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

趙禎坐在宮牆之上,四周是緊張到無以復加的禁軍將士,他們在宮牆上執役多年,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陣勢。

下面不是御史臺的那羣人,而是一羣中樞的相公們!

而官家就坐在他們的身邊,嚴令他們不得開門,聽說官家是從福寧殿一路奔跑過來的,尤其是在知道相公們親自來夜叩宮門的時候。

至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一般人是不會知道的,這件事在沒有傳遞出去前,沒人會知道趙禎的決定,也沒人知道一衆相公們在宮門落鎖之後還來叩門的原因。

當然這件事很快就會傳遍整個神都城乃至整個大宋!

趙禎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瞞不住,當然他也沒打算瞞,畢竟皇帝傳位太子這件事可不小,若是在這件事上瞞着朝堂上下,必定會引起反彈。

比如眼下這羣原本斯斯文文的相公們便已經開始不滿,臣子上諫皇帝實在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樣才能夠體現出臣子的盡忠職守,同樣皇帝做錯了事情就應該接受臣子的上諫…………

這也是趙禎自己培養出來的臣子,他一直都是要求臣子做到這一點,於是乎現在變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即便是“腳面”被砸的生疼,但趙禎依舊只能吞下這枚苦果,畢竟正確的事情永遠都是正確的,你沒有辦法因爲自己不“方便”而否定他。

范仲淹帶着一衆相公跪在左嘉肅門前,這裡是禁中和外朝的區分之地,也是通常相公們留身奏事所要穿過的宮門。

一羣相公就跪在宮門口,傳話的內侍和禁軍已經來回跑了無數遍,可趙禎依舊無動於衷,說實話這是他第一次和朝臣們之間爆發如此大的矛盾。

雙方之間都有自己的考量,趙禎希望傳位趙旭,輔佐他成爲一位合格的皇帝,並且抽身出繁重的政事之外,把更多的權利和擔當交給他。

而在朝臣們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思的事情,大宋擁有一個強大的君王,一個不世的天子,而且他正值壯年,完全有能力把大宋治理的更好。

眼下太子已經總攬大政,已經做的很好了,但他是否有能力作爲一個合格的帝王,這還是未知數,掌握王朝的前進方向,和高瞻遠矚的目光,這是作爲皇帝所必不可少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點,所有人都知道趙禎能夠率領大宋走的更遠,更爲強大,而趙旭做適合的就是作爲大宋的守成之君,穩定社會,進行小幅度的改革。

沒人說趙旭不好,只是一衆相公們都認爲,趙禎能做的更好,率領大宋走向更加的強大。

有誰不希望在一個強大君王的統治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既然現在的君王已經足夠好了,爲何還要經歷一番磨難之後再去適應新的君王?

無論如何磨合都是一個令人不舒服的事情,范仲淹等人還是希望趙禎過幾年時間再進行傳位,但趙禎早已下定決心,這件事不能再拖了。

范仲淹雖然是趙禎一手提拔起來的相公,但有時他又是固執的,爲了堅持他能帶着一羣相公堵在宮門前賴着不走。

皇宮之中是相當嚴肅的地方,宮門之間的界限也非常清楚,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范仲淹沒有越界,但卻是在以自己爲要挾,以一羣相公爲要挾。

趙禎沒有辦法在這個時候換掉他,因爲一旦現在懲治范仲淹以及這些前來叩宮的相公們,那自己也就失去了大義。

不光無法讓趙旭順利繼位還有可能使得朝堂上下更爲反對他,趙禎可不希望自己在這件事上“幫倒忙”。

一意孤行看來是行不通的,唯一的辦法只有讓這些“頑固的相公們”改變想法。

畢竟在之前他們也是支持趙旭的,只不過是現在接受不了趙禎提前退位而已,在他們看來這是趙禎的“不負責任”。

范仲淹一直在堅持着,跪在堅硬的地面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對人的精神和意志的一大考驗。

一羣人中已經逐漸有人體力不支,歐陽修昏倒了,韓琦癱倒在地,包拯在意被人擡了下去,而富弼也是搖搖欲墜,唯一還能挺住的只有蔡伯俙和狄青兩人。

蔡伯俙是跪出了經驗,對於他來說平日裡沒少被趙妙元罰跪,至於狄青自不用說,疆場上打熬出來的身體和意志都要比文官更爲強大。

而除了這兩人之外狀態還好一點的便算是蘇洵了,他可比范仲淹固執的多。

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如何說服官家收回成命,旨意現在只不過是在中樞而且是在相公們的手中便被攔截,並沒有下發到三省六部之中,其他的衙門也不知道這件事。

趙禎最終還是沒和這些“老頑固”堅持下去,事實上皇帝永遠也犟不過這些朝臣,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這些朝臣能把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最大。

即便是趙禎也要落荒而逃,原本還在愜意飲着茶水的趙禎在歐陽修第一個昏倒之後便慌了,於公於私這位“大文豪”都是趙禎所看重的,眼下就昏倒在左嘉肅門下,趙禎瞬間坐立不安。

而隨着韓琦,富弼等人的不支,趙禎便開始慌了神,這些相公們極少會如此反對自己,也極少不支持自己的旨意。

趙禎在宮城上來回渡步,四周的禁軍也是第一次見到官家如此焦躁不安的一面。

作爲宮城衛戍將軍的李酒小聲道:“官家,咱就不硬抗了吧?這些大頭巾可是固執的很,甚至連命都可以不要!”

趙禎微微苦笑:“朕難道不知?這些人若是沒有這般的執着,朕也就不會讓他們做大宋的相公了!也罷,把人請進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朕去更衣,三才這殺才也不知說了什麼!”

“官家三才大官向來是體恤您的!”

跟隨在趙禎身邊的陳彤及時的補上一句,趙禎瞪了他一眼:“若是在旭兒身邊你還敢這麼插話,朕便讓人割了你的舌頭!”

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
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八百八十七章趙禎的密謀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