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

遼朝的使者很快就把消息帶來,並且還附帶有西北路招討司招討使蕭滿蕙的親筆書信,這對西域來說是一劑強心針,有了遼朝的支持和援助,西域便能聯合遼朝對付大宋,甚至取得勝利。

西域人不知道這是引狼入室的開始,也不知道這是大宋和遼朝對決的戰場,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利益和鼠目寸光的未來。宋人不會在乎西域人,同樣的遼人也不會在乎他們。

遼人之所以幫助西域並非是出於別的原因,而是因爲人類最簡單的東西利益,當利益成爲主線的時候,無論是什麼人都無法放棄。

所以遼人來了,西北路招討司在蕭滿蕙的率領下以八萬鐵騎滾滾而來支援西域。

而西域這片戰場立刻成爲宋遼之間利益相爭之地,除了屹立在黃頭回鶻的于闐國,這個國家在大宋的外交中事實上已經滅亡,但奇怪的是又突然出現了,並且是以華夏血脈,漢家至親的名義出現的。

原因無他,國主尉遲氏乃是曾經入了華夏的形勢,並且這個于闐國漢人衆多,所用之禮儀爲漢禮,所用之文字爲漢字,所說之話爲漢化,基本上和華夏同宗同源。

自從唐朝的民族大融合之後,胡人血脈便與漢家血脈相互交融,其中尉遲氏便是融入華夏血脈的其中之一,很難想像一個漢家文明在西域屹立數百年的時間。

于闐國早在漢代便出現,乃是因爲尉遲部落的興起,在唐代正式成爲華夏的一部分,得到了本就擁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王朝承認和敕封。

趙禎在伊州的軍中召見了于闐國的使者,對於這個曾經漢家王朝的同族充滿好感,因爲這個國家基本上是以漢人自居,認同以及歸附漢家文化和王朝。

自唐亡之後,中原出現了五代十國之亂想,尉遲婆跋繼位爲于闐王,他自稱“唐之宗屬”,並以唐朝國姓李氏爲姓。可見他對漢家王朝的遵從。

因爲他的改姓之後的于闐國便算李氏王朝,但好景不長,相鄰黑汗國喀喇汗王朝的木薩汗宣佈***教爲國教,信奉佛教的於聞國和信奉***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間,爆發了持續近四十年的宗教戰爭。

趙禎從使者的口中得知了戰爭的過程以及慘烈程度,這是一種信仰之間的碰撞與竭斯底裡的廝殺,雙方都不認同對方的信仰,以至於信仰成爲最大的戰爭因素。

趙禎見識過信仰的狂熱,這個時代的人一旦認定某種信仰之後,這種信仰的力量便會驅使人瘋狂起來,而由此發動的戰爭也是一種最不理智,最爲瘋狂的殺戮戰爭。

使者的原話乃是:兩國之間互相征伐,勝者屠戮鄉民,十室九空,披堅執銳之人戕殺手無寸鐵之民,無有因由。老幼婦孺,孕病之人皆無放過,孩童之骸隨處可見,婦人之體屍陳道野!

即便是沒有在現場,通過於闐使者泣血的控訴也能聽出其中的慘烈,王鶴緊握雙拳默默不語,而邊上的王鐵鞭和曹康兩人怒目圓睜。

趙禎長長嘆息一聲也沒有說話,原因和簡單,兩國戰爭開始的那年正好是建隆元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東西方最爲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大宋的陳橋兵變,另一個是西方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

至於在西域地區的倆個小國征戰,實在是不會有人顧及當地百姓的死活。

于闐國和黑汗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四十年的時間,戰爭初期,于闐國佔據優勢,他們打退了喀喇汗王朝的進攻以後,揮師西進,曾一度攻佔喀什噶爾。

雖然在***援軍的支援下,喀喇汗王朝奪回了喀什噶爾,但也沒有扭轉戰局,阿里可汗本人也死在與于闐的戰爭中。

Wшw ✿T Tκan ✿c o

很可惜,于闐國財力、物力、人力皆不及喀喇汗王朝,曠日持久的戰爭,使其實力大損,逐漸處於劣勢,最終喀喇汗王朝完成了對於闐的征服。

但于闐國並未消失殆盡,他們依然在蔥嶺以南的地區生存着,但和中原王朝的往來卻斷絕了,這也是爲何在大宋的鴻臚寺文書中認爲于闐國滅國的原因。

當然,歷代于闐國都和中原王朝保持良好關係,甚至願意主動承認中原王朝的正統性,自己作爲附庸。

所以大宋對於闐國的瞭解要遠比黑汗多得多,連趙旭也能當衆說出于闐國的大致國情。通過他的講述,衆人才知道這個于闐是一個什麼樣的王國。

這個以農業、種植業爲主的王朝,甚至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故手工紡織發達。特產以玉石最有名。

于闐自佛教傳入後,逐漸成爲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闐國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闐百姓喜愛音樂、戲劇,在繪畫方面具有天竺、西域的混合風格,畫家尉遲乙僧於唐初至長安,繪有許多壁畫,與唐人吳道子、閻立本齊名。

文化上的相同極大的促進了他們和中原的共通性,也讓中原王朝極爲認同,所以于闐國自創建以來和中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係。

而黑汗國卻因爲是大宋剛剛建國不久,立刻上貢大宋,成爲大宋的朝貢之國,這種朝貢便是承認大宋中原正統王朝的地位,大宋自然滿心歡喜。

趙禎微微苦笑,現在看來,很可能是黑汗國擔心大宋援助於闐國而使出的一種手段,他們哪裡知道,那時候的大宋正在太宗的帶領下忙着北伐收復失地,根本無暇顧及於闐國。

于闐國雖向大宋求援,但卻也知道大宋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並未保有希望,但在此之後,黑汗年年上貢,歲歲朝謁大宋,使得於闐國心灰意冷,他們認爲中原王朝已經不會在乎于闐國了。

戰爭形勢的逆轉,于闐國越來越難以支撐,最後只能放棄原有的土地向南遷移苟延喘殘下去,直到大宋崛起之後在西域開始展現天朝的影響力,這才使得於闐國看到了希望。

尤其是趙禎以“仁明”傳遍天下的時候,于闐國國主尉遲臨風再次派出使者覲見大宋皇帝。

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
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五百九十一章冤案?無奈……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四十四章“獨夫民賊”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