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

趙禎把海東道拿下,就是爲了解決東面的問題,把大宋的拳頭收回來之後,再聚集力量向西“揮拳”。

這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休養生息的辦法,大宋無論有多麼強大,總不能不斷的向外揮拳而不收回拳頭,北京道的駐兵也是改班師回朝了,主要是十六衛的抵達後,他們有能力完成北京道的城防任務。

由此便體現出禁軍和十六衛的不同,十六衛主要是負責駐守和維穩,而禁軍則是大宋的能真善戰之兵,但卻不能說十六衛的戰力不如禁軍,他們中也是有不少禁軍退役後回到地方的禁軍老兵,戰力也不輸真正的禁軍。

得益於大宋的人口爆炸和義務兵制度的普及,無論是禁軍還是十六衛都是四年一屆,這有效的降低士卒們服役的難度,也讓他們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度過難忘的時光。

趙禎一直致力於把大宋的軍隊打造成大熔爐,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什麼背景出身的人,只要在軍中就必須懂得軍法如山,軍紀嚴明是大宋每支軍隊所必須具有的紀律。

但同時趙禎也把大宋的軍隊打造成最愛國的軍隊,除了嚴明的軍紀,還必須有豐富的娛樂活動和堅實的思想教育,而在這個時候監軍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他們以詩詞壯志,以史書上名垂千古的忠君愛國故事爲基礎,不斷的給大宋的將士們洗腦。

以至於從軍中出去來的將士們極少有繼續散漫吊兒郎當之人,即便是有也被軍隊所開除,這可不是後世,而是一旦被軍中開除的軍士,臉上都是要黥面的,這種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揹負着恥辱印記,沒有工廠願意要這種人,沒有縣衙願意招他做捕快,甚至連酒樓都不願招待他,即便有錢也低人一等。

所以在大宋,即便是富家子去參軍,也要遵守軍中的規矩,老老實實一板一眼,待從軍中出來,保管父母都不認識了自己的孩子。

農人家願意把孩子送去參軍爲的也不再是爲了免稅了,而是爲了給孩子博一個好出生,現如今在大宋,若是參軍過的男子在那裡都要高看一眼,因爲大宋的招兵越來越苛刻了,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進入軍中服役的。

即便是娶親,都會因爲軍人的身份使得親家不好意思多要彩禮,甚至會多陪嫁妝,也讓自己家的門楣更加光耀不是?

但這些士兵也是大宋的壯勞力,服兵役的士兵越多,大宋的生產便會相對遲緩,還好,趙禎嚴格的控制軍隊的數量,無論大宋的人口有多少,禁軍的總人數保持在五十萬人左右,而同樣的,十六衛也是保持在十六萬人左右。

如此一來大宋的常備軍便是六十六萬人左右,這對原本的大宋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但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只要沒有戰爭,軍費所佔比重便沒有多少。

更何況趙禎現在還打算減免部份地區的賦稅,這是在給農人減壓,也是在給大宋減壓,並刺激着經濟。

大宋的農耕土地有多少?南方不說,單單是南海諸國的產出糧食便夠大宋整個國家所需,當適合稻米生長的東南亞土地遇上勤勞的華夏百姓會發生什麼樣的質變?

從朝臣的奏疏上趙禎就能看到,這是大宋向那還諸國移民的第十年,當初第一代的移民已經開始在那片土地上孕育了後代,甚至連他們的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幫忙了。

大宋對南海諸國的統治的主要基礎便是貿易,當地的官衙只是爲了維持地方上的安定,至於賦稅都會有專門的稅務司收繳,然後派人以海運的形勢向北方運輸。

沒辦法,當地只出產糧食和水果,水果容易壞,但糧食便要容易保存一些,而這些糧食便是賦稅,不過朝廷收繳的賦稅寥寥無幾,更多的則是朝廷在向他們購買然後再有朝廷販賣到內地。

這麼做富裕了南海諸國的農人,他們已經開始向農場主的方向轉變了,有了錢便會僱傭當地人幫他們種植,有了錢便可以購買來自大宋的商品,別小看這些南海移民,他們也是大宋購買力的體現,因爲遠在南海,所需要的商品便更多。

貿易便成爲連接大陸與南海道的樞紐,沒錯,南海諸國已經消失許久,在大宋衙門入主當地之後,大宋直接把他們劃歸爲南海道而進行統治管理,並且讓當地人產生了歸屬感,認爲自己並不是去了蠻夷之地,而是在大宋的疆土之內!

趙禎看到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大宋,雖然這個不斷成長的超級帝國弊病也有不少,但既然要成長總是要付出代價的,既然要向西域動手就必須找一個好時機和一個好藉口,藉口當然是不缺的,就衝着西域人不斷對大宋商賈的劫掠和與遼人的諂媚,大宋怎麼征伐都不爲過。

至於時機,眼下卻不是最好的時候,北京道的戰事在一年前結束,但這一年的時間都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平定叛亂上,還沒有妥善的經營這個地區。

尤其是北京道原本屬於遼朝最繁華的地方,經濟基礎和經濟環境相當的好,大宋若不好好建設簡直就是暴殄天物!而海東道更是一個長遠的投資,這兩者便要大宋投入許多。

但還有一個前提,兩道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錢財,而大宋的錢財從什麼地方那?貿易中來!這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互相之間都有糾纏,這便要另闢蹊徑了!

於是趙禎便把自己的目光盯在了輿圖上,好像並非是沒有出路,大宋的南面,在彩雲之南的南方……就是天竺!

是的,這個時代的天竺勢力範圍很廣,別小看這個阿三建立起的國家,種姓制度使得天竺的貴族天生就高貴,而平民出生就貧賤,逆來順受的他們便誕生了佛教,佛教最大的教義便是讓世人貧者繼續安分守己的接受貧窮,任勞任怨的把這一生過完,等待佛祖看到你的“順從”後,來生投胎到上一等姓之中。

所以這個天竺國十分穩定,並且不斷的在貴族的統治下擴大勢力範圍。

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
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兩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權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十章王旦的決定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這就是資本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