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

三才親自敲開了蔡府的大門,這對於整個蔡府來說都是一次意外的榮耀。

皇帝半夜三更抵達府宅,這其中的意味可是把蔡伯俙以及整個蔡府當作是了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家。

蔡伯俙隨便在身上套了一件衣服便出來了,他從未遇到過這個狀況,官家爲何會突然到訪自己的府宅,而且是在這麼晚的時候。

官家一般都是白天到訪,而深夜到訪其中有許多讓人猜測的地方。

趙妙元也有些驚奇,站在蔡伯俙邊上有些納悶,但這時候她只能作爲蔡伯俙的女人站在他的背後。

趙妙元是公主不假,但她知道自己的地位,雖然是尚嫁給了蔡家,但她終究是一個女人,一般的人家也就算了,可蔡伯俙在朝中的地位特殊,而且是趙禎的心腹。

於是趙妙元在公開場合從來都不會越俎代庖,尤其是在知道宗室的婦人們跑到宣德門前哭訴之後。

蔡伯俙行禮之後便道:“官家深夜到訪,不知所爲何事?”

“你家老泰山何不是呢?怎生許久不見?”

蔡伯俙笑道:“官家有所不知,家父上了歲數便愈發思念家鄉,故土難離,以回福清南隅老家了。”

趙禎點了點頭道:“是啊!故土難離,人越是上了歲數便越是思念故土。朕今夜忽然思念舊事,你我當年在東京城中可是遇到了不少事,如今回想起來一時激盪啊!”

感情官家是回想起了當年的事情,蔡伯俙和趙妙元對視一眼,心中踏實許多,畢竟大晚上被皇帝突然打擾大多不會是好的事情。

“景蕃招待皇兄去往內堂稍歇,妾身這就去備些茶點來。”

遠處的蔡石上前道:“長公主,這些事情何須您親自操持,小老去準備便是。”

趙妙元擺了擺手道:“官家來了,這裡便輪不到你伺候,我這皇妹可要親自在邊上侍奉才叫妥帖,讓人把內堂的帷幔放下來,燃上薰香,還有冰玉搖也備上。”

趙禎已經和蔡伯俙進入內堂了,這裡其實就是後院的花廳,四周鏤空直接便能看到院中的花草,而帷幕能夠阻擋大多數的蚊蟲,再加上薰香,夏日裡那些惱人的小蚊蟲便消失得一乾二淨。

趙禎有些怕熱,所以蔡府中的侍者送來了冰玉搖,其實就是在一個冰盆上裝了扇子,然後在把驅動扇子的麻線綁在院中的水車上。

水車轉動,通過機械自然而然的便能驅動扇子搖動,把涼氣吹到屋中的各個角落。

茶水糕點都被準備好了,蔡伯俙有些好奇,今晚實在有些詭異,從官家說的話中他便覺得不簡單,而且這一切都是他和趙妙元最熟悉的安排。

茶水,糕點,一應俱全的擺放在桌子上,三才站在趙禎的身後裝“石頭人”,師橫躲在最邊緣的角落裡不出聲。

趙妙元坐下來之後便開口道:“皇兄,這裡已然沒有外人,出了何事還請皇兄知曉妙元。”

有些驚奇,又有些意料之中,趙禎望向趙妙元和蔡伯俙嘆了口氣道:“你們還真是瞭解朕,但其實沒有必要這般小心,朕對你們還是信任的,沒外人便無需那麼謹慎,坐吧!”

其實蔡伯俙和趙妙元已經猜到趙禎深夜來訪必有要事,別忘了,蔡伯俙和趙妙元兩人是趙禎從小到大的朋友和兄妹。

趙禎稍稍有些不一樣的地方都會引起她們的注意。

這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的事情,但這種心有靈犀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事情。

蔡伯俙和趙妙元坐下,邊上的蔡石依舊在伺候,但他不知道,此時的師橫已經在慢慢靠近,三才已經站在了趙禎的側面。

“奎大的蹤跡找到了……”

趙禎的話讓蔡伯俙猛然一驚,隨即大笑道:“果然如此,皇天不負有心人,奎大落網便能順藤摸瓜把那些權貴給揪出來!如此幸事當浮一大白!”

趙禎笑道:“這是當然,奎大和他的仁恆商號一直是朕的一塊心病,但充其量不過是心病而已,但站在奎大背後的人卻是讓人擔心啊!你說是不是蔡石?”

趙禎的一句“蔡石”讓蔡伯俙和趙妙元兩人都愣住了,突然之間蔡伯俙望向蔡石的眼神充滿了驚訝和不可思議,猛然站了起來之後又頹然坐下,望向邊上依舊發愣的趙妙元道:“燈下黑!燈下黑啊!”

蔡石已經震驚的僵硬了,站在原地跑也不是,躲也不是,當然他也動不了,師橫的刀已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趙禎篤定蔡石就是傳遞消息給孫良的人,這是用讓他痛快死掉的唯一籌碼,被折磨的不像話的孫良只想着一死了之。

被千刀萬剮活生生的看着自己慢慢死去的過程,比死亡更加可怕,所以他用所有的“籌碼”換取了最後的“痛快”。

孫良的口供不會有錯,這一點無論是趙禎還是師橫都百分百肯定。

尤其是在看到蔡石的表情後更是如此,蔡石不像孫良一樣剛被抓住時顯示的淡定和從容,相反他已經兩股戰戰,快要站不住了。

蔡石本就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管家,讓他管事還可以,但讓他做一個秘密傳遞消息的人實在是有些不合適,更何況他原本是不知道事情有多嚴重的,而是在知道孫良便是奎大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有多恐怖。

這個消息還是那位告訴自己才知道的,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他便無時無刻不在擔憂和恐懼之中。

眼下被趙禎當場戳穿,他在驚恐的同時還有一絲解脫。

但他沒想到的是,蔡伯俙這位他服侍這麼多年的駙馬爺卻在一開始的驚愕之後變得極爲淡然。

“這是極爲高明的手段,利用臣下的家中管事來做這件事,當真是臣下從未想到的,臣下脫不得干係,還請官家治罪!”

蔡伯俙的行爲讓邊上的趙妙元吃了一驚,她沒想到蔡伯俙居然如此乾脆的便把罪責擔下。

瞪了他一眼便轉身對趙禎道:“皇兄,景番對您的忠誠毋庸置疑,惡奴欺主之事常有發生皇兄就繞了他吧!若是治罪那妙元也罪責難逃。”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兩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