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

宋倭國之間的聯姻是一種必然,也是大宋朝臣最喜聞樂見的事情,要掌握倭國的領土,但卻在禮法上賦予它名正言順的,通過非戰爭的方式納入大宋,手段只有倆個,要麼倭國所謂的天皇投獻土地,要麼和西夏一樣通過聯姻的方式帶到大宋來。

顯然後者最沒有侵略性,誰都知道倭國天皇不可能投獻,若是投獻了,和大宋的干預絕對不可能沒有關係。

而通過聯姻的方式獲得倭國的土地是大宋最好的方式,所以朝臣們非但不反對,還大力支持,並且比誰都積極,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們在操辦自己的婚事。

使團也就是迎親團,他們身着華麗的服飾,舉着各種儀仗,或是威嚴的旌節,或是吉祥的圖案,或是色彩鮮豔的旗幟,他們一路浩浩蕩蕩的從皇宮出發,前往神都的東門。

這還是第一次有迎親隊伍走東門,以前無論天家還是百姓家的迎親隊伍都是走的南門,取南生貴氣,吉祥如意之意,而隊伍浩浩蕩蕩的向東門駛去是趙禎的旨意。

高大的步攆,和金碧輝煌的馬車穿過街市,人羣發出一聲聲讚歎的同時,也相當自豪,這是大宋的驕傲,這是天家的驕傲,是個人都要贊上一句:嘿!咱們官家可是龍虎精壯!

其實皇帝娶親算不得什麼,現如今大宋後宮的嬪妃數量一隻手便數完了,相較歷朝歷代都是太少,即便是相對先帝朝也是小了許多。

去年皇妃產下龍種,官家取名趙晅,晅,太陽四周之暈氣也!

如今大宋便已經出現三位皇子一位皇女了,這是什麼?這是大宋的福氣,也是大宋多年來積攢下來的瑞氣!難得的很,所以禮部把這迎親團出使的日子定在了三皇子趙晅週歲這一天。

使團隊伍出了東門之後,便收起旌旗,也收起那些吹拉彈唱的樂器,一股腦的收進馬車之中,然後整個隊伍便如同上了弦一樣飛速開始向前衝刺起來。

這作風一看便是軍中的行爲,沒錯這迎親隊伍其實就是大宋的禁軍扮裝的,他們中有御前班直,有親衛司,侍衛親軍司的步卒,騎兵等等。

連箱車其實都是上四軍所用的戰車,只不過在外面做成了華麗的造型而已,裡面卻是四周環繞鐵板,以做到萬無一失,而迎親的每個人都不是看着那麼簡單,他們身上可都是帶着戰刀的,一柄橫刀只要稍稍裝飾便是極好的儀刀。

同樣的,馬車之中還有棘輪弩和各種軍械,之所以選擇東門,實在是因爲東門距離皇宮較近,並且前往天津府的塘沽縣較爲方便。

馬車在公路上飛馳,迎親的騎士都是大宋的精銳騎兵,全員沒有一人步行的他們速度很快,當然車上的所有裝飾都被收了起來。

待到了倭國之後再進行組裝也不遲,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乃是因爲趙禎的擔心,雖然大宋已經控制了倭國,雖然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但事實上還是有一部分倭人反對如此。

而這一部分倭人就是曾經的倭國貴族,在倭國還是倭國的時候,他們是貴族,他們享有特權,可大宋來了之後,瞬間他們便淪爲窮人或是敵人。

不僅宋人官員瞧不起他們,商賈不願買東西給他們,就連原本如同爛泥一般的倭人都不願接近他們!這如何讓他們受得了?

於是這段時間不斷的有宋人官員在倭國遭到刺殺,也不斷的有商賈遭到劫掠,而倭國本就是一個島國,山多,林地多,海東都護府幾次圍剿都沒能徹底消滅這些人。

誠然,女天皇嫁給大宋的皇帝是好事,給倭國以正統的血脈和禮法,並給倭人百姓提供了機會,他們可以走出倭國,也可以繼續留下,土地有了,房子有了,錢財也有了。

大宋帶來了上好的良種,帶了先進的農耕工具,帶來了書籍,其中最多的便是儒家書籍和佛經,各種各樣的“知識”開始充斥在倭國的學術界。

學子們在看到如此多的經史子集以及著作時大爲讚歎,無論是倭人還是宋人,學問都是相通的,而佛經更是宣揚佛法的好東西,倭人原本就是受苦,大宋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雖然好過了,但還是在受苦,於是這些佛經便是他們心靈上的歸宿。

要忍讓,要認命,這輩子老老實實的做人受苦,下輩子纔有機會轉世成人上人,顯然這些佛經的意義有些荒謬,但對於倭人來說卻是極好的。

而學子和過的稍好一點的人,他們在讀書的時候往往接觸的都是儒家經典,忠君愛國的思想不斷的對他們精神深入和強化,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告訴他們,大宋纔是天朝上國,大宋纔是他們要忠於的對象。

這是一種思想上的入侵和改造,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閹割,對倭國本國民族獨立性的閹割,閹割國家沒有了自己的文字,沒有了自己的語言,沒有了自己的文化,所有的一切都是別人教給他們的,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這個國家到底還存不存在了?

良子看到了這一切,但她有心而無力,大宋朝臣們的話說的冠冕堂皇,說的義正言辭!

“這是在讓倭國融入大宋,成爲大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要拋棄掉那些不相符的東西,包括倭國原本自身所擁有的東西,但在藝術形勢上可以保留一點。”

然而倭國並非就一個良子看透了一切,還有一些極少的聰明人也發現了問題,發現大宋這場沒有硝煙的侵略,這是一種文化侵略,也是一種精神改造,時間長了,倭國也就不存在了。

而這些看出來的人要麼裝作不知道,他們自認爲自己是“識時務者”的俊傑,要麼便加入那些貴族之中反抗大宋的統治。

所以這段時間的倭國並不太平,尤其是在良子即將大婚的前期,海東都護府雖然加強了警戒,但卻並不會隨意殺人,這也是大宋皇帝大日子,豈能見血腥?

於是一場陰謀便開始逐漸醞釀,這是一個機會,是大宋對倭國全面接手的機會,也是倭人貴族的最後一次反撲的機會。

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
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節幸虧契丹人在草原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六百七十九章斬衰之服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對契丹要下狠手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