的啐了一口:“螳臂擋車,夜郎自大!”

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
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