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

“萬乘之國,兵不可以無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無吏,百姓殷衆,官不可以無長,操民之命,朝不可以無政……陛下,此乃管仲對大國之言,自古便是如此,可謂萬世不易也!”

昭文館大學士楊休在說到這段話的時候,眼睛亮的嚇人,最少趙禎是這麼覺得的,今日的經筵日講以《管子修權》爲題目,而這位主講便是身負,詳正圖籍,教授學生的昭文館大學士楊休。

趙禎自登基親政以來經筵日講每日不墜,即便是他已經理解了這些大道理,但依然如此,楊休總能把乏味的東西講出“新花樣”這就像是幫助趙禎在理解分析一樣。

對於這樣的文人趙禎是尊敬的,他們能在書海中刻苦的尋求真理,並去僞存真,單單是這份堅持便讓人敬佩,或許在朝政上的能力差一點,但在做學問一道上確實沒人能相比的,而趙禎便打算從他的身上獲取有關殖民對大宋的好壞。

昭文館大學士乃是趙禎的館閣學士,如同高級秘書和助理,諮詢他的問題總是能得到答案。

“朕重開都護府一事你有什麼見地?”

楊休並沒有直接回答趙禎的問題,而是繼續開口道:“陛下,管子早已給出瞭解答:欲爲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爲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爲其民者,必重盡其民力。無以畜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無以牧之,則處而不可使也;遠人至而不去,則有以畜之也。”

趙禎一時間驚呆,這楊休真的是書蟲,千年前的思想到他這裡便古爲今用,這話很簡單,管子的意思是:要想治好天下,必須珍惜本國國力;

想要治好國家,必須珍惜國內人民,想要治好人民,必須珍惜民力之耗盡。沒有辦法養活人民,人們就要外逃而不能阻止;沒有辦法治理人民,即使留下來也不能使用。

而楊休的意思是讓自己愛惜民力,但這並不是要自己對倭國百姓也做到慈民愛物,而把重點放在了治理上,也就是說掌控!

若是不能掌控倭國,那重開都護府也就沒有了意義,趙禎望向楊休微微斑白的兩鬢道:“如此你是要朕以大宋之法對待倭國?”

楊休微微搖頭:“重開都護府乃是一件對我大宋極爲重要的事,揚我大宋國威,利用倭國之地,這些都是極好的,但有一點,陛下的都護府當與漢唐有所區別,臣聽聞陛下不欲干涉倭國之朝,臣以爲此不妥也。”

趙禎笑了笑:“雖朕不幹於倭國朝政,但朕要求倭國女皇前來大宋,如此便可尊大宋之法爲上,倭國必然如此……”

趙禎的話讓楊秀驚訝的同時也滿意的點了點頭:“陛下此言大善,倭國不光要尊大宋爲正統,且要以大宋之法爲政,如此方可歸於大宋,陛下甚至可以派遣官員“輔佐”倭國女皇。”

在輔佐一字上楊秀咬的非常重,彷彿快把倭國嚼碎的地步,趙禎被他的想法鎮住,沒想到他的一句話便讓自己原本的擔心消失的無影無蹤,沒錯!只要在倭國安插大宋的官員對倭國皇帝進行輔助,那就不用擔心倭國會出現太大的變動。

“文武並重,統御倭國?!”

“陛下聖明!”

趙禎盯着楊休,這個好好先生似得的學者第一次說出這樣的話着實讓人驚訝,但趙禎不認爲這是他一個人的想法,其背後定然有相公們的“幫助”。

但這種事情不能點破,趙禎笑道:“朕豁然開朗,以武震懾之,以文教化之,武以震懾,文以順從,潛移默化之間倭國便重歸教化,此乃上善之舉!”

楊休欣慰的點了點頭:“然也,單單重開都護府以武力震懾雖能穩固一時,可若是需要長久,必以文道教化爲先,漢唐的都護府之師不功便是如此。”

趙禎非常同意他的說法,大宋的文人最善於便是總結,總結前人的學問,總結前人的經驗,以此從中吸取教訓,獲得更好的方法,這主意怕也是相公們和朝臣商議的結果。

“今日之經筵日講朕收穫良多,朕聽說你前日得了個孫兒,朕這裡正好有一件護身玉符便賜予他。”

“臣謝陛下隆恩!”

………………

趙禎與楊休之間的對話其實就是他與兩府相公之間的對話,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直言上諫並非難事,但若是能巧妙的說出來何樂而不爲呢?

說實話趙禎非常喜歡這種變向的諫言,採納或者拒絕都沒有什麼負擔,更不怕拂了誰的臉面,雙方之間並不需要劍拔弩張。

當趙禎離開昭文館的時候,天色已經逐漸暗淡,趙禎現在最擔心的並不是倭國,而是蔡伯俙是否已經抵達了東海女真,這是一場非常大的豪賭。

大宋在倭國設立都護府的主要原因便是希望以倭國爲跳板,然後以東海女真爲進兵之路,如果不是爲了宏大的計劃,趙禎完全不會去理睬倭國一下。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傷害便是不去搭理那些化外蠻夷。

現在跳板已經有了,就差聯合女真的,這段時間女真人的日子可不好過,否則也不會不遠萬里的派遣使者喬裝成遼人繞道從高麗前來大宋……

這使者的意圖很明確,即便是朝中的武將都知道他們是來打通商路的,今年的春災給了女真人極大的傷害,而遼朝對女真的壓榨更是變本加厲,他們反抗過,但最終卻失敗了。

不知爲何遼人這次對女真的鎮壓有違慘烈,經常是屠盡整個部落的人,一個生還者也沒有,其中包括女人和孩子……

女真人本就沒有多少糧食,尤其是生女真,他們要比那些熟女真繳納更多的糧食,但他們並不擅長種植,而是擅長放牧,但這些牛羊馬匹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來源,一旦丟失幾乎與滅亡無異。

生女真人忍無可忍之下只能把僅存的希望寄託在大宋的身上,與其被遼朝掠奪,還不如以低廉的價格換取一些東西,這纔是最重要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