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

郝一口並不擔心,他之所以能繪聲繪色的講述這些本屬禁忌的東西,本來就是因爲有了“那位”的授意,誰也不會爲難自己,雖然郝一口不知道爲何“那位”會讓自己說這些,但是一定有他的深意。

而酒樓中的看官更是希望聽到這種前所未聞的“驚天猛料”,各個屏氣凝神生怕錯過一個字,如此郝一口即便是再小的聲音都能在酒樓中傳遞開。

郝一口搖頭晃腦的唸叨着先秦古文:“《荀子》有云:“無慾將而惡廢,無急勝而忘敗,無威內而輕外,無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孰而用財欲泰。夫是之謂五權。

《逸周書》便更加詳細:“五權:一曰地,地以權民;二曰物,物以權官;三曰鄙,鄙以權庶;四曰刑,刑以權常;五曰食,食以權爵。”大家不妨瞧瞧,官家的皇權不外呼這五權之列!”

這是公開的事實,也是學問,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即便是朝中的御史聽了,也會認同郝一口的說法,本來皇帝就掌握着這五權,但郝一口接下來的話卻讓人瞪出眼睛來。

“陛下手中有五權,但皇后娘娘手中也有五樣東西,謂之五枚!合之狀若梅花,便取梅花標識,均由天家正室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之思,實乃協助天子以對五權之平衡。”

隨着郝一口的話,在場的看官都驚呆了,誰也沒想到皇后手中居然有這樣的權利,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歷朝歷代不都是以後宮不得干政爲由制約後宮的嗎?

怎麼突然冒出一個五枚出來?

包廂之中的趙禎微微點頭,而一旁的王語嫣驚訝的望着他道:“陛下怎可把如此隱晦之事公之於衆?後宮不得干政本就是制約皇后五枚之權,臣妾能控制得住五枚之權,難保後世不濫權!”

趙禎笑了笑:“外臣想削弱朕的皇權,那朕就把後權祭出,朕倒要看看他們是限制皇權,還是限制後權,與你朕本就夫妻一體,五權五枚亦是一體不礙事。”

王語嫣一時啞然,隨即笑道:“官家這是在報復相公們呢!先是得罪人家,然後再封賞,現在又要報復,果然官家是打一棒子給個甜棗嘞!”

趙禎稍稍感嘆道:“朕是爲了以防萬一啊!說來也可笑,越是年紀大了,行事越小心謹慎了。話說朕都沒見過你手中的五枚,是當初劉太后給你的嗎?”

王語嫣微微點頭道:“當初真假太后一事在東京城鬧得沸沸揚揚,臣妾去了大相國寺,太后與禪房一耳交於臣妾,並讓臣妾立下重誓。非國難不得擅用……官家您瞧,這梅花五枚便是這般樸素模樣。”

一塊圓形銅印,上下粗細相同,上面更是簡單的加了一隻銅獸,趙禎實在不知道這長得怪模怪樣的東西到底是上面,下面的印章乃是五個字,每一個都是梅花的一片花瓣模樣,巧奪天工。

如此樸實無華的印信作爲皇后的東西實在有些尋常了點,趙禎指了指上面的怪獸道:“這是上面東西,爲何如此古怪,朕瞧他有點像是大理寺門口的獬豸。”

王語嫣微微一笑:“官家聖明,它本就是獬豸,只不過他原本留存與《山海經》之中,後被人們杜撰演化了而已。這纔是它的本來面目嘞!”

趙禎微微點頭,這獬豸的頭上並非獨角,而是一雙犄角,樣貌也並不是莊嚴肅穆,反而有點呆萌,沒想到原本憨態可掬的東西被後人轉述的如此可怕,幾乎是變了個模樣!

外面的郝一口說的和皇后說的幾乎相同,王語嫣望向趙禎道:“看來官家早就知曉了,爲何還要故作驚奇?”

趙禎尷尬的笑了笑:“先皇在駕崩之前便把五枚之事交代與朕,朕自然知曉它的作用,只不過不知它的模樣而已,朕的皇帝神寶代表五權,在明,可你的這五枚印信在暗,非大難不可輕啓,所以這也是歷代五枚不出於世的原因吧?”

王語嫣得意的笑了笑:“這是自然,盛世五枚出,必出妖后,如唐之武曌!”

趙禎微微點頭:“原來如此,這五枚一出,朕手中的五項財權就沒有了,難怪歷朝歷代太后都有垂簾聽政的本錢,掌握了一國之命脈,皇帝也不得不從啊!”

王語嫣微微一笑:“怎麼,難道陛下也擔心臣妾垂簾聽政?”

一旁的三才已經嚇軟了腿,他覺得自己聽了不該聽的話,很有可能被眼前這對聖人給殺了滅口……

趙禎微微搖頭:“這是朕給你的,也是朕對大宋最後的保障,以防萬一之用,你的責任越往後越大,朕信你,所以不必說出這樣的誅心之言。”

趙禎說完便擡腳提了早已趴在地上撅着屁股的三才一腳:“好戲該收場了,相公們也該收到消息了,咱們走!”

趙禎這麼做其實爲的是以防萬一,文臣的力量太過強大實在不好,即便是趙禎再咱們分化文臣,再怎麼從貧家取仕都無用,畢竟入仕之後文臣就是文臣!

趙禎活着的時候當然不怕文成集團的強大,但在自己死了之後呢?若是他們依然強大,甚至左右大宋的朝政便是一場災難,如今的大宋已經完全不同,不同於歷史上的趙宋王朝了!

在這個時候祭出後權以及皇后五枚,就是趙禎在提醒文臣,自己有辦法制約他們,無論如何皇權與後權夫妻一體,趙禎若是真的需要,王語嫣會毫不猶豫的實行自己手中的後權去支持他。

郝一口已經把五權五枚的事情說完了,最後在座的看官明白了,皇后的五枚其實就是監督且執杖王權的尺子,在非常時期限制皇帝的五項財權以達到制約皇帝的作用。

如此今天秘聞自然使得衆人目瞪口呆,誰也沒想到中宮皇后居然在朝中有着如此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誰也不知道,這其實也是趙禎在告訴朝中相公,自己有制約他們的方法,希望他們收斂一點,君臣之間是需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但作爲帝王,趙禎要永遠保持皇權的高貴與不可侵犯。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
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見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