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

趙禎在看到火器營一系列的作戰手段之後,心中也更加踏實了,說實話,自從李酒入主火器營後,他整個人便與世隔絕的消失了在了世上,一心一意的投入到了火器營的建設之中。

別看這個差遣簡單,統領大宋軍備最爲先進的火器營,但事實上如何研究戰法,如何配置陣形,對付什麼樣的敵人等等之類的都需要耗費極大的精神。

趙禎不認爲別的人會比李酒做的更好,也不會有人比他更爲忠誠,趙禎挑選他不單單是因爲他的忠誠,更是因爲他的腦子靈光,做事變通。

屬於肯鑽研,會鑽研的人,這樣的人放在火器營纔是最好的選擇!事實也說明了一切,李酒的在對火器營的建設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鮮的事物第一次出現總會給人驚豔又迷茫的感覺,有些人很快便會迷失方向,而有些人則在驚豔中不斷前行,最終摸索出了前無古人的道路來。

趙禎想要大宋的火器領先世界,而同樣的,李酒希望大宋在火器上的戰法領先所有人,爲此他甚至研究了一種以純刺刀作爲軍陣的方法。

趙禎知道,對李酒來說,眼下這場戰爭離不開長槍手的保護,但早晚有一天他要捨棄這些沉重的長槍手,否則火器營就永遠要依賴冷兵器的保護才能發揮自己的威力。

而冷兵器的代價非常巨大,就比如大宋的長槍兵,這種手持長達近兩丈長的木柄長槍,以木爲柄,以鐵爲尖,重量適中,但他們身上的甲冑卻非常沉重。

長槍手是用來對付騎兵的,他們處於軍陣的前端同樣也要抵擋箭矢,所以大宋的長槍手全都身着重甲,而當步人甲已經改良成了板甲後,大宋的長槍手也就自然的身着板甲以提他們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雖然他們保障了火槍手在軍中的安全,剋制了騎兵,但身着重甲的他們,在戰場上的移動速度實在感人,大宋雖然已經步入戰車行軍時代,但當重甲士兵投入戰場之後,基本上就要沒有什麼機動能力了。

追擊敵人更是不可能,所以大宋的步卒多是以緩緩推進爲主,並不能追擊,火槍手和重甲長槍手的配合其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點。

趙禎在沙盤上做過推演,當敵人的騎兵浩浩蕩蕩的衝擊而來時,遠距離以火槍手射擊,火藥彈覆蓋,在他們的漏網之魚衝到大宋的軍陣面前時,致命的長槍豎起,形成一道槍林是何等的可怕?

其實這個重甲長槍手和燧發槍手搭配的陣形也是火槍剛剛裝備軍隊的最好陣形,別人不知道,趙禎卻知道它的名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瑞士方陣”。

這種陣形能有效抵擋騎兵的強大沖擊力並憑藉長度優勢撂倒騎兵,因此也曾被後世許多方陣等陣形所繼承。

瑞士方陣與之前所有的方陣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是像馬其頓方陣那樣需要以緩慢的速度推進,而是進行由他們所獨創的長槍兵三段式衝鋒!

這種作戰方式幾乎徹底顛覆了之前方陣步兵作戰的原則。

三段式衝鋒類似於火槍射擊時著名的三段擊,就是長槍兵以一定的隊形平握長槍輪番向對方部隊發起衝鋒。爲了實現這樣的戰術,方陣必須在人與人之間留出了一定的間隙,不至於像馬其頓方陣因隊形密集而受制於地形。

三段式衝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乏重騎兵所帶來的衝擊力空缺,也使士兵大大提高了方陣的機動性和攻擊力,並使得長槍方陣第一次可以依靠自身主動攻擊而不是被動坐等敵軍上前。

但這種方陣同樣存在缺陷,方陣中的士兵必須軍紀嚴明且訓練有素。如此方能保證他們即便在衝鋒時也能保持隊形的嚴整。

這種難以複製的內在因素使得這種方陣的威力不容小視。

趙禎不會親自訓練士兵,但卻能把陣圖畫下,並讓軍中的司馬派人做成模型,有了模型之後,剩下的訓練便簡單了,李酒開始帶着軍中的火槍手和長槍手進行配合訓練,以期最快的速度讓他們投入實戰。

趙禎對火器營的關注超過了其他軍種,讓火器營投入實戰,同樣也是這次西征的重要目標之一,對於趙禎來說,大宋出兵西域之前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勝利”。

西域的國力和兵力與大宋之間完全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即便是現在的遼朝也極難與大宋抗衡,只不過在苟延殘喘而已,西域這個靠着中原而發家致富的地方豈能與大宋爭鋒?

這只是西域人玩的一個伎倆,一個欲擒故縱的伎倆,但很不幸,西域人玩脫了,也給趙禎送來了出兵最合適的藉口。

這塊突出在大宋西北的犄角,天然的賦予了它強大的獨特性,只要有了這塊地方,大宋無論是進攻遼朝還是發兵吐蕃都是極爲有利的。

若是在輿圖上看,就顯然發現其中的問題,大宋的西面凸出部份實在太多了,若是拿下恆邏斯,那東西距離可比南北距離長得多!

基本上已經把草原包圍在了其中,而大宋已經成爲一個更加碩大的彎月,加上遼東和倭國,遼朝基本上就在大宋的包圍之下,而吐蕃更是在彎月的中心。

現在還不明顯,待大宋拿下西州回鶻和黃頭回鶻的時候就更加清楚了。

對外的戰爭總是會進行,而大宋的西征就是如此,當然你總是要找一個合理的藉口,只不過這次不需要大宋自己尋找,作爲一個天朝上國,對外發動戰爭在禮法上需要站穩腳跟。

這一次,西域幫助大宋找好了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它原本只不過是希望向遼朝靠近而使得大宋明白,離開西域大宋的損失很大,但西域離開大宋卻還有另一個夥伴。

而趙禎對此的迴應卻很簡單,你不老實那就打到你老實好了,你若是外邦,那就把你納入大宋…………讓你永遠不能再有蹦躂的機會。

趙禎對待威脅一向如此,要麼便是積攢力量暫時不動,要麼便是一棍子打死,徹底的讓威脅沒有捲土重來的可能。

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
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人盡其才第兩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塹”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韃靼部族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與高麗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競天擇的無奈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