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

今天不是朝會之後的會晤,而是一次會談性質的商議,因爲時間拖得比較久,所以纔會有桂花薏仁湯出現在這裡,若是在往日絕不會這樣,當然也只有相公們才能享受這種御賜食物的待遇。

蘇洵是第一個抵達的,天氣炎熱之下,一身朝服的背後早已溼透,但進了垂拱殿中便好上許多,不單單是因爲宮殿通風的緣故,而是因爲這裡放置了冰盒。

一方小小的錦盒之中盛滿了冰塊,最中間的位置上是一個晶瑩剔透的琉璃盞,裡面盛着香氣略帶甜味的桂花薏仁湯。

最爲從天府之國出來的饕餮,蘇洵是忍不住的,信手端起一碗一飲而盡,只覺得一道冰涼激爽的感覺通達全身,微微的暑氣也盡數消除,從四川出來的他頗能耐熱,但實在抵擋不了冰鎮食物的誘惑。

“明允!你又如此失禮!”

蘇洵繼續從邊上的小壺中加了幾勺湯放入冰盒中,頭也不擡的說道:“你永叔老兄也是如此,莫要說我!”

“幸虧這裡沒有殿中御史,否則兩位都要罰銅了…………速速歸爲,官家馬上便至,君前失儀可不是玩笑!”

范仲淹對這兩人的行爲已經習慣了,當然也最多如此,再過分也不會出格,而邊上的韓琦,晏殊,富弼等人便頗爲老實,至於包拯,就算是熱死人的時候也不會有這種過激之舉。

幾人按照官品坐下,只要不是在乾宇殿中,相公一般是有地方坐的,只不過坐的舒不舒坦,還要看官家召見到底是什麼事情。

……………………

趙禎連喝兩碗冰鎮的薏仁湯才放下手中的琉璃盞,瞧見包拯古板的模樣尷尬的笑了笑:“諸公無需拘禮,眼下已然要過了早膳的時間,若是不食反倒是有違聖人之言!”

“聖人之言?陛下可說說其出處?”

就知道包拯會這麼問,趙禎放下手中的琉璃盞笑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嘛!”

一句話就能緩解氣氛,同時也展露出君王的博學,范仲淹等人頗爲佩服,也理所當然的喝了碗中的湯水,人帶着火氣怎麼能做好事?

見衆人都喝了解暑的飲子,趙禎這纔開口:“此次朕召集諸位相公,爲的是商議塞爾柱的事情,諸位也應該知道我大宋攻伐黑汗,進展神速,黑汗滅國指日可待,而塞爾柱皇帝派遣使者,打算永修兩國之好,黑汗覆滅,朕驅逐亡國百姓於恆邏斯之西,空餘大量土地和產業,如此必須要大宋百姓填補之…………”

шшш✿TTκan✿¢o

不是用兵,而是修好,這便讓殿中的相公們鬆了一口氣,大宋不是打不起,而是不能再打了。

國之大好戰必亡,亡的不是江山社稷,而亡的是平穩之心。

有道之戰打的沒問題,大宋師出有名,將士們心中有底氣,百姓心中服氣,但若是無道之戰,曠日持久之戰,將士們心中不通,百姓心中不忿,自然也就後勁不足。

大宋的領土擴展向西已經到了極限,黑汗可是在西域的西面,再往西就快到塞爾柱了,所有人包括趙禎自己都意識到,不能再打了。

所以今天不光是來商議和塞爾柱王朝交好的事情,還有對黑汗的吸納以及管理…………

無論土地有多遠,現在已經是屬於大宋的了,自己家的土地當然要派人過去耕種開荒,派遣官員過去管理,等等這些都需要朝廷調度。

還好對於這種事情大宋的相公們已經是輕車熟路,畢竟大宋遷徙百姓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從雲南開始,再到南海諸國,再到燕雲以及中京道還有寧夏路,大宋遷徙百姓的規模和數量早已達到了歷代王朝的總和。

唯一的問題便是距離太遠,交通不便,如何遷徙百姓而往?

但這些問題都能解決,大宋有錢,修建公路什麼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事實上從戰爭開始的時候,公路便已經修到了于闐,只需要繼續向西延伸就好。

黑汗的位置比西域更加靠西方,隨着大宋全新的絲綢之路的開啓,也必將成爲一塊富庶之地,到時間自然不怕沒人前往了。

而這些的前提是與塞爾柱交好,兩國之間若是能設立盟約便更爲妥當,當然這盟約在利益面前會很脆弱,但卻是不能沒有的東西。

人多力量大,智慧也更多,垂拱殿之中的相公們就是他處理朝政的智庫,秘閣的智庫則是打破常規只爲解決棘手問題的智庫,有的時候往往不擇手段,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相公們還是比較傳統和保守,擬定的盟約之中也大多是些例行條款,並沒有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這讓趙禎心中不爽,但他知道塞爾柱人也不好相與,要想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就不能想着佔便宜。

現在定下不平等的盟約無疑是向塞爾柱表達大宋的傲慢,即便塞爾柱人妥協同意,最終卻會買下禍根。

所以平等盟約纔是最好的東西,不過…………和歷代王朝一樣,大宋的相公們不糾結實際的利益,卻更加看重虛無的東西。

比如在盟約中表明大宋纔是正統王朝,而蕭撻裡建立的大契丹國不是,同時也要求塞爾柱的皇帝不能自稱東西方之王,而要改成西方之王,因爲東方有大宋天子在。

歷史證明外交上的談判往往是最繁瑣,最耽誤時間的,單單就一個東西方之王的名號就糾結了許久,這還是準備工作,當所用章程擬定完畢,大宋一方的盟約準備好的時候,還要交給霍爾茨,讓他看看其中有什麼要修改的,畢竟平等盟約之下,雙方之間的地位也應該平等。

也知道塞爾柱王朝能和大宋平起平坐了,在朝臣們的眼中連神聖羅馬帝國也不過是蠻夷,奇怪的是他們卻承認塞爾柱是西方強大帝國。

原因很簡單…………因爲華夏曆史上沒少與大食打交道,並且恆邏斯之戰華夏確實輸了,人嘛!總是敬畏強者。

所以霍爾茨在看到大宋的平等跳躍之後幾乎是想都沒想的便同意,當然他已經詳細的看過了其中的條款,對兩國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大宋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名聲方面,這一點塞爾柱當然可以滿足。

這盟約之中並不是沒有出賣利益,但出賣的既不是大宋,也不是塞爾柱,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大契丹國…………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