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

蘇軾覺得官家的眼神有些奇怪,他說不出是什麼地方不對,但最少有點他知道,他也能看出來,官家的眼神可沒有透露出什麼善意……

“你與靈兒的情愫朕已經知曉,整個京師都傳遍了!此事朕也算是捏着鼻子認下了,誰讓靈兒喜歡你,可你做的也太過分了些!簡直是無法無天!帶着朕的長樂公主女扮男裝去了春風樓!簡直……簡直是膽大妄爲!”

果然不出所料,官家一開口就讓他尷尬不以,蘇軾乾咳一聲道:“官家,此事……此事……是靈……長樂公主的主意。”

三才在一旁撇嘴道:“你倒是精明,什麼都往殿下的身上賴!”

蘇軾笑了笑:“臣下這是直言不諱,確實如此,但官家當年……”

我的天爺爺!這蘇軾還真的是什麼都敢說,三才瞪大眼睛的望着蘇軾,他真的想看看這個渾人是什麼死的,但官家跟讓他震驚。

“哈哈……好你個蘇子瞻,倒打一耙不說,卻用這事來揭朕的短,靈兒給你當的“狗頭軍師”吧?可你知不知道,因爲你的愚蠢讓你和靈兒的事情全都暴露在兩府相公的眼睛中!多少的朝廷重臣看在眼中!這簡直是把靈兒的清譽敗壞的體無完膚!她是朕的公主!朕唯一的公主!你可知罪!”

面對趙禎的斥責,蘇軾反而放心了,目光直視趙禎的眼睛道:“官家,臣下是真的與長樂公主兩情相悅……”

“混帳東西!你這是什麼意思?竟敢目無君上,面對陛下如此無禮?!”

蘇軾根本不看三才,而是對趙禎施禮道:“臣下並無冒犯君上之意,微臣只是在述說本心!”

趙禎盯着他的眼睛看了許久,他相信蘇軾所說,一個出生如此之好,才學如此上佳的蘇子瞻若不是對靈兒死心塌地,絕對放棄大好的前程佔到外戚的隊伍之中?

趙禎的目光就一直沒從蘇軾身上離開,上下打量着這個癡情種,在忠於愛情上他有着出奇一致的必然性,趙禎忽然發現,自己可以改變歷史,改變許多東西,但人的本性他卻很難改變。

即使從王弗變成自己的女兒,這個蘇子瞻已久沒有改變他原本的愛情觀。

在這一點上趙禎不得不承認他有些佩服蘇軾,這種對愛情的忠貞使得他徹底放棄了在仕途上走的更遠的可能,放棄了使得他蘇家更上一層樓的可能。

這小子明知自己簡在帝心,明知自己是金科狀元,很有可能走上相公的位置,可他偏偏不在乎,這種瀟灑和放手可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

“你倒是個癡情種,朕倒是成了棒打鴛鴦的惡人了?”

蘇軾並不說話,只不過從他的眼神中趙禎可以看出,眼前這個狀元郎算是被女兒徹底拿下了…………

揮了揮手讓三才出去,趙禎道:“朕御批奏疏也好幾個時辰了,陪朕走走。”

蘇軾的態度已久不卑不亢,只不過眼神中帶有一絲欣喜,顯然他能看得出官家這是稍稍待見了自己,並非是厭惡自己的那個父親。

蘇軾很聰明,也很敏感細膩,他能便被趙禎的態度到底是一個懷柔天下的皇帝還是一個從而子女的父親。

趙禎在前面非常輕鬆的走着,他現在卸下了身上的沉重負擔,雖然只是暫時的,但他卻極爲享受這個時刻,難得的當下國事,閒暇而輕快的散着步。

但很快他又要再次接觸國事,或者說是家事,對於一國之君來說,連爲女兒挑選女婿都算是國事了,這也是一種另類的身不由己吧!

“別的先不說,朕倒是要看看你是否如你父親說的一樣有捷才!”

這是要考校自己,蘇軾並不擔心,他早已做好了準備,既是接受一國之君的考校又是接受未來岳丈的考校。

“陛下請!”

眼下頗有君臣之間機智問答的感覺,就差一句請出題了,不過這種環境確實非常適合閒談式的問答,君臣之對莫過如此最好!

“你先說說對於密諜的防範吧!朕很想知道你有什麼妙計,以至於你父親那般自耿耿的人都願意爲你做伐,以至於從不徇私的歐陽修都爲你謀出路,甚至不惜得罪朕。”

蘇軾苦笑一聲道:“承蒙歐陽學士看得起子瞻,其實他和夏參政的辦法很好,只不過時間來不及,且不夠細密,所謂百密一疏,很多時候就是這一疏纔會造成紕漏。官家完全可以效仿家父在雲南路的所作所爲,以城內的北城偏地作爲營地,內遷所有要害至此,築高牆,駐重兵,設堡寨,層層守護之!”

趙禎爲爲點頭:“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所用公帑不是很大,又不用耗費太多的時間……是個好辦法!”

“不過……此舉卻是要內遷許多要害,在這內遷之時,疏漏之處頗多,當謹慎行事,不可讓遼人發現端疑。”

趙禎笑了笑:“這倒是難啊!遼人的密諜就在京中,京中的百姓不下百萬,要害之地又四散各處,要想瞞過有心人怕是也難,反倒是大動干戈的好。”

“官家聖明!”

“還是你給朕出了個好主意。”

說實話趙禎有些嫉妒眼前的這個大文豪,不光有詩才,更是有着捷才和政治才華,彷彿上天都把好處給了他,不過是個人就有缺點,否則也不會有“養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這句話了。

他蘇軾的忠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他的軟肋了,也是他的缺陷,若是他看上了一般人家的女子,完全沒有問題,可他卻和靈兒暗生情愫了。

這就意味着他的政治前途基本走到了盡頭,一旦尚娶公主,他即是駙馬外戚,即便是授官也不得超過五品的文資,這對一個有理想有報復的年輕人來說無異於一場毀滅性的打擊。

但面對這一切,瀟灑的蘇軾輕而易舉的便要放棄,趙禎也不得不承認他很欣喜,自己的靈兒一旦嫁給蘇軾必將得到幸福!

只不過蘇軾給趙禎的驚喜遠遠不止密諜一事,他還有這極爲出彩的才幹,在這一點上趙禎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纔會決定重用他,與蔡伯俙一樣重用他……

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
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義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六百二十九章論“人才”重要性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