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

變之一字說來簡單,卻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人們習慣定式思維,習慣已經存在的東西,習慣安於現狀,改變一個人尚且困難,何況是改變一個國家持續近百年的官制?

還好這次改變是朝堂,是官制,卻不是整個國家。

在趙禎空前強大的威信與皇權面前,改變所遇到的阻力還不是很大,尤其是頑固的保守派被成功顛覆後,官制改革的阻力便也隨之煙消雲散。

至於稅收之類的卻是不用改變,個稅這東西在大宋並不是不存在,只不過存在的形勢不一樣而已,上到王侯將相,下到市井小民,人人都要交稅。

只不過宗室,貴族的稅收存在於他們所經營的產業中,而朝臣官員的收稅存在於他們的俸祿之中。

原本會引起他們不滿的東西卻並未有什麼波瀾,因爲所有人都知道,在大宋三司的稅收誰也不能違反,如若不然原本手中應有的權利便得不到保障,隨之消失。

宗室這種特權階級也不能例外,若不交稅則有革除頭銜之危!

若是宗室偷稅漏稅,第一個找上門的不是三司的財計官員,畢竟他們的品級往往還沒有宗室高,找上門的是大宗正司的人。

大宗正司是趙禎在景佑三年便設立的衙門,掌糾合宗室外族屬而訓之以德行、道藝接受其詞論而糾正其違失,有罪即先劾奏皇帝,法例不能決斷者,即共同上殿取裁。總管宗室服屬遠近之數及其賞罰規式。

大宗正司的長官是知大宗正事,雖然是宗室之中德高望重者充任,但一般沒有實權,只是掛名而已,主要的職責便是和提醒宗室安於法度。

而正真執掌大宗正司的卻是兩位監丞,文臣京朝官以上者充任,這個範圍就打了,基本上都是御史臺的御史,這些人恰巧也是宗室最不願得罪的人。

連宗室都要老老實實的交稅,何況他人?

官員的稅收從俸祿中扣除,這俸祿是有定數的,所以官員每年交稅的數額也是有定數,想要偷稅漏稅更是不易,在大宋只有四種人不用交稅。

皇帝,士子,軍士以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除了皇帝以外,這些人的家庭都是同樣要交稅的,沒有例外的存在。

不過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羣不用交稅,比如災民,受災的州,府,縣趙禎自然會下旨免去他們的稅收。

當然社會上的無業遊民自然也不用交稅,可事實上這些人的稅收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到了大宋的國庫之中,商業稅…………

買賣商品都是要交稅的,只不過都是在商品的價格之中,買的人看不見,賣的人卻很清楚,因爲朝廷要向商家收稅,於是商賈就把稅收也加入了商品的價格。

在下層穩定的情況下,改制比沒有趙禎和朝臣們想象的那麼大影響,最困難的“稅改”階段大宋已經度過,剩下的一小撮利益既得者也被瓦解,於是趙禎的改制自然而然的被接受。

超會上同時還決定了明年的年號,乾宇…………

這是以大宋最大的宮殿所命名的,象徵大宋天朝上國的地位,以及強大的國力,趙禎對此非常滿意,並且也預示着大宋開始瘋狂擴張的開始,如天之高,如蒼穹之浩瀚。

而這次改制也就被命名爲乾宇改制。

最忙碌的算是中書省了,這是大宋文官的最高領導層,以宰相范仲淹爲首,參知政事歐陽修,蘇洵,歐陽修,富弼,韓琦,王安石爲輔,領導整個朝堂的文官機構進行改制。

最主要的便是恢復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制度,同時還保留了秘書省和內侍省,這就是說一共有五個省。

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中書三省纔是真正的中樞,秘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

但趙禎並不是傻子,皇權的集中還是必須的,還是那句話,沒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適合的制度,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集中皇權就是最好的。

三省的出現進一步的削弱了相權,趙禎在這裡埋了個坑,把已經所剩不多的相權再次劃分到了三省之中,門下省依舊是文官的最高權利機構,但宰相不叫宰相了,趙禎賜名宰執政事。

只不過說是宰執政事,事實上還是那點權利,低價官員的任用,公文的發佈,參政議政等等。

宰相的政務之權被平分至三省之中,自然不利於辦公,但政事堂的出現卻是一個極大的改良,門下省的宰執,尚書省的副相,中書省的副相同在政事堂辦公。

政事堂是一座建在三省之間的院落,只有倆個小殿,一個作爲相公們的辦公之地,一個作爲會議之地。

可以說大宋的三省是在一個院子裡辦公,而宰執和兩位副相則是在院子中的院子辦公。

六部依舊是六部,他們的職權沒有多大改變。但在寄祿官消失後,這權利就又回到了他們的手中。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戶部掌管天下戶籍,人口。但多了一個醫療體系在內,全國的醫院也歸其考覈管轄。

禮部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同時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鴻臚寺歸其管轄。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旗號等,但兵部特殊,歸由參謀院管轄,辦公之所也在參謀院之中,同時趙禎下旨擴大參謀院的公衙。

刑部掌全國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大理寺歸其管轄。

最後的工部便簡單的多,掌全國範圍內的公共基礎設施營造,以及朝廷營造,雖然簡單,但範圍甚廣,瑣事頗多,小到公路修補,大到治河救災都屬於工部的範疇之內。

所以在皇宮中工部的衙門也是最大,所用官員也是最多。當然外差也是最多的,工部官員不可能在工部之中治河,自然都要下到地方上去,每年勘磨的都是他們的業績。

六部的最高長官都以部名歸屬尚書,也就是六部尚書,而他們還有一項權利,參知政事,六部的長官在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參政議政,也可在三省的政事堂中進行相商。

所以大宋的參知政事名頭屬於特殊職銜的擁有者,即宰執,兩位副相以及六部尚書總共九人,剛好應對九九歸一之數。

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
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