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

五角建築的優越性很容易被體現出來,當朝臣們看到外朝規模宏大的建築羣後被這樣的設計驚呆了,一張平面示意圖就放置在原先下馬石的地方,所有的朝臣在經過的時候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五角形的建築每一個角都代表大宋的一個重要衙門,兩府三司被劃到三個院落,而其他倆個院落則是安排門下省和尚書省的,原本靠近外朝的殿中省被搬到了大慶殿的後面專門負責外朝的雜務。

對於三司放在和兩府一樣的高度,有些人頗有微辭,畢竟三司掌管的是國家財計,而兩府則是掌握天下兵事和政事,豈能相提並論?

大慶殿的朝會上趙禎知道朝臣們的疑惑,隨即開口道:“祖宗參酌古今之宜,建立三司,所領天下事幾至大半,權任之重,非他司可比。推原其意,非以私三司。事權分則財利散,雖欲求富,其道無由。”

這話一下讓許多人閉上了嘴,畢竟三司的丁謂也算得上是朝廷的相公,計相也是相公不是?

大宋的萬事萬物都是圍着皇帝轉的,皇帝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既然皇帝都把三司看得如此之重,那朝臣也就無奈的接受這個事實。

曹瑋出班開始了下一個議題:“起奏陛下,彭七發來奏報,上呈樞密院,我大宋征伐南海諸國,雖有旗幟,卻無以徽號,夷狄不知王師所佔之地,每每冒犯,還請陛下下旨,明確我大宋旗號,方能震懾宵小。”

沒想到彭七居然發現了國旗的這一觀點,真是意外收穫啊!

趙禎點頭道:“曹樞密所言極是,我大宋如今威揚海外,當以旗號爲懾,讓四海八荒之名皆知我大宋天威!着樞密院中書兩府策辦不得有誤!”

兩府官員躬身:“臣等遵旨!”

在古代自秦朝以來直至清末,絕大多數年代是沒有國旗的,只有楚漢相爭時漢軍使用的火鳳旗有類似於國旗的性質。

趙禎看來,國旗是一個國家必有的東西,國徽自然也不能缺少,國旗交給兩府設計製作,而國徽則是要留着自己設計,不僅要好看,還要有特殊意義才行。

國徽,軍徽,軍旗,這些都是極爲重要的東西,別小看他們的微不足道,有的時候卻能煥發出驚人的凝聚力。

身爲宰相的龐籍出班,把話題拉回了南海的事情上:“啓奏陛下,南海之地的麻逸已被我大宋拿下,我朝的移民也開始遷往,是否派遣官員前往爲百姓入籍,管理地方政事?”

趙禎驚訝的問到:“廣南東路已經開始移民了?”

龐籍笑着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廣南東路,福建路之百姓早已聞訊王師南定,多有遠渡之人回鄉奔走相告,麻逸土地肥沃,不用澆灌便自然長出稻米,一年三熟乃至四熟都是常有之事,百姓自然樂意,況我大宋海船四通八達,往來與此幾與內陸無異,農人何不趨之若鶩?”

趙禎笑了笑:“民間俚語有云:樹挪死,人挪活,百姓會用自己的雙腳去選擇,如此甚好!”說完又感慨的對朝臣說道:“諸卿可見,如若我大宋昌盛,各地百姓自然降服,安分守己過活,癡愚之人才會謀反叛逆!”

趙禎說的是大實話,誰都知道百姓有好日子過就絕不會冒着殺頭危險去謀反,朝臣們齊聲道:“陛下聖明!”

趙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今天大朝會上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國家政事通達,百姓生活安定,還有什麼比這些更美好的事情?

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孔道輔上奏了:“啓稟官家,西京之地固守中原,不可小覷,望陛下審時度勢,遷都爲上!”

所有的朝臣幾乎都是驚訝的望着這個聖人子孫,這老小子莫不是瘋了?!居然還敢提遷都之事?

陛下早就說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此氣壯山河之勢,豈有收回之理?難道你想讓陛下自己打自己的臉不成?!

對於這位聖人子孫,趙禎還是足夠有耐性的,畢竟他代表着孔家,而國朝對孔家的尊重也是相當高的,自然不能開口訓斥。

不用趙禎自己說話,范仲淹便出班道:“現國家太平,豈可有遷都之議,但西洛帝王之宅,負關、河之固,邊方不寧,則可退守,應經營之,太平時居東京,急難則居西洛險固之宅,以守中原。”

這算得上是中規中矩的回答,以大宋如今的國力,基本上遇不到所謂的急難之時,誰不知道範仲淹這是在否定遷都,唯獨呂夷簡不滿的開口道:“範待制此言差矣!經營西京過於迂闊,只是務名無實罷了。”

范仲淹才學出衆,一路上都得到趙禎的其中和任用,自然有些不滿,轉頭道與他辯論起來,這在大朝會上是常有的事情,要說口才范仲淹確實甩了呂夷簡三條大街不止,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出口成章,四篇策論不用紙筆便脫口而出,其中多有批評之語,一時間滿朝文武爲之驚歎。

呂夷簡大怒,痛訴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這下樂子就打了,范仲淹乃是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雖有參政之權並無議政之實,被呂夷簡的話懟的張不開嘴。

趙禎算是看了一出好戲,兩人的辯才可謂是不分高下,范仲淹實事求是,而呂夷簡釜底抽薪,但趙禎知道兩人再怎麼爭吵也不過是明爭,而並無暗鬥,所論也屬國事而非私仇,言語間透出一些君子之風。

“兩位卿家都扯遠了,孔道輔所上乃是遷都,你二人之辯乃是經營與否,可謂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何況在朝堂之上爭辯的面紅耳赤有失體統,兩人各自罰俸半年以儆效尤,朕念爾等恭忠國事,賞玉帶兩匹,望爾等不忘初心!”

皇帝都來勸架了,那自然要買面子的,范仲淹和呂夷簡大禮拜下:“臣等知錯!”

通過兩人的爭吵趙禎就能看出絕大部分的官員是不像遷都的,不光不想,甚至不願下功夫經營西京,瞟了一眼剛剛出班的孔道輔,趙禎微微一嘆,這老學究的固執還真是厲害。

“散朝之後龍圖閣待制孔道輔留下對奏!”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一百零六章彌勒降世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