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

郝一口並不擔心,他之所以能繪聲繪色的講述這些本屬禁忌的東西,本來就是因爲有了“那位”的授意,誰也不會爲難自己,雖然郝一口不知道爲何“那位”會讓自己說這些,但是一定有他的深意。

而酒樓中的看官更是希望聽到這種前所未聞的“驚天猛料”,各個屏氣凝神生怕錯過一個字,如此郝一口即便是再小的聲音都能在酒樓中傳遞開。

郝一口搖頭晃腦的唸叨着先秦古文:“《荀子》有云:“無慾將而惡廢,無急勝而忘敗,無威內而輕外,無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孰而用財欲泰。夫是之謂五權。

《逸周書》便更加詳細:“五權:一曰地,地以權民;二曰物,物以權官;三曰鄙,鄙以權庶;四曰刑,刑以權常;五曰食,食以權爵。”大家不妨瞧瞧,官家的皇權不外呼這五權之列!”

這是公開的事實,也是學問,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即便是朝中的御史聽了,也會認同郝一口的說法,本來皇帝就掌握着這五權,但郝一口接下來的話卻讓人瞪出眼睛來。

“陛下手中有五權,但皇后娘娘手中也有五樣東西,謂之五枚!合之狀若梅花,便取梅花標識,均由天家正室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之思,實乃協助天子以對五權之平衡。”

隨着郝一口的話,在場的看官都驚呆了,誰也沒想到皇后手中居然有這樣的權利,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歷朝歷代不都是以後宮不得干政爲由制約後宮的嗎?

怎麼突然冒出一個五枚出來?

包廂之中的趙禎微微點頭,而一旁的王語嫣驚訝的望着他道:“陛下怎可把如此隱晦之事公之於衆?後宮不得干政本就是制約皇后五枚之權,臣妾能控制得住五枚之權,難保後世不濫權!”

趙禎笑了笑:“外臣想削弱朕的皇權,那朕就把後權祭出,朕倒要看看他們是限制皇權,還是限制後權,與你朕本就夫妻一體,五權五枚亦是一體不礙事。”

王語嫣一時啞然,隨即笑道:“官家這是在報復相公們呢!先是得罪人家,然後再封賞,現在又要報復,果然官家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嘞!”

趙禎稍稍感嘆道:“朕是爲了以防萬一啊!說來也可笑,越是年紀大了,行事越小心謹慎了。話說朕都沒見過你手中的五枚,是當初劉太后給你的嗎?”

王語嫣微微點頭道:“當初真假太后一事在東京城鬧得沸沸揚揚,臣妾去了大相國寺,太后與禪房一耳交於臣妾,並讓臣妾立下重誓。非國難不得擅用……官家您瞧,這梅花五枚便是這般樸素模樣。”

一塊圓形銅印,上下粗細相同,上面更是簡單的加了一隻銅獸,趙禎實在不知道這長得怪模怪樣的東西到底是上面,下面的印章乃是五個字,每一個都是梅花的一片花瓣模樣,巧奪天工。

如此樸實無華的印信作爲皇后的東西實在有些尋常了點,趙禎指了指上面的怪獸道:“這是上面東西,爲何如此古怪,朕瞧他有點像是大理寺門口的獬豸。”

王語嫣微微一笑:“官家聖明,它本就是獬豸,只不過他原本留存與《山海經》之中,後被人們杜撰演化了而已。這纔是它的本來面目嘞!”

趙禎微微點頭,這獬豸的頭上並非獨角,而是一雙犄角,樣貌也並不是莊嚴肅穆,反而有點呆萌,沒想到原本憨態可掬的東西被後人轉述的如此可怕,幾乎是變了個模樣!

外面的郝一口說的和皇后說的幾乎相同,王語嫣望向趙禎道:“看來官家早就知曉了,爲何還要故作驚奇?”

趙禎尷尬的笑了笑:“先皇在駕崩之前便把五枚之事交代與朕,朕自然知曉它的作用,只不過不知它的模樣而已,朕的皇帝神寶代表五權,在明,可你的這五枚印信在暗,非大難不可輕啓,所以這也是歷代五枚不出於世的原因吧?”

王語嫣得意的笑了笑:“這是自然,盛世五枚出,必出妖后,如唐之武曌!”

趙禎微微點頭:“原來如此,這五枚一出,朕手中的五項財權就沒有了,難怪歷朝歷代太后都有垂簾聽政的本錢,掌握了一國之命脈,皇帝也不得不從啊!”

王語嫣微微一笑:“怎麼,難道陛下也擔心臣妾垂簾聽政?”

一旁的三才已經嚇軟了腿,他覺得自己聽了不該聽的話,很有可能被眼前這對聖人給殺了滅口……

趙禎微微搖頭:“這是朕給你的,也是朕對大宋最後的保障,以防萬一之用,你的責任越往後越大,朕信你,所以不必說出這樣的誅心之言。”

趙禎說完便擡腳提了早已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的三才一腳:“好戲該收場了,相公們也該收到消息了,咱們走!”

趙禎這麼做其實爲的是以防萬一,文臣的力量太過強大實在不好,即便是趙禎再咱們分化文臣,再怎麼從貧家取仕都無用,畢竟入仕之後文臣就是文臣!

趙禎活着的時候當然不怕文成集團的強大,但在自己死了之後呢?若是他們依然強大,甚至左右大宋的朝政便是一場災難,如今的大宋已經完全不同,不同於歷史上的趙宋王朝了!

在這個時候祭出後權以及皇后五枚,就是趙禎在提醒文臣,自己有辦法制約他們,無論如何皇權與後權夫妻一體,趙禎若是真的需要,王語嫣會毫不猶豫的實行自己手中的後權去支持他。

郝一口已經把五權五枚的事情說完了,最後在座的看官明白了,皇后的五枚其實就是監督且執杖王權的尺子,在非常時期限制皇帝的五項財權以達到制約皇帝的作用。

如此今天秘聞自然使得衆人目瞪口呆,誰也沒想到中宮皇后居然在朝中有着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誰也不知道,這其實也是趙禎在告訴朝中相公,自己有制約他們的方法,希望他們收斂一點,君臣之間是需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但作爲帝王,趙禎要永遠保持皇權的高貴與不可侵犯。

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
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