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

趙禎走下了城牆后王韻便前來奏報,同樣他也看見了捺哲爾的離開,不明白官家爲何要放他,以此爲籌碼讓哲爾克前來不是極好?

但這話他沒有說出來,而是猶豫的說道:“官家,就這麼讓他走了?”

趙禎看穿了他的心思:“你打算用捺哲爾逼迫哲爾克前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草原上的人會覺得這是大宋在耍的小手段,只會更加的不信任大宋,一個部族的族長怎麼可能因爲一個兒子而冒着巨大的風險前來?”

王韻不在說話,他知道官家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也被趙禎的話所說服。

但趙禎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大吃一驚:“傳旨楊懷玉,命其率領背嵬軍前往捕魚兒-那兀兒準備,若是十日之內不見哲爾克前來,便率軍征伐,直至歸順!”

在趙禎看來,自己已經做的仁至義盡,威脅早已發出,算是警告過了對方,也給了他們極大的善意,哲爾克不會不知道大宋國君的邀請意味着什麼,若是拒不奉召,便是鐵了心的要爲契丹出力,那就陛下是大宋的敵人,到時征伐起來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加上楊懷玉行軍一共半個月的時間,趙禎相信若是有心歸宋便早已下定決心,若是沒有,多等也沒用。

楊懷玉前來領旨的時候,趙禎還特意囑咐道:“若是可汗之子捺哲爾向你借兵,便慷慨相助,朕覺得很有可能,那小子可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楊懷玉驚訝的望向王韻,見他也跟着點頭,便雙手抱拳領旨而去,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他哪裡知道這句話反而提醒了王韻………

他想起來了,官家說過一句話:人的慾望纔是這個世界上最難以填滿的溝壑,即便是人命在它面前也不過是墊腳石而已,除此之外無有其他。

捺哲爾從到了大宋軍中之後便被大宋的軍力所震撼,已經完全沒有和大宋對抗的野心,至於到了大宋之後,所見所聞更是讓他目不暇接。

一個窮人若是沒有見識過奢華的生活你怎麼對他說也是無用,可一旦見識過了,一旦享受過了,再讓他回首貧窮的自己,原本樸素的心也會跟着躁動起來。

趙禎值不過是給捺哲爾見識了一下這個世界的繁華,以及大宋的力量而已,這顆種子便在捺哲爾的心中瘋狂的生長,沒有東西能阻擋它們。

回到塔塔爾部的捺哲爾一定會遇到重重阻力,頑固的力量在草原民族可謂是根深蒂固,他們不喜改變,更不善改變,認爲祖先的東西都是好的。

至於歸附大宋,那便違背了頑固者的準則,誰知道漢家王朝會不會對他們舉起屠刀,還是應該跟隨契丹的腳步比較好,畢竟相比大宋他們更瞭解契丹了。

趙禎在上京城中安心的等待着,他不光在等來自塔塔爾部的歸附,更是在等待張舟,對契丹的征戰已經結束,這一戰已經對契丹造成的打擊目標也已經完成。

而接下來是先一步瓦解草原上對契丹支援的韃靼人,只有砍掉他們的羽翼,才能更好的壓迫契丹,趙禎不會腦子一熱的就來一場“一戰定天山”。

對契丹的征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因爲地區的問題,因爲善後的問題,趙禎並不能如同消滅黑汗一樣一舉消滅契丹。

但在張舟回到臨橫府之前,塔塔爾部的可汗哲爾克便先一步抵達大宋,並且這一次他的兒子捺哲爾也再次返回,顯然他已經說動了他父親。

當然也有可能是楊懷玉的大軍給了他們真正的威脅…………

但無論如何這對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趙禎以重禮接待了這兩位爲塔塔爾部未來而來的父子,讓這對父子看到了大宋的繁榮與奢華。

尤其是在哲爾克抵達之後,更是被眼前的這一切所吸引。

兒子果然沒有騙他,眼下的大宋富足強盛,若是塔塔爾部的百姓能過上一半這樣的生活,便算是極好的了。

大殿之中除了三才之外便沒有旁人,趙禎在這裡單獨召見了哲爾克父子,這兩人對大宋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好奇,看到什麼都要大量許久。

對於他們來說,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以至於三才咳嗽了一聲之後他們纔想起向趙禎行禮。

面對趙禎,哲爾克並沒有多麼侷促,以草原上的禮節參見了趙禎後便單刀直入主題:“塔塔爾部可汗哲爾克參見大宋皇帝陛下!願您的帝國永遠昌盛!”

趙禎點了點頭:“免禮平身,和朕說說草原上的情況,朕可沒在草原上生活過,除了征戰便是在宮中呆着。”

哲爾克與捺哲爾父子兩人對視一眼,他們沒想到接受大宋皇帝的召見後,居然是要回答這種問題,宋人之間的客套也算是見識到了。

父子兩人只能把草原上的見聞和有意思的事情說給趙禎聽聽,而趙禎也在和他們說着大宋和草原的不同,以及許多有趣的事情。

只有這樣才能提到草原,當然這也是一種對比,讓這對來自草原的父子見識一下大宋和草原的區別,見識一下大宋的國力強大,見識一下大宋的未來。

也讓他們自己幻想一下未來,這也算是一種變相誘惑!

“朕自然瞧見了你們的誠意,但你們初入我大宋,自然應該好好看看風土人情,再說這上京城和臨橫府你們也該不陌生吧?在這裡走走逛逛,看看我大宋治下的土地和契丹人的土地有什麼區別?朕相信你們自己看到的東西要遠比朕對你們說的更讓你們安心!”

哲爾克父子兩人對視一眼,顯然大宋皇帝是不打算在今天說正是了,既然如此他們也不能強求大宋皇帝,於是只能在三才的帶領下退出宮殿。

確實大宋皇帝說的話對哲爾克父子觸動很大,俗話說得好眼見爲實,他們抵達大宋不過是匆匆一觀,還未知其鉅細,眼下還真是個好機會。

而趙禎特意讓臨橫府知府事曾鞏相陪,爲的就是讓這對來自草原的韃靼父子更加清楚的瞭解大宋,瞭解大宋的政策。

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
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