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

大殿之中針落有聲,這是大宋的正朔朝會,規格自然不一般,金伸權已經被趙禎的一連串斥責打擊的體無完膚,單單是嘴上的斥責也就算了,但金伸權知道,這次大宋皇帝的話絕不會有一點虛言。

之前大宋的駙馬蔡伯俙已經率兩萬大宋兵甲攻破了晉州的矗石城,兩萬高麗戰兵不是對手,現場可謂是慘不忍睹,據說晉州城凡是支持抵抗宋軍的官員和大族之長全部被斬首示衆。

這些人的腦袋在矗石城上掛了半月有餘,即便是宋人離開也沒人敢把這些發臭的腦袋拿下來,誰知大宋軍隊會不會回來?

被內侍攙扶着準備帶下去的金伸權忽然掙脫內侍,向前撲倒,引得御前班直橫刀出鞘,刀光之下的金伸權反而沉着冷靜起來。

“啓稟大宋皇帝,我高麗雖“外王內帝”,但卻從未與大宋交惡,即便是與宋斷交,也是迫於遼朝威脅,如今臣率高麗使團,不遠千里而來,就是爲了讓陛下瞧見我高麗王上之心!

高麗與大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本應世代友好,但我高麗與契丹摩擦不斷,先王更是與契丹交惡,使得我高麗屢屢遭受契丹征伐,如今王上打算與契丹和解,亦與大宋恢復朝貢之藩屬,此乃我王上拳拳之心,望陛下體恤!”

金伸權的話於情於理都讓大宋難以拒絕,更讓趙禎難以拒絕,人家都把話如此挑明瞭,自己這位上國皇帝還能說什麼?

金伸權說完便看向趙禎,眼神中透着灼熱,他在拼盡全力的最後一搏。

因爲他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在來之前,皇帝便與宰樞兩府討論過,自己也在其中,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務必與大宋和解,甚至不惜以高麗之名負荊請罪。

這是大宋自立國以來第一次與高麗發生摩擦,甚至是刀兵相向,而結果卻是如此的摧枯拉朽,一州之地完全不是對手,聽說附近州府的援軍寸步不敢前行,直到朝廷的公文發下,才堪堪前往,最後被矗石城的慘狀給嚇走。

現在自己就站在大宋王朝的宮殿之中,眼前便是大宋的皇帝,自己不過是詢問一下,還是站在道理的一邊,誰知被大宋皇帝揭開高麗的隱秘,其實這也算不上隱秘,世人皆知,世人皆認的事情卻被大宋皇帝無情揭穿。

裝作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說出來,再加上蔡伯俙的前車之鑑猶在,金伸權真的擔心大宋王朝會派兵攻伐高麗,就像當年隋唐攻伐高句麗一般。

現在的高麗高層之中流傳一個說法,凡是被大宋盯上的王朝,必有刀兵之禍,必有生靈塗炭之危,當年的大理國挑釁了大宋,結果不足三月便被滅國。

而強大的遼朝更是被大宋挖去了一塊最肥嫩的皮肉,燕雲之地不過眨眼之間便易主,更不用說在西北之地叱吒一時的西夏了,這個西夏可是連遼朝都沒辦法的敵手,卻在大宋的手中分崩離析,最後國滅。

金伸權乾嚥了一下口水,他不認爲高麗有媲美西夏的實力,也不認爲他能抗衡遼朝,而眼前的大宋自不用說,儼然就是一個巨無霸。

在來之前,王上已經給了自己交代,先強硬後服軟,可自己不過剛剛露出一點強硬的態度,便被大宋皇帝摁在了地上,眼下只能服軟別無他法。

沒有誰比金伸權清楚高麗現在的情況,一邊是要與遼朝和解,王上本打算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尚可在這亂世之中苟存,現在大宋的揮袖一擊,便使得高麗一州之地灰飛煙滅,怎能不讓他膽寒?

趙禎在上看得明白,眼下這金伸權真的是嚇破了膽,也把高麗的底線給露了出來,趙禎本就不打算用兵高麗,剛剛也不過製造聲勢,讓世人誤解蔡伯俙之行而已。

現在目的達到,自不會一直強硬下去,順着金伸權給出的“臺階”便下:“既然你高麗有心稱臣納貢,朕便不再爲難,只不過前車之鑑猶在,望爾安守本分,且去偏殿等候朕罷朝之後再宣你召見!”

沒想到大宋皇帝易口,金伸權大喜,隨即再次大禮拜下:“外臣謹遵陛下旨意!”

朝臣們自然看得出來,這是官家不願與高麗正式撕破臉皮,許多人露出讚賞的表情,大宋乃天朝上國,自是應當外懾以威,內以安撫爲上!

接下來的大朝會繼續了君臣相安的愉快氛圍,一旦君臣之間沒有太多摩擦,皇帝的政策與朝臣的政令便會更加迅速的通過,並被有效的執行,在這一點上趙禎感受最深。

所謂的大宋偏殿其實就是一座偏房而已,這裡是供朝臣,或是留身奏事的臣子暫時休息更衣之所,自然在規格上沒有那麼高,但私密性卻也是不錯。

包括正使在內,高麗的使團人員皆在其中,金伸權在看到其他使團的隨員之後便上前問到:“大宋鴻臚寺可曾手下我等帶來的朝貢之禮?”

隨行之人搖了搖頭:“非但沒收下,反而不曾理會,東西都被放在後面的房間了,臣下剛剛看過,一樣不少的在其中,以大宋的富庶,怕是看不上我等帶來的國朝之禮。”

這話說的是,金伸權無奈的嘆了口氣,但隨即說道:“即便如此也要上貢大宋,這是我高麗的誠意,也是面子,陛……王上命我等與大宋交好,恢復朝貢自然也是必須的。

若是宋人收下了朝貢,也就意味着認可了高麗與大宋之間的臣屬關係,一旦得了大宋皇帝賜給王上的冊印,我高麗便是得了大宋的正統冊封,宋人便不會再度用兵!”

使團隨員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行的目的不光是請罪,還要接受大宋的冊封,恢復臣屬之實,這下他們便放心了,畢竟在開始的時候他們以爲此行大宋九死一生,請罪也可能遭到大宋的拒絕。

可拒絕請罪乃常理,但身爲天朝上國的大宋絕不會拒絕高麗的臣屬關係,高麗人早已看穿了中原王朝的自大,只要有人帶着禮物和奏表而來,必會得到中原王朝的接納……

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
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六章拜見父皇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