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

現在趙禎自做的只不過是在祖先留下的足跡上砥礪前行而已,在趙禎看來,華夏王朝就該沿着漢唐的腳步不斷的向前,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只要你的實力足夠強大,便能爲後世搏得大片的土地,土地是什麼?是資源!是基礎,是未來發展的強勁動力!佔據的土地越多,以後能開發的資源也就越多!

可以說趙禎一直都在對外擴展,一刻也沒有停歇。

因爲他知道,一旦過了這個時期,後世的繼任之君便少有再次開拓的可能了,瞧瞧歷代王朝的土地,哪一個脫離了漢唐的疆域面積,即便是後世的大明朝,也不過是繼承了元蒙帝國的版圖而已。

趙禎現在做的便是爲華夏領土進行擴張,派船出海探索,收服臺灣。党項人作亂寧夏稱臣,繼而又收服青海,之前的林邑作亂,收服越南南部。

不過趙禎覺得自己若是不能爲大宋開拓足夠的土地,以後的大宋君王也不會向外拓展了,華夏的土地積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歷代王朝的積累。

自己要做的便是在這一朝完成疆域拓展的目標,草原作亂,收服蒙古和中亞。契丹作亂,收服整個東北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

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已經是大宋的囊中之物,所以大宋的眼下的目標只有一個,遼朝!一旦遼朝被大宋吞併,趙禎的計劃便算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再往後便是整個龐大的蒙古草原,現在的蒙古草原可沒有內外之分!

倆個孩子已經明白了帝王之家不爲人知的秘密,也明白了華夏王朝的本質,這是一個不斷侵略併吞並外族佔據外族土地的怪物,就如同那隻東拼西湊起來,最後呈現另類威嚴的龍一樣。

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他們,華夏王朝從沒有過溫和的一面,侵略纔是它的本質,兩人呆呆的站在原地許久,對於雖然趙昀不屑與儒家之道,但他卻也受到了深深的影響。

對儒家,對華夏的定義也是按照傳統思維來解釋,但現在,他和趙旭二人的信仰瞬間崩塌,這世上的殘酷現實就擺在他們的眼前,鮮血淋淋讓人髮指。

“父皇,咱們一定要這樣嗎?”

趙旭最終開口了,不過他的話依然存在一絲天真,這是趙禎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相對於自己,這個兒子更有着仁宗的性情,微微嘆了口氣道:“必須這樣,你別忘了咱們大宋百姓的人口增長,這是一種極其龐大的增長,昀兒你來告訴你哥哥。”

趙昀從原先的震驚,迷茫過後,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狀態,尤其是父皇的話讓他這個對格物癡迷的人很快知道了大宋,不,華夏曆代王朝擴展的原因。

一切都是因爲人口啊!都是因爲無數支飢餓而又難以填飽的胃!

“皇兄你知道嗎?咱們大宋百姓的人口…………每年新生…………若是沒有足夠的…………後果會怎樣?”

趙禎端起酒桌上已經冷掉的酒一飲而盡,說實話,趙旭的性格實在難以勝任大宋的開脫之君,相反,趙昀更加合適,但他們的出生決定了一切,立長不立賢是規矩,誰讓他趙旭是嫡長子,單單是王語嫣的身份便能左右皇嗣的繼承。

但同樣的,作爲有着開脫之君資質的趙昀卻趕上了最壞的時候,因爲趙禎自己所需要的就是守城之君,他會把未來的一切都打點好,最後讓趙旭這樣性格的君主統治下去,讓大宋更加的穩固。

所以無論是從身份上,禮法上,還是資質上都是趙旭略勝一籌,但好歹趙昀自己也找到了事情做,格物便是一個極其好的東西,他能把人的精力都耗在上面,一旦鑽研起來,並無心他事。

趙旭雖然愛鑽牛角尖,但並不是說他愚蠢不知變通,相反,他很快便明白了趙昀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大宋的人口增長需要這些土地,若是不去征伐,不去侵略,最後的結果便是大宋的百姓會餓死。

只不過他不明白的問到:“父皇,那爲何歷代王朝都不說明這件事?”

趙禎單手扶額,望着這個固執的兒子苦笑道:“當然不能明說,你瞧史書所載,有那個王朝能把自己標榜成爲侵略別人之土的?即便是大漢也不過喊出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而已,這已經是相當明顯的了。”

“哦,也就是說咱們所做的事情要用史書來美化,要遮掩的嚴嚴實實?”

趙禎嚴肅的望着趙旭道:“不是美化,史書本就是勝利者書寫的,作爲勝利者我們有這個權利!同時這也是爲千千萬萬的百姓去這麼做的,並非是爲了一己私利。”

倆個孩子最終還是在趙禎的觀點下妥協了,他們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反駁父親的話,無論是從什麼角度,父親的話總是對的,正確的,沒有瑕疵的…………

但趙禎卻是在心中哀嘆,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唯利主義者,其實侵略便是侵略,這是無法辯駁的事實,即便是現在用一切藉口僞裝起來,讓人覺得信服,但隨着時間的發展,後世人總能看穿這層脆弱的僞裝,把一切的本質拔出來在太陽底下曬得乾淨!

不過可惜的是那時候自己已經死了,或是成爲華夏民族心中的聖君,英明之主,因爲趙禎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將爲後世留下寶貴的資源。

世上可沒有平白無故便得來的土地,也沒有白來的尊重,敬畏和恐懼!

每一寸土地都將是用將士們的熱血換來的,每場勝利都是無數的犧牲得來的,一寸山河一寸血毫不誇張!

趙旭和趙昀兩人在明白其中的道理之後,也逐漸的放下心中的桎梏,趙昀很輕鬆,對於他來說不過是對儒家學說的重新認識罷了,而對於趙旭來說他明白了作爲君王便要犧牲掉一些東西。

這便是趙禎的成功,成功的在年節的時候,把自己心中的一個小秘密與兒子們分享了一下,讓他們成了爲聰明人,趙禎相信即便是他不告訴倆個孩子,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會自己發現。

不過作爲父親不就是要這樣嗎?!把自己的經驗,知識,甚至是積累的智慧分享給孩子們…………

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
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十章我是賭神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