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

西藏的事情安排的差不多了,趙禎也便準備返回神都城,在大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旦戰爭爆發,所有的事情都將爲戰事讓路。

趙禎在離開神都城之後,大宋對吐蕃的戰事就發生了,這段時間再也沒人會顧及東城豪門的感受,雖然他們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雖然他們已經在竭盡全力的託付關係找門路,想要進宮面聖。

但所有人都在這個時候選擇拒絕幫助,朝堂上下已經在爲西面的事情殫精竭慮,所有人都沒javascript:工夫給這javascript:些東城的舊勳貴說情。

別說是說情,就算是提起都不願提起,這都什麼時候了,舉國都在爲西藏的事情操心,誰還有功夫關心東城的那幫人?

本來就是罪有應得,眼下倒了黴看熱鬧的人多了去了,根本就沒人打算出手,不光沒有好處,甚至還會被人攻訐。

眼下的風氣是越來越放得開了,神都城的報紙幾乎什麼話都敢說,雖說眼下都在討論戰事,但一個又一個的捷報傳來,人們逐漸的把注意力轉移開來。

這時候若是誰和東城豪門扯上關係,那必將被公之於衆,到時候可就不是丟官去職那麼簡單的事情了,整個人這輩子都會完蛋。

報紙上已經把東城豪門的所作所爲全部揭露出來,其中大多數來自一些內部參與之人的“爆料”,東城豪門的名聲在大宋算是徹底完蛋了。

趙禎當初離開神都城的時候就沒打算讓東城豪門擁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這次朝廷採買貨物以供大軍所需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東城豪門,而是從東城豪門身上繞過了去。

這是給他們蓋上的最後一塊“棺材板”東城豪門本就打算髮戰爭財,但現在他們卻一無所得,連發戰爭財的能力都沒有。

當然大宋對西面的戰爭也救了東城豪門,當他們知道三司已經開始查驗他們的賬目和稅款,欲要追繳錢款,但因爲戰爭,三司忙着調節各個官署給前線運送輜重,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暫時有功夫追查東城豪門的賬目。

要知道追查東城豪門的賬目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三司需要大量的人手,否則根本無法查清。

在這個人手緊缺的時候,自然雖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戰事上。

東城豪門中人也不是傻子,大宋的西征雖然斷了他們面聖求情的機會,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幫了他們,這時候再不老老實實的,以後便真的沒有機會了。

於是東城豪門開始夾着尾巴做人,再也不復囂張跋扈的模樣,有些人家甚至把東城的房產買了,前往其他州府的老家度日。

畢竟他們雖然沒有以前富足,但依舊頂着勳貴的名號,朝廷並沒有把他們的勳爵也剝奪,這些人知道這已經是法外開恩,有個勳爵身份還是不一樣的,最少每月都能獲得朝廷的貼補錢,免除一部分稅收。

回到老家地位依舊不減,只是在神都城中已經威名不顯而已。

東城豪門大多開始遷徙,或是去往西京洛陽,或是回到東京汴梁,也有一部分留在了神都城,比如王家和曹家。

這兩家和天家的關係甚爲緊密,三槐王氏多受官家照拂,畢竟王旦這位帝師的身份在那裡,王素也算是朝中重臣,在王家棄車保帥之後,朝廷幾乎對王家的態度沒有改變。

至於曹家,這個將門之家自開國後便多受天家照拂,即便是楊家和石家也沒有曹家來的顯赫。

雖然楊懷玉和石元孫依舊是大宋的武臣,但這並不能改變這兩家的地位,他們的衰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下去。

除了楊懷玉和石元孫的一房外,其他的本宗根本不受朝廷待見。

神都城中唯一被治罪的東城之人只有一個,呂夷簡,這也算是殺雞儆猴,而且這個“雞”是趙禎親自下旨“殺”的。

呂夷簡在東城豪門中的身份和作用趙禎一清二楚,若是沒有他在背後出謀劃策,也不會有東城豪門的今天。

市場經濟這東西東城豪門玩不轉,即便是呂夷簡頗通商賈之道又如何?他在趙禎面前依舊是一個“婁碧”。

雖然趙禎人在西藏上都護府,但卻並不影響他獲取東京城的消息,趙禎不想太過干預趙旭的監國,這畢竟是鍛鍊趙旭的機會。

但唯獨在東城豪門這件事上,趙禎沒有鬆手,當然趙旭自己也不願處理這件事,擔心處理不好留下禍患。

父子二人在這件事上算是聯手一擊,對東城豪門的打擊算是毀滅性的。

東城豪門前段時間可沒少求見趙旭這位太子,在他們看來既然見不到趙禎這位官家,求見坐朝總攬大政的太子趙旭也是一樣的。

只可惜他們打錯了算盤,即便是通過太子妃的孃家向趙旭求助也毫無作用,因爲太子妃是個極爲聰明的女子,在得知孃家人受東城豪門之託後便立刻和孃家斷絕了來往。

畢竟太子妃的孃家不是什麼高門大戶,而是一般的尋常人家,這就導致了外戚的影響被降到了最低。

這也不知是不是歪打正着?從真宗皇帝開始,就對一般的小門小戶特別的感興趣,太后劉娥的身份自不用說,而趙禎自己也娶了王語嫣這位商賈之女,到了趙旭這裡…………更是娶了一個小門小戶的尋常人家女子。

據趙偵所知,這張氏孃家在神都城中幾乎毫無產業,乃是第一批跟隨趙禎遷都神都城而來的東京汴梁人,因身在市井,對東京城算是瞭若指掌,而恰巧就是這份瞭解,使得趙旭和張氏越走越近。

張氏的父親是開封府的一個書吏,因爲人正直不善變通這麼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刀筆吏,後來遷都到了北平府已久是個刀筆吏。

這樣的人雖然不善變通,但北平府還真的離不開他,因爲這樣的人能辦事,辦實事…………

當然這樣的人家教也是不差的,張氏雖然活潑,但心中的善良和識大體不遜男兒,這不是趙禎的評價,而是作爲張氏婆婆本就不喜歡張氏的皇后給出的評價。

單單是這一點,趙禎對這個兒媳婦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

在趙禎的腦子裡一直有後世的一句話,女人能頂半邊天,而天家的女人更是不凡,在大宋也常有一句話:“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
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衛?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四百八十八章遷都舊事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