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

趙禎明白這段文字一旦通過太常禮院發出之後,便是正式的常例,因爲是自己定下的,也將成爲大宋的祖宗之法,世世代代都要遵循。

原先的大宋控制爵位往往都是由皇帝決定的,雖然大趨勢上和這種“推恩令”的形勢差不多,但卻沒有成文的規定,現在趙禎酸水開了本朝的先例,若是在以前定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不過現在…………

這份大宋的“推恩令”被一種特殊的方法摺好並加趙禎的神寶,殿外的內侍在接過封蠟的木匣後便一路前往太常禮院,雖然年節的時候大宋的公衙不開門,但東西是照收的,只不過在年節之後纔會運行罷了。

這份趙禎的中旨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太常禮院的庫房之中,而趙禎卻望着喜慶的皇宮微微一嘆,又是一年匆匆流逝,時間這東西就彷彿是手中的細沙,越是用力的去握緊,流失的速度便越快。

趙禎漫步在皇宮之中,天上是點點繁星,星光如水一般灑落在他的身上,顯得靜謐安詳,他不願乘坐步攆,總覺得被人擡着還不如自己走路來的舒服。

因爲他的原因,宮中的任何人都不會乘坐步攆,有一年靈兒累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也沒有人把步攆擡出來。

趙禎的腳步非常慢,在宮中這樣速度行走的人也只有官家和宮中的貴人,內侍若是這麼走,早已被內侍省的都知把屁股都抽爛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在回憶,回憶在這樣一年之中大宋和自己的所得,他常常把大宋看作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變得強壯的人,這個人一年之中的變化,幹了什麼事情,是好是壞,這些都要總結一下吧?

這份總結不是爲了別人,也不是爲了這證明什麼,只是單單給趙禎自己看,因爲他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之主,所以他自己要明白。

在這一年中大宋做了許多的事情,去年便開始動手的對倭政策出現了效果,倭國歸附了大宋,這段時間大宋的傀儡政府已經在倭國完美的運行起來,說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宋的朝臣充當了倭國朝廷的朝臣之後,這辦事效率真的是高到令人髮指,在大宋並不是很積極的官員到了倭國之後就個個變成了能臣幹吏,處理起倭國的朝政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有了劉德召的都護府保護,他們往前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危,至於良子開始的時候還在抗拒,可逐漸的她這個倭國女天皇也習慣了大宋朝臣的“幫助”然後沉淪了,無他,辦事效率那叫一個高啊!

誰不喜歡這樣的臣子?當然喜歡!而且良子還向他們提供了雙倍的俸祿,要知道這些官員前往倭國可是從大宋拿了不少俸祿的!否則那個文臣願意遠渡重洋去倭國出仕?!

現在在倭國反倒是比在大宋還好,權利可以肆意使用,拿着朝廷高額的憤怒不說,倭人還給出了雙倍的俸祿,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把事情辦好,還要辦的漂亮!

良子器重這些大宋朝臣的同時,也在漸漸的融入大宋,要知道官員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執政者,無論他是皇帝還是女皇都一樣,趙禎這麼多年來都受到了朝臣的影響而漸漸改變,更別提良子這樣的女皇了。

而且大宋還派遣儒家的大儒前往倭國,這可是“好東西”!不單單教倭人禮法,還要教他們什麼是忠君愛國,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老實本分。

儒家的思想可怕之處就在與它的包容性和侵略性,可以說在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儒家思想的侵略速度驚人,它所提倡的仁愛,克己,復禮等等都會極其附和周邊國國情的東西。

在倭國這個文化,技術落後的國家,一旦突然接觸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聆聽過大儒的講道之後,仿若洪鐘大呂在耳邊敲響,一時間振聾發聵。

只有大宋的朝臣知道,這東西其實在大宋並不受官家待見,到了倭國卻成爲了珍寶,所以愈發的賣力的宣傳儒家學說,在百姓之間宣揚教化。

得益於他們的努力,倭國對這種上下尊卑,禮法之重的思想大爲贊同,本來倭國就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這也習慣的很快。

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讓良子非常的滿意,因爲她便是倭國的君王。

不過她不知道的是,儒家思想在趙禎的眼中就不是個什麼好東西,用來麻痹百姓可以,若是大宋的上層真的相信這東西,那基本上就完了。

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的侷限性太大,趙禎發現,凡是儒家思想抵達頂峰的時候,它所在的王朝也即將衰落下去,什麼治世,什麼太平,都是糊弄鬼的東西!

當一個思想以祈求明君的出現作爲國家昌盛的標緻,這個思想到底能有多少的先進性?先進性這東西可不是微不足道的,他是左右一個國家命運最重要的所在,而恰巧儒家思想不具備這東西。

趙禎不是徹底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適當的運用,在百姓當中運用,用以“團結”百姓這是很好的,還沒有哪種思想比儒家思想更適合用在對內的統治上。

所以漢王朝纔會打着外儒內法的旗號…………

而對外輸出的儒家思想可就不能說的這麼透徹了,比如在倭國所推行的便是完整版的儒家思想,對倭人,對君王,對倭臣統統都一樣。

這些大儒可算是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滔滔不絕的講道,讓他們的每天都過的很充實,甚至可以對倭國的女皇進行經筵日講,這可是他們在大宋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宋的文臣從倭國發來的奏疏讓趙禎很滿意,倭國已經逐漸變成大宋的傀儡政權,試想一下連朝臣都是大宋的派遣的臣子,連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都屬於大宋,那倭國還有多少的獨立性?

現如今倭國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這是大宋文化侵略的成功標緻,也是趙禎進一步掌控倭國的手段。他要保證倭國對大宋的忠誠,讓日本海成爲大宋的內海。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三十四章父與子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三十章趙禎的試驗田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魚餌也消失了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五百零八章真正的強大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四百一十四章瘋了的仁欽桑波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九百四十八章城中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裝(三千字三更)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三十四章父與子