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

十五支號角同時響起聲震蒼宇,上京皇城的南北城門同時打開,城中的所有守軍連同衙役走上街頭,挨家挨戶的進行疏散。

天色依舊昏暗但無數的火把照亮了夜空。

這是契丹歷史上從未遇到的一次大撤離,許多百姓都是從睡夢中被拖起來的,沒有人能例外。

很快契丹的街道上便人滿爲患,所有人都被要求在兩刻鐘的時間收拾完家中的東西,並且這些東西都要能放置在馬背上。

這對百姓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馬背上纔多大的地方,所有東西都要放在馬背上這實在是不可能,每家每戶都有不少財富呢!

但這不是上京城的旨意,也不是朝廷的旨意,而是契丹的最高統治者女皇陛下的旨意,所有人都要服從,所有人都要遵守。

凡是不願走的人,都會被驅趕到城牆上,拿上武器,穿上盔甲成爲守城的士兵。

很快就沒人再敢再有疑議了,畢竟他們都知道宋人的大軍已經進入上京道,而上京城之戰不可避免,這裡是契丹的都城,也是契丹人心中的歸宿。

上京城可不一般,雖說不是契丹最大的都城,但其位置極佳,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創建建大遼後,便在神冊三年興築上京,並以其爲契丹之中心,初名裡都。

這樣的好處便是把皇都建立在了契丹本土內的中心地帶。

而上京城也是契丹族崛起的根據地,依託大興安嶺餘脈的崇山峻嶺,前面爲廣闊的草原,旁側爲潢河上游及其支流,沿河而下可進入遼海大地。

溯流而上穿越大興安嶺則可進入高原腹部,在戰略上是宜攻宜守的要衝;而且河流兩旁的川地上水草豐美,氣候宜耕宜牧,是建立城市的風水寶地。

興盛之時這裡是契丹的祖地都城,契丹所經歷的輝煌也大多於此,眼下的離開彷彿是失敗者的悲歌,沒有人能輕易的接受這一切。

上京城由南北兩城組成,總體略呈日字形,皇城便是最上面的一部分,也是最靠北的一部分。

百姓們聽從守軍的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收拾細軟和值錢的東西,有些人腦袋靈活,知道什麼該帶上,什麼不該帶,但有些人卻並非如此,恨不得把整個家都綁在馬背上。

這種人就是愚蠢的典範,開始的時候還有衙役訓斥,但漸漸的也就不管了,因爲愚蠢的人太多,但他們早晚會在路上把所有無用的東西都拋棄。

相對與捨棄,北遷的路上纔是最爲艱辛的路程,即便是有大量的馬匹和馬車,但遙遠的距離依舊是一大挑戰,並且路上還會不斷的有人加入其中。

百姓們按照家和皇宮的距離開始排隊,宗室和權貴之家的人已經剩下的很少了,他們是最先進入皇城的,只不過相對於往日裡的從容不迫,此時他們看待皇城和蕭撻裡的表情充滿了恐懼。

即便是沒有在屠戮的名單之上,他們也心驚膽戰,誰知道女皇陛下會不會在路上殺掉他們?

權貴商賈之家被殺的消息是瞞不住的,即便是尋常的百姓也看出了端疑,尤其是在路過往日裡不敢靠近的府宅,看見虛掩着的門裡的慘狀後更是瞬間傳開。

當他們進入皇城之後便徹底明白了,那些權貴商賈之間的財富和糧食都被運到了皇城,但這些東西並不是被女皇給收歸朝廷,而是按照人口發放給每一個尋常百姓家。

雖然蕭撻裡收買人的意圖很明顯,但這種行爲卻更加成功,即便是收買人心也做的如此高尚,百姓們拿到最金貴的糧食後從心底裡感激她。

上京城的皇宮就如同一個變戲法的口袋,不斷的有百姓進入卻沒有一個百姓出來,彷彿無論多少人都會消失在皇城之中一樣。

而事實上卻是百姓帶着家眷,牽着馬匹進入上京城後,便直接從皇城的北門離開了,南門不斷的有人進入,北門不斷的有人離開,而上京城的皇城就如同一個巨大的中轉站。

百姓直接從這裡獲得所需的物資後,便踏上了北遷的道路,一家一戶,一人一馬,逐漸的匯聚層一條洪流,開始了艱辛而又遙遠的北遷之旅。

一條漫長的隊伍向北而去,但離開皇城,離開上京城的百姓卻並沒有多少慌張,因爲在身後的城牆之上,女皇陛下正高高的站在城門上,目送着着所有人的離開。

其實最先離開的不是百姓,而是那些被屠滅權貴之家遺留下的婦孺,不知是出於補償還是惻隱之心,蕭撻裡最終還是讓他們先走一步,緊接着纔是上京城中的百姓。

天空從矇矇亮變成了日上三竿,半天的時間上京城的百姓才走了一半不到,而接下來纔是一場耗時的硬仗,因爲現在是在和時間賽跑,是在和宋人的進攻賽跑。

蕭撻裡在城門上站了將近一天,沒吃沒喝的一天讓她的身體很虛弱,但心中卻很欣慰,至少在上京城中沒有什麼騷亂,每離開一個百姓,她心中的壓力就減輕一分。

張儉和她一起站在城牆上看着不斷離開的百姓,摸着下巴上花白的鬍子道:“陛下,您也該起駕了,畢竟您和太子殿下才是契丹的根本,早一刻帶着太子離開,便早一刻消除後患。”

蕭撻裡不是拖泥帶水的人,相反她很果斷,再轉身的那一刻,回頭望了一眼躬身送別的三朝老臣,發出了最後的挽留。

“你現在還可以隨着北上!”

張儉微微擡頭,看着滿臉真摯的蕭撻裡,又看了看不遠處站在圖魯身邊的太子蕭仁,微微搖頭道:“陛下,以後的路還要您和太子兩人走,老臣走不動了,也不想走了。”

蕭仁走上前用純真的眼神望着張儉道:“太傅,那您要在上京城休息了?”

“哈哈哈…………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老臣就是要在上京城偷個懶,便不陪殿下和陛下北上了,待您和陛下歸來之時,老臣便立於城門之外恭候!”

張儉瀟灑的哈哈大笑,彷彿蕭仁的一句話便讓他身上的壓力全部釋放,因爲他看到了一個希望,契丹未來的希望。

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
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