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

趙禎不光改變了戰爭的方式,甚至連戰爭的利益都進行了改變,原本的漢家文明對外發動戰爭都是統治者基於遙遠而又虛無縹緲的利益來進行的。

甚至有些戰爭完全沒有好處,只是爲了自己的面子,當然也爲了重新對國內的統治階級進行“洗牌”。

但趙禎不同,趙禎把大宋的每一個人都拉入到了戰爭之中,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宋的戰爭和他們息息相關,甚至所有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趙禎不光是把統治階級拉了進來,還有最平凡的普羅大衆,這些人在趙禎的眼中不是無關緊要的存在,相反他們是組成大宋的一部分。

而看穿這一點的人不在少數,其中便有楊懷玉…………

曾經身爲殿前司都指揮使的楊懷玉豈能不知道官家的想法?不過官家這樣做他自然是贊同的,當戰爭使整個天下人獲利的時候便不是獲利,而是大義!

楊懷玉調兵駐守青塘城的四座城門,不是封堵而是大軍圍繞青塘城駐紮,四座城門外全是宋軍連成片的軍營,對外防備,對被也防備。

宋人這樣的“操作”立刻讓喬裝的吐蕃密探驚覺起來,他們不傻自然知道這是異常現象,但當他們打算離開青塘城的時候,卻被人立刻撲殺。

死騎的效率很高,也很專業,沒人會想到一個在市面上賣餛飩或是湯餅的小攤主會是手段高明的轄騎。

不光有這些人,還有一些甚至是隔壁的鄰居,偶爾路過的路人。

吐蕃密探在青塘城,宗哥城,溪哥城三處都受到了秘捕,死騎的做法很簡單,他們並不需要從吐蕃人口中獲得怎樣的情報,畢竟在吐蕃向大宋滲透的同時,大宋也在向吐蕃滲透。

甚至可以說大宋早早的就掌握了吐蕃的地形,人口分部等消息,這些都在吐蕃和大宋的“蜜月期”時便已經收集到的。

這本就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吐蕃人之前的密諜根本就沒有任何建樹,他們雖然也存在於大宋,但基本上都是和聾子瞎子一樣,因爲無論是黑手還是皇城司都在極力的收買這些人。

基本上仁欽桑波派到大宋的所有密諜都變成了大宋的“人”,這是一副荒謬的畫面,吐蕃人從大宋得到的消息幾乎都是大宋想要讓他們知道的消息。

唯一讓吐蕃人獲得的重大情報便是火藥的組成材料,這一點實在是難以杜絕的事情,只需要把每日進出格物院的貨物記下來,在互相進行試驗,長久之後便能得到。

當然吐蕃人更多的是從當初走私的奎大那裡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有了火藥彈的吐蕃人幾乎可以復原大宋的火藥彈,但前提是他們能夠弄清楚火藥的比例。

這對於吐蕃人來說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好在他們的密諜居然從大宋獲得了火藥彈的配方和比例,並且還有詳細的製造方法,這邊讓吐蕃人興奮的無以復加。

經過試驗之後,他們發現這些火藥彈的威力和宋軍的也相差無幾,於是更加篤定他們的密諜在大宋的作用。

狡兔三窟,仁欽桑波是聰明的,他並沒有再次使用大宋境內的密諜來獲取大宋在青海路的部屬,相反而是派出新的密諜僞裝成塞爾柱人和西方人來大宋探查消息。

眼下被捕殺的吐蕃密諜顯然已經暴露,他們誰也不會去管誰,只是想着自己去逃命,這也是他們當初收到仁欽桑波的告誡。

以吐蕃利益爲重,這時候就不應該優柔寡斷,更不應該去救助同伴,他們最要緊的是把手中的情報送回到吐蕃去。

吐蕃密諜四散而出,但對於已經被大軍包圍的青塘城來說,即便是掏出城外也會被宋軍所追殺。

他們得到的情報非常重要,關係着宋軍的調動和佈防,也是宋人即將對吐蕃作戰的證據,當然也有從何處出兵的消息,這些對吐蕃來說極爲重要。

想要逃出被圍的如鐵桶一般的青塘城幾乎等於癡人說夢,但吐蕃人有自己的辦法,他們早早便收買了城中的牧人,從他們那裡獲得了大量的馬匹。

當抓捕開始的時候,吐蕃密探便開始在城中瘋狂策馬,死騎對他們的抓捕自然要圍繞這些人進行。

但即便是再怎麼抓捕終歸是出現了漏網之魚,只有一個人僥倖逃脫,其他人全部被死騎射殺的乾淨。

看着身上插滿弩箭的密諜,師橫準備率人去追殺那個漏網之魚,但卻被蔡石給攔了下來,作爲死騎的管事,雖然沒有什麼身份,甚至還和死騎頗有間隙,但死騎上下對於這位謀略過人的管事還是有些尊重的。

“賊人就要跑遠,城外的禁軍可堵大部密諜,但對落單走脫者束手無策,此人騎術必定高明!”

蔡石點了點頭道:“確實高明,但卻沒有必要追殺他,這樣才能證明他能從咱們手中拖走是因爲騎術高明,也是靠的真本事而不是咱們放走了他。”

“放走?!”

師橫稍稍錯愕便驚訝的盯着蔡石:“你的意思是故意讓他走脫?把青海路這段時間的調動和部署全部告訴角廝羅?”

蔡石點了點頭,用腳挑了挑地上的死屍道:“不光咱們這裡要有走脫的的密諜,宗哥城也要有,但溪哥城必須全部撲殺,如此一來便不顯做作,還能兩兩印證他們探聽到的消息,豈不極好?”

師橫這下明白蔡石的意思了,看來這其中必定有詐,可當他繼續想向下詢問的時候,蔡石卻不搭理,轉身對黑手的將士道:“速速清理這裡,派人去青海路衙門讓他們發出安民告示,便說是有些吐蕃毛賊企圖作亂以被大軍收拾了。”

一羣人開始忙活起來,師橫拉着蔡石的衣角小聲嘀咕道:“便是有事也和行動兄弟說一聲,我等乃是官家的死騎,難道還不比別人可靠?”

蔡石搖了搖頭:“這件事我不說你也會知道,何必從我這裡來探聽?”

師橫笑了笑:“猜到的事情是猜到的,從你嘴裡說出來是你說的…………”

蔡石揮了揮衣袖:“無恥之尤便是爾之模樣!官家根本就不打算從青海路用兵,這樣的障眼法難道你看不出來?”

“難怪官家讓你放了那些漏網之魚嘞!”

“你怎生知曉?!”

“咳咳………………今日天光不錯,不如先生與我出城狩獵如何?”

“滾!”

雖然被師橫詐出了一些消息,但蔡石並未真的生氣,這事情從一開始就瞞不住他的。

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
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七百六十二章上京雲動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八百六十八章沒藏氏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五百零五章張儉與蕭惠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踉蹌一百零三章登聞鼓聲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