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

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情況下就回出現極端,有些人把問題歸咎於錢莊,有些人則是把問題歸咎於商號中的大掌櫃。

這是一個決策問題,東城豪門的有些人家自己不願負責的情況下,就把問題推卸給了總號中的大掌櫃,認爲是大掌櫃的無能才導致他們簽訂了和錢莊之間“不平等的契約”。

這樣的家族不在少數,他們把責任推卸給掌櫃的同時,聲稱自己根本就沒有瞧見過這份契約,知情書和契約皆是大掌櫃的簽訂,應該和商號無關。

更有甚者直接聲稱這件事就是總號中的大掌櫃和錢莊之間的秘密交易,其目的就是爲了竊取家中產業!

有些人家更是把商號中幹了多年的大掌櫃告上了北平府的公堂。

“惡僕害主”這件事在大宋的律法中判罰的相當嚴重,一時間不少的東城掌櫃紛紛請辭而去,誰也不願意成爲東家的替罪羊。

這樣的行爲自然是令人不齒,消息傳開神都城的百姓也紛紛聲討這樣的行徑,但卻沒有什麼用。

北平府的公堂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一旦要上堂便要把話說清楚,這裡不是東城各家的公堂,而是大宋國都的公堂,是律法的所在。

人證物證缺一不可,不似之前把家中惡奴押到公堂上,派個人說明情況就行,還要有人證物證,於是大宋錢莊最近就比較繁忙,拉比跟着也忙了起來。

他要作爲人證過堂,而要把簽訂契約時的《知情書》呈堂作爲物證。

現在整個大宋無論朝堂上下都在提倡律法治罪,便是北平府也不能例外,而錢莊的積極配合也使得冤假錯案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

賈昌朝在得了龍圖閣大學士之後便算是徹徹底底的北平府知府事,眼下這事情他早已看的通透,不是自己能夠攙和的,只能把案件處理好之後上報大理寺。

在他之權範圍之內的事情當然要處理好,否則朝堂上的相公們必然要上奏,但超過自己管轄的事情就要上交給大理寺,如此便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此時的賈昌朝明白,自己不能偏頗,也不能有所倒向,東城的水太深,一旦事發就會牽連出一大批的人來。

據他所知,石家的石元孫,楊家的楊懷玉都在背後,更爲讓人可怖的是,官家亦是站在背後的人。

東城豪門的事情,少有眼見的人便知道是官家在被後動手,官營買賣和蔡記都是官家手中的商號,他們打擊的對象便是東城豪門的各家商號,這樣還看不清楚的人便是無可救藥的傻子。

賈昌朝是聰明人,他絕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賈昌朝的優點便是善於總結經驗,他和呂夷簡之間的關係幾乎沒有人知道這是他學習呂夷簡的老道,而他同樣要學習呂夷簡明哲保身的本事。

東城豪門在朝堂上爲自己的鋪路根本就是個笑話,那些出自東城豪門的新晉官員自己都在努力的和東城豪門撇清關係。

這些人在朝堂上混一段時間後就都紛紛明白,爲有堅定的跟着官家纔有出頭的機會。

遵從官家的改革,遵從文化上的革新,遵從六部相公的指揮,多做實事,多爲百姓謀福,這纔是他們升遷的最好辦法。

依靠官員之間互相聯繫,互相給予方便,最後倒黴的終究是自己,若是拿不出政績,便是自己的名字被放進了吏部考覈之中也會被無情的刷下來。

所以朝堂上的一切早已變了規矩,沒人再想着如何結黨營私,因爲這根本就沒有效果,監察院在盯着,黑手在配合監察院,吏部的考覈同樣有監察院的參與。

你上報的政績真假,很快就會被人查到,無論是在地方放上的還是在朝堂上,若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都難以升遷,若是僞造政績,那可就更加了不得,甚至有直接被剝奪官身的可能。

眼下的朝堂早已不是當初的朝堂,雖說還沒到鐵板一塊的程度,但卻時時刻刻受到監察,上至宰執相公,下至地方知縣事,無人能例外。

官家已經把朝堂上的政權和監管之權徹底分開,宰執相公手中的權利只是在朝堂上,在大政上起到輔佐太子的作用。

兵權在官家手中,官員的吏治考覈在吏部的手中,檢查之權被牢牢的掌握在監察院的手中,科舉之權在禮部手中,而這些最後都指向了官家。

看似實在分割相權,加強六部的權利,實則實在加強皇權。

唯一能夠約束皇權的,也只有官家自己制定的律法,最近朝堂上就在忙活這東西,幾乎每個朝臣都能爲大宋正在制定編篡的全新律法建言獻策。

說來奇怪,相權被分割之後,賈昌朝第一次發現,原來大宋真的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

自己之前也提了兩項,關於神都城的知府事職權之辯與神都城的防治之策,這兩項居然都被宰執相公范仲淹給誇讚,同時上呈太子報官家御批。

而御批下來的奏疏再次會到了自己手中,上面有太子以及官家的答覆,內容不可謂不詳細,每每想到這裡賈昌朝的內心都是“熱乎乎”的。

便是自己都能有這樣的感覺,其他的官員自不用說。

這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向官家,向太子,向朝堂上袞袞諸公甚至是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才學和能力的機會!

沒有人會錯過這一甚是,而賈昌朝早已斷絕了和呂夷簡的來往,他和呂夷簡的會面,甚至和東城豪門那些人的會面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找不到物證來證明。

而眼下東城豪門已經不行了,這些“蠢貨”若是再敢鬧一次宣德門請見,接過必然是被管家嚴懲,再一再二不再三,上次那些誥命夫人的請見已經惹得皇后動怒,管家不悅了,若是再有必定會受到斥責。

但東城各家要想解決自己身上的麻煩,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官家請旨,這在賈昌朝看來根本就是個悖論。

咚咚咚……北平府門口的鳴冤鼓再次被敲響,衙役匆匆趕來:“啓稟大老爺,是東城張家的人……”

賈昌朝擺了擺手不耐煩的開口道:“又是狀告自家大掌櫃的吧?”、

“是!”

“可提交了人證物證?”

“均是沒有!”

“轟出去!”

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
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零六十三章慶曆五年的第一場火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談崩了……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獮依舊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