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

趙禎現在不打算對天竺的波羅王朝動手,印度半島對與大宋來說雖然不遠,但事實上卻是一個雞肋,那裡的民族信仰太過強烈和混亂,並且有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作爲屏障。

大宋的商賈從印度通商西方都是利用蒲甘進入鵬珈羅,再從鵬珈羅進入印度,之後再一路往西北方向前進抵達塞爾柱。

蒲甘就是後世的緬甸,而鵬珈羅則是孟加拉,雖然也有通商但道路並不好走,大宋的商賈選擇這條路通商西方也是出於無奈。

畢竟在之前西域落在契丹的手中,想要帶着貨物抵達西方就必須選擇這條路,反正是沒有商隊願意帶着貨物前往吐蕃的高原,從那裡走不光是道路艱難,更有可能有去無回。

所以南方商路是大宋商賈不得已的選擇,從陸路走也只有這兩條路可以選,海上就要好的多,但從海上走卻需要更多的時間和風險。

從天竺走固然躲避了契丹,但事實上卻是極爲麻煩,繞遠路不說,路上也不是那麼好走,畢竟無論是蒲甘還是鵬珈羅或是天竺的路都不好走。

大宋商賈又沒必要他們修路,於是只能忍受崎嶇的道路,可現在還增加了另一個困難,天竺人的刁難。

漢家百姓一般都能忍受很多東西,不喜歡鬧事和抗爭,大多數的時候都採取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忍辱負重的態度,即便是被天竺人刁難也沒有辦法。

但有一點趙禎是知道,大宋的商賈在天竺遭到刁難絕不會是當地的窮人或是底種姓人做出來的,在天竺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地位,甚至連高種姓人家中的牲畜都不如。

這些人怎麼可能敢對大宋的商賈下手?趙禎相信即便是他們動手也是那些高種姓的人指使。

那這就說的通了,天竺人對大宋商賈屢屢動手,背後的主謀必然是高種姓人,當然也不會是那些貧民向大宋索要財物,而是那些高種姓的人。

顯然他們已經不滿足大宋商賈從天竺賺取大量財富,大宋的商賈是給天竺帶來了繁榮,但相比之下完全是在吸波羅王朝的血。

趙禎從三司的奏疏中看到了大宋和波羅王朝之間的貿易,大宋賣出多少商品,從天竺買來多少貨物全部登記在冊。

從這些數字中很清楚的看見大宋的對波羅王朝之間的貿易逆差可達五倍年景好的時候甚至是六七倍有餘。

這樣的逆差對天竺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別看波羅王朝這段時間順風順水,不但國力增強甚至統一了印度半島,可實際上卻是存在嚴重虧損,尤其是波羅王朝的貴族階級和僧侶集團。

波羅王朝的階級劃分不同尋常,最上面的是國王,但到了下一層的統治階級不光是高種姓貴族,還有大量的貴族僧侶集團。

即便是講究衆生平等的佛教在天竺也分三六九等,寺廟中的僧侶幾乎都是貴族或高種姓。

而波羅王朝的土地劃分也是這樣,土地都是屬於國王的,然後再劃分給貴族和僧侶,隨後纔是普通百姓,當然不會有這樣的好事,普通百姓所要付出的是供養廟宇。

天竺有多少的廟宇?多如牛毛,單單是一個那爛陀寺便需要十五個村莊的百姓和土地產出進行供養,若是底種姓的人那可就更慘了,幾乎要把所有得到的東西都供奉給寺廟,還要上街乞討把乞討所得的大部分供養寺廟,自己和家人只能留下一點點的果腹之食。

可即便如此,這些低種姓的人卻無怨無悔,甚至更加卑微的侍奉,完全沒有想過反抗和拒絕,他們只會怪自己的出生,生來便是賤命。

厭惡自己的皮囊,只願侍奉廟宇和僧侶換取自己來世的超脫。

並且從民情司的奏疏中,趙禎還發現這些人接受大宋商賈的施捨後,轉身便把東西供奉到了寺廟,時間長了商賈們發現後也就不再施捨給他們,但沒想到不施捨的大宋商賈反而變成了罪人和仇人。

漢家的百姓看不得別人受苦受難的模樣,但同樣可看不得好吃懶做的人,這些低種姓的人甚至不願搭理大宋商賈提出的搬運貨物換取食物,非要獲得施捨,若是不給便賴在附近不走。

這樣的人在以勤奮發家的大宋商賈面前餓死都是不多的,漸漸的也就不會在給他們任何施捨,誰想到不願出力的人卻願意想盡辦法裝可憐博取同情。

開始的時候還有大宋商賈上當,可時間一場廟宇前堆積的貢品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沒人再回上當了。

大宋的商賈從天竺賺取的可不是官鈔,而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天竺人酷愛黃金,在佛陀身上鍍黃金一點也不吝嗇,而婚嫁的時候更是需要大量的金飾作爲聘禮。

大宋的商賈爲之驚歎,這樣的王朝居然有這麼多的黃金,天竺事實上沒有多少金礦,但卻極力開採,因爲他們認爲只有這種天下最貴重的東西才能配得上高種姓的貴族和廟宇中的佛陀。

所以天竺人費勁心力的開採金礦和換取黃金,對於他們來說黃金就是一切財富的象徵。

但大宋的商賈來了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黃金成爲通貨的最主要手段,在大宋商賈面前,官鈔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大宋的官鈔,他們必定會交易。

可天竺哪有多少大宋的官鈔,而除了官鈔之外,大宋商賈最認的便是黃金和白銀,在天竺白銀的產量並不多,而黃金卻有很多。

面對大宋精美的商品和貨物,天竺的高種姓貴族和僧侶們把持不住,只能用真金白銀換取大宋的商品,再把這些商品賣給平民百姓賺取更多的黃金。

而他們賣給大宋商賈的貨物也要換區黃金,並不想換取大宋的官鈔。

於是大宋的官鈔在天竺並沒有流通起來,但一國的黃金儲備是有限的,隨着大宋不斷的賣給天竺商品,日積月累之下,天竺的黃金越來越少。

漸漸的天竺人發現了這個問題,但他們只知道自己手中的黃金越來越少了,用黃金換來的大宋貨物越來越難以賣出去。

這樣一來倒黴的反而是天竺的貴族和僧侶,得到實惠的人卻是原本他們看不起的平民百姓和賤民。

於是他們希望和大宋的商賈達成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但大宋的商賈很難看得上天竺出產的貨物,於是乎高高在上的貴族和僧侶便打起了歪主意。

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仁欽桑波的折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戰前較量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