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

無論東京道的戰況如何,這場戰事已經結束,姜時興和張舟的奏疏同時送達神都城,雖然是有所準備,但當趙禎看到損失的時候依舊是心疼不已。

戰死,重傷者達四萬之衆,這是宋軍從未遭遇過的大損失,即便是狄青率軍二十萬出征黑汗也不過這麼多損失罷了,但狄青麾下可是足足二十萬人。

看着奏疏的趙禎心中一度懷疑,是不是張舟的能力不行,是不是他的火器搭配戰術不如傳統戰術來的犀利?可姜時興的奏疏打消了他的疑慮。

張舟的戰術可堪完美,一舉一動都符合軍中的規矩,也是最優選擇,那麼問題就出在了契丹人的身上,蕭捷率領的十萬契丹人奪取了黑水軍的盔甲武器,武裝了整整一萬人,而這一萬人就成爲撕開宋軍防線的尖刀。

並且姜時興着重的提到了契丹人的鬥志,他們拼死不退,死戰到底,有的人甚至與宋軍同歸於盡,拼殺慘烈之時,斷臂而揮刀殺敵,撲敵之兇狠若噬人之狼也!

這是姜時興奏疏之中清楚記載的,契丹人的戰意彷彿一下子爆發出來,這種死戰不退的精神如同宋軍一般無二,強強相對,必有折損,難怪宋軍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更加印證了那句老話,狹路相逢勇者勝。

但趙禎相信,若是以張舟的想法,宋軍全部裝備火器,戰況和戰果會大大的不同,契丹人的戰意也會被徹底擊垮,因爲他的總結之中提到了自己刻意留下的火槍預備隊。

事實上他們纔是扭轉戰局的重要因素,契丹人之所以被擊退,之所以選擇不戰,最重要的便是這支數千人的火槍隊造成的威懾。

趙禎一邊看着奏疏,一邊命令參謀軍事院的官員在沙盤上覆盤整場戰爭。

宋軍作戰之時,行軍司馬會記錄整場戰爭的過程,什麼時候主將如何用兵,如何變陣,如何出擊,大軍又是怎麼戰鬥的,但這場遼陽之戰有些出乎意料。

姜時興的奏疏記錄斷斷續續,這是因爲當時宋軍失去了軍中的聯絡,有時候只能各自爲戰,這一點也會在沙盤上反映出來,並且進行推演。

大宋的軍武院培養了許多軍事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僅有朝廷的將領,更有如同文官一樣系統研究戰爭的軍事文官,他們比較特殊,才學不輸與文官,智謀不輸與武將,但卻不適合領兵作戰,還需要勘磨。

於是這些人便成爲趙禎總參謀部的一員,專程負責推演,估算,覆盤戰爭。

所以趙禎才能真實的看到一場戰爭的始末,包括狄青對黑汗的征伐也是一樣,只是趙禎沒有興趣覆盤罷了,畢竟那場戰爭大宋是一直碾壓黑汗的存在,一路上完全沒有阻力。

但遼陽之戰是個例外,於是便有了覆盤之說。

可以說張舟最後的火槍隊是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契丹人從未見過這種戰術,火槍輪射之後,開始刺刀衝鋒,趙禎甚至能想象出這一場景。

數千大宋將士,身着靈活的板甲,蹲立三排瞄準射擊,在擊發燧發槍之後,前兩排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移動到最後一排進行裝藥,前排士兵繼續設計,並且向前移動。

這是一種行軍式的射擊方式,因爲槍膛中增加了筆直的膛線設計,並且利用了米尼彈這種紙筒吹箭箭矢技術,所以大宋的火槍精準度高的有些嚇人。

連趙禎自己甚至都能打出二百五十米上靶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來。

更別說軍中的火槍好手了,他們都是百裡挑一的火槍手,精度自然不用說,熟練的程度更不用說,更爲重要的是速度。

這些火槍手所使用的燧發槍全部都是後裝燧發槍,槍柄擊錘前端是可以掰開的那種,只需要裝填紙殼火藥以及米尼彈便可設計。

若是說唯一的缺點,依舊是要清理槍膛,畢竟黑火藥依舊不是最理想的發射藥。

即便如此,後裝燧發槍無論是從威力,精度還是速度上都比普通的燧發槍要厲害的太多,也使得張舟下定決心在戰局最爲膠着的時候投入火槍手來逆轉佔據。

放下手中的奏疏,趙禎看着沙盤邊上的火槍,這火槍的型號和張舟所部使用的是完全一樣,乾宇二年造。

乾宇二年造是一種長火槍,也可以說是長步槍,槍管長度達到了三尺三寸,相當有後世的一米二左右,槍管越長,膛線也就越長,精度越高。

摩擦着厚重實木的槍身以及鍛造出的槍管,鑄造雖然方便容易成形,效率高,但遠沒有鑄造來的結實耐用。

乾宇二年造便是如此,槍管完全是用一塊鐵敲打出來的,先千錘百煉,祛除雜質,然後邊加熱邊錘卷,每把槍的造價便高達二十五貫錢,完全就是錢砸出來的武器。

但同樣,它的性能也是最爲優異的,不用趙禎可以引導,大宋格物院的軍械司便自己造出了這種劃時代的火器,因爲年號而定名爲乾宇二年造,但趙禎知道,這其實就是歷史上的肯塔基長步槍。

華夏人彷彿天生就適合使用火器,別說是趙禎,即便是一般的文臣也能很快的上手並且達到相當不錯的射擊成績,並且很快就迷戀其中。

手中這支乾宇二年造便是最爲優秀的產物,大宋上下無論文武都會火器充滿了激情,趙禎深知其中的優勢,而這一戰也是證明火槍價值的一戰。

而趙禎知道,火器的可怕不僅在於這裡,還在於最爲致命的地方,操作簡單。

只需要一根拇指便能完成上膛動作,只需要一根食指就能擊發火槍,如此簡單的操作即便是傻子都能學會,訓練成本降低很多。

即便是近距離作戰,這武器也能成爲很好的殺敵利器,一米二的槍身裝上刺刀後連上槍托達到了近一米六,雖然和兩米有餘的長矛相媲美,但卻比短矛更加致命。

長度適中的火槍加上刺刀衝鋒起來非常稱手,所以張舟麾下的火槍兵在戰場上逆轉局勢。

趙禎端着乾宇二年造簡單的做了幾個突刺動作,喃喃自語:“這是在告訴朕火槍的優勢啊!這個張舟還真是膽大包天!”

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
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滅汝,與汝何干?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