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

石元孫的到來並沒有什麼,畢竟蘇軾不是武將,統兵領戰之事他不熟悉,換一個威名在外的猛將前來沒有什麼不好,再說石元孫乃是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後人,用他還有穩定軍心的作用。

但官家的急詔就有些不留情面了,一句蘇軾無用便能概括官家的心情,畢竟趙禎的詔書是出了名的溫和,即便是武將犯了軍法嚴懲的詔書也是恩威參半。

可這份詔書沒有一句安慰蘇軾的話,也沒有一句客套話,跟沒給他一個藉口,乾脆明瞭的說他無用,斥責之猛烈無用二字明白明白。

但畢竟是給他保留了轉運使一職,說明他在財賦和民政上還是出色的,顯然官家怒氣充盈。

一個外戚得了這樣的懲罰不算什麼,四周的將軍們只是笑了笑便不再說話,等待石元孫的安排,石元孫卻並未說話,而是望着蘇軾道:“伯父託我帶句話來,這話是官家以前經常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蘇軾的嘴脣動了兩下最後還是吶吶不言,嘆息一聲便走了,父親說的話沒錯,但自己做的也沒錯,直道現在蘇軾都覺得自己應該這麼做。

守住雲南路不失比什麼都強,若是吳萬全不敵,大可率軍回來,雲南西路的漢家百姓幾乎都回遷雲南路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事情。

至於損失的那些財貨,打仗能有不損失錢財的道理?

宋軍因冒進,冒戰,恃勇輕敵失敗的戰事還少嗎?自己選擇最爲穩妥的一種何錯之有?

瞧見蘇軾不解的模樣,石元孫笑了笑,鎧甲拍的山響對一衆將軍道:“某這次來了,爾等便準備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各自報上軍械,戰兵之況,整軍備戰!”

一羣將軍也跟着石元孫把身上的鎧甲敲打的山響:“遵石將軍令!”

就在此時,石元孫用只有兩人聽得見的聲音對蘇軾道:“想不明白?因爲你是蘇子瞻啊!”

只這一句話便讓蘇軾僵直在原地,許久才醒悟過來苦笑着向石元孫拱了拱手:“石將軍高見!子瞻這就走了……”

“哎!別急着走,我幫了你,你也要幫我,眼下這些來自各州府的大軍什麼都有,軍糧之類自是不缺,但卻缺少軍械,你雲南路的利國監中便有不少的好東西。”

蘇軾點了點頭:“需要什麼石將軍可派人來尋,但凡利國監有的東西任由將軍調用,蘇軾爲你作保便是!”

“夠爽快,難怪彭七常常在軍中誇讚你,果然是個做行軍司馬的好料子,某這還卻一個行軍司馬,你看?”

蘇軾向北拱了拱手:“官家有旨,我當爲雲南路轉運使,此戰過後若是大勝,雲南西路還需恢復生產纔是,否則蘇軾便要罪加一等了。”

“軍功不要了?!”

“何德何能!”

瞧見蘇軾的背影,石元孫長嘆一口氣,蘇軾做的其實已經不錯,若是換做別的文官,還不知眼下的雲南路是個什麼局面,畢竟有老蘇在朝中杵着,他蘇軾不敢舍了乞藍部利國監息事寧人…………

蘇軾沒有這個膽子,事實上蘇軾把雲南路和利國監看的比姓名還重要,即便是天竺人打到了玉雲南路,打到了大理城下,他蘇軾也不會後退半步。

他之所以變得如此謹小慎微,乃是因爲官家對他的信任,對蘇家的信任,從未,大宋從未有過父子在同一個路治擔任轉運使這樣的高官。

而且他蘇軾是個外戚啊!

蘇軾就擔心自己辜負趙禎的信任,這麼多年來他幾乎是走的蔡伯俙的老路,非但沒有因爲外戚的身份而受到猜忌,反而每每遇到大事的時候都會予以重任,這樣的信賴來之不易,蘇軾珍惜的就像是自己的眼睛。

想想這也不一定是壞事,最少讓朝臣們少了彈劾自己的口實,若是他在雲南路指揮有方,大軍得勝,那朝中那些御史監察的奏疏可就不那麼友善了。

蘇軾最終還是沒有接受石元孫的好意,更沒有繼續在雲南路轉運使衙門中赴任,而是打點行裝,收拾行禮,被皇帝斥責的人怎麼能繼續留在罪過的地方?

雖然自始至終蘇軾都沒覺得自己的部署有什麼問題,但他知道自己的謹小慎微已經嚴重的阻礙了大宋的用兵,也阻礙了對天竺的進攻。

石元孫晚上找過他,簡單說了幾點,蘇軾便明白自己錯在了什麼地方,自己終究是石獅子而不是活獅子啊!

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是很大,威武的模樣也一樣,甚至石獅子比活獅子更爲威武好看,但石獅子卻不會咬人,沒有獅子那顆一往無前的雄心。

東西並不多,在來與雲南路之前父親嚴厲的告誡過自己,任何鄉儀手禮都要用自己的官俸買,若是敢一車車的拉回家,腿便要再加上一隻。

所以蘇軾回程的東西沒有帶多少,捧起公衙旁的一把土放進陶罐中用紅布塞好,蘇軾便鄭重的向公衙躬身行禮,順便也給前來送別的鄉親們行禮。

衆人還禮的時候送上了一些不值錢但卻情誼無限的東西,嶄新的布鞋出自老嫗的手,新鮮的果子出自孩童的手,至於那些漂亮的娟秀蘇軾是萬萬不敢要的,家裡有公主…………

把自己的鞋子脫下還上略微有些擠腳的鞋子,在城中耆老的殷切期盼下違心的說了句:“正好嘞!如同俺娘給俺做的一般!”

耆老便興奮奪過蘇軾的靴子,說着一路順風之類的祝福,並千萬叮囑蘇軾不要回頭。

蘇軾點了點頭便上了馬車,車輪滾滾之中蘇軾微微感嘆:“確實不能回頭了啊!”

蘇軾走了之後,石元孫也帶兵離開了大理城,眼下的戰事爭分奪秒刻不容緩,吳萬全的八萬大軍還剩下多少不知道,但他們的糧食軍械怕是不多了。

這段時間蘇軾不是沒有提供援助,但面對被包圍的嚴嚴實實的西鼎城和歸化城實在無法送進去,大量的物資和援助彙集在乞藍部的邊境上,暫時有戍邊的將士使用。

要想擊潰來犯之敵,要想反攻天竺,吳萬全的八萬大軍就變得極其重要,最少他們不能折損太多,更不能被天竺人擊潰。

石元孫帶着各軍將校以最快的時間返回乞藍部的邊境上,他要在那裡安營紮寨開白虎節堂。

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
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二百九十章戰爭機器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