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

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情況下就回出現極端,有些人把問題歸咎於錢莊,有些人則是把問題歸咎於商號中的大掌櫃。

這是一個決策問題,東城豪門的有些人家自己不願負責的情況下,就把問題推卸給了總號中的大掌櫃,認爲是大掌櫃的無能才導致他們簽訂了和錢莊之間“不平等的契約”。

這樣的家族不在少數,他們把責任推卸給掌櫃的同時,聲稱自己根本就沒有瞧見過這份契約,知情書和契約皆是大掌櫃的簽訂,應該和商號無關。

更有甚者直接聲稱這件事就是總號中的大掌櫃和錢莊之間的秘密交易,其目的就是爲了竊取家中產業!

有些人家更是把商號中幹了多年的大掌櫃告上了北平府的公堂。

“惡僕害主”這件事在大宋的律法中判罰的相當嚴重,一時間不少的東城掌櫃紛紛請辭而去,誰也不願意成爲東家的替罪羊。

這樣的行爲自然是令人不齒,消息傳開神都城的百姓也紛紛聲討這樣的行徑,但卻沒有什麼用。

北平府的公堂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一旦要上堂便要把話說清楚,這裡不是東城各家的公堂,而是大宋國都的公堂,是律法的所在。

人證物證缺一不可,不似之前把家中惡奴押到公堂上,派個人說明情況就行,還要有人證物證,於是大宋錢莊最近就比較繁忙,拉比跟着也忙了起來。

他要作爲人證過堂,而要把簽訂契約時的《知情書》呈堂作爲物證。

現在整個大宋無論朝堂上下都在提倡律法治罪,便是北平府也不能例外,而錢莊的積極配合也使得冤假錯案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

賈昌朝在得了龍圖閣大學士之後便算是徹徹底底的北平府知府事,眼下這事情他早已看的通透,不是自己能夠攙和的,只能把案件處理好之後上報大理寺。

在他之權範圍之內的事情當然要處理好,否則朝堂上的相公們必然要上奏,但超過自己管轄的事情就要上交給大理寺,如此便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此時的賈昌朝明白,自己不能偏頗,也不能有所倒向,東城的水太深,一旦事發就會牽連出一大批的人來。

據他所知,石家的石元孫,楊家的楊懷玉都在背後,更爲讓人可怖的是,官家亦是站在背後的人。

東城豪門的事情,少有眼見的人便知道是官家在被後動手,官營買賣和蔡記都是官家手中的商號,他們打擊的對象便是東城豪門的各家商號,這樣還看不清楚的人便是無可救藥的傻子。

賈昌朝是聰明人,他絕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賈昌朝的優點便是善於總結經驗,他和呂夷簡之間的關係幾乎沒有人知道這是他學習呂夷簡的老道,而他同樣要學習呂夷簡明哲保身的本事。

東城豪門在朝堂上爲自己的鋪路根本就是個笑話,那些出自東城豪門的新晉官員自己都在努力的和東城豪門撇清關係。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一段時間後就都紛紛明白,爲有堅定的跟着官家纔有出頭的機會。

遵從官家的改革,遵從文化上的革新,遵從六部相公的指揮,多做實事,多爲百姓謀福,這纔是他們升遷的最好辦法。

依靠官員之間互相聯繫,互相給予方便,最後倒黴的終究是自己,若是拿不出政績,便是自己的名字被放進了吏部考覈之中也會被無情的刷下來。

所以朝堂上的一切早已變了規矩,沒人再想着如何結黨營私,因爲這根本就沒有效果,監察院在盯着,黑手在配合監察院,吏部的考覈同樣有監察院的參與。

你上報的政績真假,很快就會被人查到,無論是在地方放上的還是在朝堂上,若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都難以升遷,若是僞造政績,那可就更加了不得,甚至有直接被剝奪官身的可能。

眼下的朝堂早已不是當初的朝堂,雖說還沒到鐵板一塊的程度,但卻時時刻刻受到監察,上至宰執相公,下至地方知縣事,無人能例外。

官家已經把朝堂上的政權和監管之權徹底分開,宰執相公手中的權利只是在朝堂上,在大政上起到輔佐太子的作用。

兵權在官家手中,官員的吏治考覈在吏部的手中,檢查之權被牢牢的掌握在監察院的手中,科舉之權在禮部手中,而這些最後都指向了官家。

看似實在分割相權,加強六部的權利,實則實在加強皇權。

唯一能夠約束皇權的,也只有官家自己制定的律法,最近朝堂上就在忙活這東西,幾乎每個朝臣都能爲大宋正在制定編篡的全新律法建言獻策。

說來奇怪,相權被分割之後,賈昌朝第一次發現,原來大宋真的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

自己之前也提了兩項,關於神都城的知府事職權之辯與神都城的防治之策,這兩項居然都被宰執相公范仲淹給誇讚,同時上呈太子報官家御批。

而御批下來的奏疏再次會到了自己手中,上面有太子以及官家的答覆,內容不可謂不詳細,每每想到這裡賈昌朝的內心都是“熱乎乎”的。

便是自己都能有這樣的感覺,其他的官員自不用說。

這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向官家,向太子,向朝堂上袞袞諸公甚至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才學和能力的機會!

沒有人會錯過這一甚是,而賈昌朝早已斷絕了和呂夷簡的來往,他和呂夷簡的會面,甚至和東城豪門那些人的會面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找不到物證來證明。

而眼下東城豪門已經不行了,這些“蠢貨”若是再敢鬧一次宣德門請見,接過必然是被管家嚴懲,再一再二不再三,上次那些誥命夫人的請見已經惹得皇后動怒,管家不悅了,若是再有必定會受到斥責。

但東城各家要想解決自己身上的麻煩,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官家請旨,這在賈昌朝看來根本就是個悖論。

咚咚咚……北平府門口的鳴冤鼓再次被敲響,衙役匆匆趕來:“啓稟大老爺,是東城張家的人……”

賈昌朝擺了擺手不耐煩的開口道:“又是狀告自家大掌櫃的吧?”、

“是!”

“可提交了人證物證?”

“均是沒有!”

“轟出去!”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